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
1.8.7 第七节 其他内科感染性疾病

第七节 其他内科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除常见病原菌所致外,一些相对少见的病原体亦可引起全身各系统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立克次体病、布鲁菌病、炭疽、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等,上述疾病诊断尚需依靠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一、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稽留热、头痛、腹痛、相对缓脉、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副伤寒由副伤寒沙门菌A、B、C组所引起,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均与伤寒相同,仅病原体及免疫性各有不同。

【伤寒的治疗】

氯霉素、SMZ-TMP、氨苄西林是治疗伤寒的经典药物。但是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株的出现,这些药物的疗效已大为降低。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对耐药菌株具高度活性、组织浓度高、退热迅速、复发率低及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选用的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用法为环丙沙星成人每次500mg口服,每日2次;氧氟沙星3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10~14天。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对伤寒沙门菌体外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包括耐药伤寒沙门菌,该药在胆汁中浓度高,可用于伤寒并发脑膜炎,以及不能应用氟喹诺酮类的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患者。头孢曲松的成人剂量为每日2g,分1~2次静脉滴注,儿童每日50~75mg/kg,疗程为14天。治疗敏感菌所致的伤寒,也可选用氯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SMZ/TMP。

伤寒伴休克及有明显毒血症状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使用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毒血症状,降低病死率。但对有显著腹胀或腹泻者慎用,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

【伤寒带菌者的治疗】

伤寒及非伤寒沙门菌带菌者治疗相同。口服阿莫西林或SMZ-TMP 6周疗程治疗后可清除细菌,治愈率为80%。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治疗4~6周亦可获类似疗效。部分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且伴有胆道解剖异常、胆结石或胆道疾病患者,常需在抗菌治疗同时予以外科手术治疗以根除病灶。

二、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立克次体病为立克次体目微生物引起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的统称。立克次体病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猫抓病及Q热等。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常有近期节肢动物叮咬、野营或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数高达39.5℃以上)、皮疹、头痛三联征为特征,病程通常为2~3周。实验室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典型的临床表现、皮肤活检以及血清学检测(外斐试验)。立克次体感染治疗方案,见表6-9。

表6-9 立克次体感染治疗方案

img47

三、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属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病,由感染动物传播到人体,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疫情有所反弹。当前布鲁菌病流行有以下趋势:①疫区从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业区乃至城市蔓延;②大规模流行代之以多发、散发;③患者除职业人群外,老年、青少年及儿童发病人数增加。

布鲁菌病可仅为局部脓肿,亦可多脏器受累,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多汗、关节痛等,慢性期患者可并发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脊髓炎、肺炎等并发症。诊断依靠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症状及病原菌检查阳性。

本病治疗宜选药物: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口服,共6周+庆大霉素每次1.7mg/kg,每8小时肌注或静滴,共7天;或多西环素,共6周+链霉素1g/d肌注,共2~3周。可选药物:多西环素,共6周+利福平600~900mg,每天1次口服,共6周;或SMZ-TMP2片(160mg TMP),每天4次口服,共6周+庆大霉素,共2周。儿童<8岁者:SMZ-TMP(5mg/kg TMP),每12小时1次口服,共6周+庆大霉素2mg/kg,每8小时1次,肌注或静脉滴注,共2周。

四、炭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属乙类传染病。本病以局部皮肤损害及周围组织水肿为特征,约5%的病人表现为呼吸道、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诊断依靠流行病学资料及分泌物涂片和培养。

皮肤炭疽宜选药物为环丙沙星,可选药物为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吸入性炭疽宜选药物环丙沙星或多西环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开始治疗时采用注射剂。疗程均为60天。

五、鼠疫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以急性毒血症、出血倾向、淋巴和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病情大多危重,病死率高。

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首选药物为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成人每日剂量为2g,儿童每日为30~40mg/kg,分2次肌内注射,庆大霉素成人每日剂量为240mg,儿童为5 mg/kg,分2次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疗程为10天。亦可选用多西环素或氯霉素或环丙沙星。

六、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以头痛、肌痛为特征。流行病学资料、早期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休息和就地治疗;尽早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可杀灭钩端螺旋体,减轻病情,减少器官损害及缩短病程。为避免治疗后出现赫氏反应,初始治疗阶段抗菌药物的剂量宜小。宜选药物:青霉素G每天150万单位,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曲松1g/d静脉滴注,共7日。可选药物: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口服或静滴,或氨苄西林0.5~1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共7日。

七、回归热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是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可分为虱传和蜱传两型回归热。两型临床表现均以突起发热和退热为特征。

回归热治疗宜选药物: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口服。可选药物:红霉素500mg(儿童10mg/kg),每日4次口服,疗程为7~10天。病人易出现赫氏反应(2小时内发生),故初次剂量不宜过大,在最初2次用药时可加用TNF-α抗体以防止赫氏反应发生。激素不能预防。

八、莱姆病

莱姆螺旋体病(lyme borrelisis)是蜱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扩展性的皮肤损害和多形性红斑为特征,数天或数周后可出现脑膜炎、脑或周围神经炎等症状。

早期莱姆病的治疗应选用多西环素。成人剂量为100 mg,每日2次口服,其他各期病人可选用多西环素,也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红霉素。儿童可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及头孢曲松等。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患者宜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孕妇患者宜用阿莫西林,如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单纯血清试验阳性的无症状患者不需应用抗菌药物。在不同阶段选用抗菌药物的疗程有所不同,游走性红斑疗程为10~20天;有心肌炎、脑膜炎、关节炎者疗程为3~4周。

九、兔热病

兔热病(rabbit fever)是由土拉弗朗西斯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局部溃疡无需特殊处理。肿大淋巴结若无脓肿形成,不可切开引流,宜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治疗宜选药物: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5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7~14日。合并脑膜炎患者应加用氯霉素,成人每日50~100mg/kg,分次静脉滴注。

(黄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