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
1.7.13 第十三节 甲硝唑及替硝唑

第十三节 甲硝唑及替硝唑

甲硝唑与替硝唑(tinidazole)同属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对包括滴虫、阿米巴原虫和兰氏贾第鞭毛虫及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目前仍为治疗原虫和厌氧菌感染的重要选用药物。

【抗菌作用和抗原虫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甲硝唑浓度为1~2mg/L和0.2mg/L时,溶组织阿米巴分别于24小时和72小时内全部被杀灭。此外甲硝唑对阴道滴虫、梨形肠鞭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均有良好抗原虫作用。对包括脆弱拟杆菌在内的多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均具良好抗菌活性。本品在8mg/L时,可抑制95%的脆弱拟杆菌和全部产黑色素拟杆菌;浓度≤1mg/L和≤2mg/L分别可抑制全部梭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但放线菌属、乳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均对本品耐药。本品对需氧菌无效。

替硝唑的抗菌作用与甲硝唑基本相仿,2~4mg/L的浓度可抑制大多数厌氧菌,对脆弱拟杆菌及梭杆菌属的作用较甲硝唑为强,但对梭状芽胞杆菌属的作用则略差。微需氧幽门螺杆菌对本品敏感,对阴道滴虫的作用与甲硝唑相仿。

【药动学】

甲硝唑口服吸收完全。单次口服250mg、400mg、500mg和2g后,1~2小时达血峰浓度,分别为6mg/L、9mg/L、12mg/L和40mg/L。静脉滴注500mg后,血药峰浓度为18mg/L。500mg及1g栓剂直肠给药后8~10小时,高峰血浓度分别为5.1mg/L及7.3mg/L。消除半衰期为8~10小时,蛋白结合率约10%。替硝唑的生物利用度比甲硝唑更高,血消除半衰期也更长。单次口服150mg后,血药峰浓度于3小时到达,约4.91mg/L;单次口服2g后,72小时血药浓度持续在1.3mg/L。消除半衰期为12~14小时,蛋白结合率为12%。

本类药物在体内分布广,胎盘、乳汁及胆汁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在唾液、精液、牙槽骨中均可达有效浓度。本品能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无炎症时,甲硝唑和替硝唑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分别为同期血药浓度的43%和88%;脑膜有炎症时其浓度更高。药物主要经肾排泄,部分为代谢物。

【适应证】

甲硝唑可用于肠道及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寄生虫病的治疗,亦广泛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包括脆弱拟杆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腹腔、盆腔、牙周感染、鼻窦炎、骨髓炎、脑膜炎、肺脓肿与脓胸等。亦可作为某些可能涉及厌氧菌手术的预防用药,如妇科手术、结肠、直肠择期手术等。口服也可用于艰难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肠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本品可与其他抗需氧菌药物联合用于预防腹腔手术,结肠、直肠手术,盆腔等手术。

替硝唑临床应用适应证同甲硝唑,可适用于系统性厌氧菌感染,也可用于结肠、直肠手术、妇产科手术及口腔等手术的术前预防用药,可用于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贾第鞭毛虫病、加德纳菌阴道炎,也可替代甲硝唑用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消化性溃疡。

【不良反应】

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剂量大、疗程长者的发生率可高达15%以上。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偶见白细胞减少。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在大剂量用药时发生(>每日300mg/kg),如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多发性神经炎和共济失调等。上述不良反应均属可逆性。替硝唑的不良反应亦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多见,与甲硝唑相比较少见而轻微,头晕、头痛、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及黑尿(血红蛋白尿)也均有报道。

【注意事项】

本类药在动物试验中有致突变作用,故妊娠早期不宜应用;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慎用;用药后出现神经系统反应时应及早停药;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

(吴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