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
1.7.12 第十二节 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

第十二节 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

磺胺类药用于临床已50余年,近年来虽有较多的化学合成抗菌药问世并用于临床,但由于本类药性质稳定、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合理,故目前在临床上仍占一定地位。磺胺类根据其药理学特点可分为口服易吸收、口服不易吸收以及局部应用磺胺药。口服易吸收磺胺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系统感染,口服不易吸收者仅作为肠道感染的治疗用药,局部应用磺胺药作为皮肤、黏膜感染的外用药物。目前,临床应用较多者为口服易吸收磺胺药,包括磺胺甲唑(SMZ)、磺胺嘧啶(SD)及其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如复方磺胺甲唑(SMZTMP)。

一、全身应用的磺胺药

全身应用的磺胺药主要包括口服易吸收的磺胺甲唑、磺胺嘧啶、磺胺林(sulfaleneSMPZ)、磺胺多辛(sulfadoxine)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系统感染。

【抗菌作用】

磺胺药对不产酶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及部分李斯德菌属亦敏感;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抗菌作用不同菌株间差异较大,敏感及耐药菌株均存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也大多敏感。SMZ对于嗜肺军团菌也具一定作用。此外,磺胺药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诺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近年来,临床常见病原菌对SMZ等磺胺药的耐药性日益增高,包括链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耐药菌株高达20%~90%,50%以上的志贺菌属对磺胺类耐药。伤寒沙门菌等沙门菌属亦出现了耐药菌株,其耐药程度随不同地区、不同菌株而异。在脑膜炎奈瑟菌中A、B、C、Y组中均有耐药菌株产生,其耐药率自14.5%~45%不等,国内流行菌株以A组为主,其耐药率较低。

磺胺药的化学结构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后者竞争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叶酸代谢,抑制细菌核酸合成。TMP选择性作用于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药合用使叶酸的合成过程受到双重阻断,起协同作用。

【药动学】

磺胺嘧啶(SD)、磺胺甲唑(SMZ)等口服后均易吸收。给药后2~4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可超过60mg/L。口服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肝、肾、消化道、脑等组织,在胸膜液、腹膜液和房水等体液中可达较高药物浓度。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治疗浓度,脑膜有炎症时可达同时期血药浓度的80%~90%,脑膜无炎症时可达血药浓度的50%。本类药物也易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胎儿血药浓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

SD和SMZ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13小时和10小时,均属中效磺胺。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排泄缓慢,药物在肝内乙酰化过程增强,毒性随之增高,肝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减慢,药物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从尿中排泄,碱性尿中排泄增多。少量药物自粪、乳汁、胆汁等排泄。给药后24小时内自尿中以原形排出给药量的16%~33%,约30%以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形式排出。腹膜透析不能排出本品,血液透析仅中等度清除本品。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常见,一般在用药后7~10天内出现。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皮疹,如斑丘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可发生光感皮炎、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等。

(2)血液系统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等。后者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易发生,新生儿、婴幼儿中多见。

(3)肾脏损害:可有结晶尿、管型尿和血尿及肾功能减退等。

(4)肝脏损害:可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和肝坏死等。

(5)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使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全,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偶见核黄疸。

(6)其他症状:消化道反应、头痛和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也偶有发生。

【适应证】

近年来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磺胺药常呈现耐药,故治疗细菌感染需参考药敏结果。目前,临床常用者为复方磺胺甲唑(SMZ-TMP)和复方磺胺嘧啶(SD/TMP),以前者较为常用。复方磺胺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尿路感染:复方磺胺甲唑可用于急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亦可用于治疗反复发作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及无症状菌尿症,还可用于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的预防用药。

(2)呼吸道感染:复方磺胺类药物(SMZ-TMP和SDTMP)均可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以及其他敏感病原菌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加重。

(3)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本类药物可用于敏感沙门菌属所致的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但其治疗目前已为氟喹诺酮类药物所替代。本品仅作为氟喹诺酮类的替换用药,用于治疗沙门菌感染。

(4)肠道感染:本类药物可用于福氏和宋氏志贺菌所致肠道感染。也可用于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杆菌(ETEC)及志贺菌属所致旅游者腹泻的治疗。

(5)小儿急性中耳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小儿急性中耳炎。

(6)肺孢菌肺炎的防治及诺卡菌感染的治疗。

(7)磺胺嘧啶可作为治疗普通型脑膜炎奈瑟球菌脑膜炎的选用药物,也可作为易感者的预防用药。

下列情况不宜应用本品:①中耳炎的预防或长程治疗;②化脓性链球菌扁桃体炎和咽炎,因细菌不易被清除。

二、局部应用的磺胺药

【抗菌作用】

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酵母和其他真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磺胺米隆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均有抗菌作用。

【药动学】

部分药物所含银盐具收敛作用,使创面干燥、结痂和早期愈合,局部应用的磺胺药在用药部位药物吸收有限。

【适应证】

局部用药有磺胺嘧啶银和醋酸磺胺米隆,主要用于烧伤创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磺胺嘧啶银也可用于预防创面真菌感染。磺胺醋酰钠滴眼用于结膜炎和沙眼。

【注意事项】

(1)磺胺类药各品种间呈交叉过敏反应,有磺胺药过敏史者忌用所有磺胺类药。

(2)妊娠后期、哺乳期妇女及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

(3)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应用,老年患者慎用。

(4)全身用药时首剂应加倍给药。

(5)长期大量口服者应加等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且多饮水,以防产生结晶尿、血尿,造成肾脏损害。

(6)用药期间每隔2~3天检查尿、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109/L,嗜中性粒细胞<1.5×109/L应停药。

(7)与酸性药物合用可增加肾毒性。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增加降血糖效果。与巴比妥类合用,可增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三、磺胺增效剂

(一)甲氧苄啶

【抗菌作用】

本品属抑菌剂,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均具有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本品主要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断,从而使磺胺药抗菌活性增强。

【药动学】

本品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0.1g,血药峰浓度为1mg/L。该药可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组织浓度超过血浓度,易通过血脑屏障,并可透过血-胎盘屏障。主要自肾排泄。消除半衰期8~10小时。

【适应证】

本品适用于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等敏感菌所致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单独应用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目前甲氧苄啶很少单独应用,通常与磺胺甲唑、磺胺嘧啶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应用本品后可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也可发生瘙痒、皮疹等。部分病人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二)溴莫普林

【抗菌作用】

溴莫普林(brodimoprim unitrim)抗菌谱与TMP相似,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对啤酒微球菌、脆弱拟杆菌和诺卡菌属的作用较TMP为强。本品的作用机制同TMP,主要选择性地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但本品对该酶的亲和力为TMP的2倍,故部分对TMP耐药的病原菌,溴莫普林对其仍具有抗菌活性。

【药动学】

口服本品后迅速从胃肠道吸收,单次口服400mg,血药峰浓度为3.25mg/L,每日口服200mg,首剂加倍,连服7天,其稳态血药浓度为2.44~3.97mg/L。口服本品后可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也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本品的分布容积为1.52L/kg。溴莫普林主要自肾排出,给药后96小时内约排出给药量的70%,约10%自粪便排出,本品血半衰期为37小时,肾功能减退者本品排泄减慢。

【适应证】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感染。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与多西环素相仿。

【不良反应】

口服本品后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也可出现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因本品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与TMP相似,故用药后也可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