1
中国旅游地理
1.10.1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西南旅游大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包括滇、黔、桂二省一区,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相邻,广西濒临北部湾,是一个既靠海、又有国境线的旅游区。全区总面积约7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亿(截至2003年底)。该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泛,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成片典型发育地区。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地势反差大,气候与生物垂直分异明显,动植物类型丰富多彩,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区还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有30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各民族的服饰民居、节日庆典、饮食婚丧等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是本区比较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

一、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一)地形以高山、山地、盆地为主,岩溶地貌发育

本区跨滇西与滇南山地、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三大地貌单元。广西丘陵盆地周围有海拔1000~1500米的云贵高原与群山环绕,中间为海拔200米以下的郁江、浔江平原和玉林盆地。云贵高原上分布有许多山间盆地,是云、贵两省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镇的所在地。

本区在古生代、中生代海浸时间长,沉积了55万平方千米的厚层石灰岩。第三纪又处于湿热条件,因而形成了大面积的岩溶地形。在发育过程中,溶蚀或沉积形成各种岩溶地形,如地面上的石林、峰林,溶洞中的石笋、石钟乳等,且造型千奇百怪。如滇东的路南、宜良、弥勒、罗平、个旧的石林风景,黔西南、桂西北的峰丛,广西盆地周围的峰林,可谓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其中以漓江沿岸最为典型。

(二)气候类型复杂,地域差异明显

西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由于距海较近,气候普遍温暖湿润,一年四季皆宜旅游,但因地域辽阔,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气候复杂多样,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云贵高原西部冬季受热带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夏季受海拔高度影响,天气凉爽,四季如春。尤其是昆明,春夏秋长达9~10个月,冬季长约2个月,气候温和,故有“春城”美称。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南部为湿热的热带气候,没有真正的冬季,夏季炎热,但降雨就凉,因此有“四季皆为夏,一雨便成秋”之说。

(三)三大水系密布全区

三大水系指珠江、长江和三江(沅江、澜沧江、怒江)水系。长江支流湘江和珠江支流桂江的上游漓江只隔低矮的分水岭。两千多年前,秦统一岭南,在兴安修建了连接湘、桂二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最早的运河之一。灵渠至今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金沙江在滇西北的玉龙和哈巴二雪山间形成一段闻名中外的峡谷——虎跳峡,雪山高出江面3000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奇险惊人。黔桂两省岩溶地区多瀑布,黄果树、红滩、冷水滩等名瀑皆为著名旅游胜地。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山水奇异,风景如画

与我国其他旅游区相比,本区自然景观更具“未雕饰”之天然美。本区因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南北跨度大,气候垂直和水平分异显著,环境千差万别,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达15000多种。其中云南动植物种类达12000多种,几乎占全国植物种数的一半,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植物王国”。在野生生物繁多的地区建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如梵净山、西双版纳等。

本区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分布最广的区域,其岩溶地貌景观无所不有,是世界上著名的岩溶风景游览胜地。云南路南石林、建水燕子洞,贵州织金洞、龙山仙人洞、安顺龙宫洞,广西桂林芦笛岩、柳州都乐岩、龙州紫霞洞、兴安乳洞等均为该旅游区内著名的岩溶地貌风景区。

(二)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本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少数民族30多个,其中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风格,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构成了独具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礼仪及喜庆活动等对旅游者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旅游分区与旅游线路

西南旅游区属中国旅游大区之一,以省(区或直辖市)为单位将本区划分为三个旅游区。以云南、贵州、广西三区为单元,以大尺度旅游线路为主,设计了10条旅游线路。旅行社或旅游者也可根据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特点及需要,灵活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