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哲学
1.10.1 第一节 建筑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一节 建筑艺术的感知特性

建筑,作为艺术,与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它总要求包含实用上的目的。它必须提供一个场所,供人居住,栖息,或从事其他活动。一个纪念性的建筑,如毛泽东纪念堂,即有它在政治意义上的实用目的。毫无实用目的的建筑是找不到的,即使是园林建筑也总包含一些实用上的目的。

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曾经说:建筑有三个要素,第一,适用(适合于某种目的);第二,坚固(必须能够长久地矗立在那里);第三,美观。这个经典的说法,颠扑不破。

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其感知特性所追求的审美理想是什么呢?若概括地说,是“象征性”。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建筑并不能细致生动地呈现生存情感,它只能象征生存情感,所以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把建筑归入“象征性艺术”,确有道理。

建筑的感知特性在于由巨大笨重的物质材料来勾勒空间。我们不能把人类的空间感看成是一种自然的感觉。人类只是通过在大地上竖立起建筑,才勾画出空间,从而表达出对空间的体验。建筑艺术的第一个要义即在于此。正如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所说的那样:“这个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屹立于岩石上。作品的这一屹立道出了岩石那笨拙而无所逼迫的承受的幽秘。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承受着席卷而来的猛烈风暴,因此才证明了风暴本身的强力。岩石的璀璨光芒看来只是太阳的恩赐,然而它却使得白昼的光明、开空的辽阔、夜晚的幽暗显露出来。神庙的坚固的耸立使得不可见的大气空间昭然可睹了。”[1]

人类树立建筑的时候要十分小心,因为建筑一旦矗立起来,空间就被这建筑如此这般地展示和标画出来。在这种展示和标画中,一种最基本的生存体验就获得了象征。建筑长久地矗立在那里,成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部分,长久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性情和气质。

人类通过建筑使空间发生变化,借以传达某种最基本的情感,象征某种最基本的生命意义。简要地回顾人类建筑史,可以看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都传达了最基本的时代情感。古埃及的建筑表达的是敬畏——金字塔象征了永恒的神秘与威严,表达了大地上的王权由神圣的天命所赋予。古希腊的不少建筑表现了优美与高雅;古罗马的建筑,则往往象征征服和权威。早期基督教的建筑表现了虔诚;后来的哥特式教堂则表现了对天国的渴慕。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则是雅致。

观看不同民族的建筑,能够在直观之中体验到不同民族的生存情感和生命追求。比如,同样作为王权的象征,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北京的故宫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审美意象,代表了不同民族对“王权”的不同领会。

建筑的审美意象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第一,是总体轮廓。第二,是体量,即它所占据空间的大小,这本身就是一种手段。第三,则是所用材料、色彩和装饰。第四,是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五,是它与周围自然景物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