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旅游地理
1.7.6 第六节 江西旅游

第六节 江西旅游

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因省内最大河流赣江而简称“赣”,总面积16.69万平方千米,省会南昌市。江西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整个地势由外向里、由南向北倾斜,形成了一个向长江开口的盆地。江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寒、夏旱、秋干、冬阴。气温大体南高北低,1月平均气温3~9℃,7月平均气温27~31℃,鄱阳湖盆地气温最高。年平均降水量1341~1940毫米,全省总人口4254.23万(截至2003年年底)。

1万年前江西即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主要属楚,秦置九江郡,汉属扬州,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为政区原始名。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赣南的瑞金是中央苏区的中心。江西省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

江西历史悠久,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和“文章节义之邦”。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美不胜收的景色。现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处。

一、风味肴馔

庐陵菜的主要特色是选料精细、讲究刀工、注重火候,擅长烧、焖、炒,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讲究酥、烂、脆、嫩。原料选用当地土产,地方特色浓厚。石鸡、石耳、石鱼、兴国三蒸、赣南鱼饼、泰和乌鸡汤等为风味名菜。

二、地方文艺

赣剧发源于上饶,已有500余年历史,表演朴实细腻,音乐秀美娇甜。江西采茶剧由民间歌舞、灯彩发展而来,已有300余年历史,以精彩的表演和幽默、诙谐的台词取胜。

三、旅游交通概况

江西目前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基本消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四、江西的旅游线路

1.赣北湖光山色风景游

D1 南昌接团,参观八一广场及八一起义纪念塔、纪念馆、滕王阁。

耸立在八一广场中心的八一起义纪念塔被誉为南昌城的城徽,纪念塔是1977年八一起义50周年时兴建,2004年9月扩建,顶部是一只汉阳造步枪,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面翼墙,嵌有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的北面建有八一大型军史浮雕和以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题材的山水浮雕,充分体现了江西的地域文化特色。

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是一栋灰色的五层大楼,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这个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这里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现为八一起义纪念馆。门首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大楼的二、三层已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

滕王阁位于赣江边,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故名滕王阁。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继王勃之后,唐代的王绪写了《滕王阁赋》,王仲舒写了《滕王阁记》,被史书上称为“三王记滕阁”,从此,序以阁闻名,阁以序著称。历时1300多年的滕王阁,屡毁屡建,重修重建达28次。最后在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现在的滕王阁是1989年根据宋代风格而建,明四层暗七层,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雄伟壮丽。住南昌。

D2 游览青云谱、梅岭。

青云谱道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园林。西汉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钓于此,后建“梅仙祠”。东晋许逊治水至此,取名“太极观”,明末皇室后裔朱耷(号八大山人)和其弟朱秋月为避清王朝之害,改名换姓,隐居于此,始称青云谱。八大山人毕生从事书画,精于诗文,在艺术上很有成就。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内陈列他和其弟子的书画真迹百余幅。园中现存有关帝、吕祖、许祖三宫,斗姆、峤园等六座殿堂,古朴典雅,风格独具。庭院内古树参天,亭台玲珑,每年仲秋,桂花盛开,十里飘香。

梅岭因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位于南昌古城和赣江的西侧,因而人们将它命名为“西山”。主峰洗药坞海拔842米,为全市最高点。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8~10℃,这对我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来说,是一座难得的“凉岛”,故有“小庐山”之称。住南昌。

D3 游庐山。

庐山又名匡庐,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故得名,有“匡庐其秀甲天下”之称。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远看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铜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耸云间。庐山气候宜人,夏季是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由于高耸江湖之间,雨量丰沛,山中湿度大,植物茂盛,是座天然植物园。庐山又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东汉明帝时,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山上寺庙达三百多处,历代许多帝王和文人也都慕名到庐山游历。据传夏禹王疏九江、秦始皇南巡都曾登临过庐山,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范仲淹、王阳明等历代大文豪都曾纷纷赋诗填词,据统计,现存历代名人歌颂庐山的诗词就达4000多首。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等也曾到此。

自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花200两白银强租牯岭长冲河一带约8000亩土地为避暑地后,俄、英、美、法、德、日、意等20多个国家的商贾名流和国内各界人士,都争相来此建度假别墅达940多栋,这里可以说是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

到庐山后,游览山南秀峰龙潭、黄崖瀑布,李白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描写的黄崖瀑布。含鄱口在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山势高峻、形凹如口,正对鄱阳湖,大有将鄱阳湖一口吞下之势,故名。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千米的狭窄的岭脊,好像口中的舌头。游览牯岭街附近景点,有如琴湖、花径、三宝树等。晚住庐山。

D4 继续在庐山游览。

锦绣谷相传为晋代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里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佛手岩下,一洞中开,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至清朝,改称仙人洞。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仙人洞的左侧有石砌的月亮门,门楣镌刻“仙人洞”三个大字。在月亮门内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石上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

2.江西赣北湖光山色风景六日游(B线)

D1 南昌接团,乘火车前往景德镇。

景德镇古称新平,因坐落于昌江之南,又名昌南。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在此制御瓷,瓷器底部一律书写“景德年制”,于是年号变成地名。到景德镇参观古窑瓷厂,可参与做瓷器。住景德镇。

D2 乘车赴婺源游览。

婺源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以山、水、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等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铁路之父詹天佑,就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在这里浏览风光,让人感到世外桃源般的悠闲和宁静。乘车前往三清山,住三清山。

D3 游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东部玉山县和德兴县交界处,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上清、太清三神列座,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三清山以山岳、古松、云雾、飞泉称奇,人文景观道教古建筑粗犷古朴著称。

三清山自然景观的特色是奇峰怪石,竞相崛起。在这些石景中,更有景中三绝之神女峰、观音听琵琶和巨蟒出山。三清山的人文景观亦很有特色,古建筑大多为明代遗存,如南天门、龙虎殿、飞仙台、三清宫等,规模不大,但结构独特,造型古朴,且因山就势,因岩施艺,因而达到人工与天工的巧妙融合。早在1600多年前,晋代道家葛洪就曾在此修道炼丹,明代道教兴盛,成为我国道教名山之一。历代名人如苏轼、苏洵、佛印、朱熹、王安石、陆游、徐霞客都曾到过三清山,并留下许多赞美的诗词和题刻。住三清山。

D4 游览龙虎山。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景区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龙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泸溪而神。蜿蜒数十里的泸溪河从景区贯穿而过,向北注入鄱阳湖,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连成一体,形成了龙虎山旅游观光的最佳线路。从上清千年古镇坐上竹筏顺泸溪河而下,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眼底,两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移步即景,宛若仙境。在龙虎山仙水岩的百米绝壁上,有大片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而成为研究古越族史及中国纺织史、乐器史、音乐史等学科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