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演化轨迹,国内外学者纷纷展开研究。但至今,关于创新能力的演化轨迹仍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演化的基本阶段。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划分方法认为演化的基本阶段包括技术引进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创新能力。这种划分是以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为依据。其中,技术引进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是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原因,同时它们本身也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学者指出:技术引进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与创新能力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合理的。第二种划分方法认为演化的基本阶段包括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划分方法很好地区分了不同阶段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这种不同划分依据的不足之处是对创新能力的处理太过简单。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不连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的行为方式要求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并且从一个阶段跃升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难度系数极大,所以仅仅使用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划分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演化的基本阶段还有待商榷。
第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是在不同阶段各种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阶段,各种能力本身是如何变化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是如何发挥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哪些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等等,学术界至今都未能形成共识。
5.4.1 创新能力阶段性演进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发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的转移等。实践表明,从国外引进领先的技术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后进国家纷纷迈入工业化发展之路,这时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出现了阶段性变化。
第一阶段:在工业化实施的最初阶段,企业的技术基础薄弱,这时候企业生产的重心放在成熟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上。企业对技术的引进更多的是关注技术的使用,由于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极大,企业要求内部员工能够尽快地熟练掌握从外引进的技术设备。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创新能力主要是熟练使用技术的能力。
第二阶段:随着工业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部分工业技术和相当数量的物质财富。此时企业一方面持续实施技术引进的策略,另一方面开始增加自主研发的资源投入。在这个阶段,更多地强调掌握新技术,同时兼顾到自主研发,通过对已有技术的消化吸收后进行模仿创新。
第三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减少技术的引进,逐步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从基础领域的技术研发着手,开展根本创新,努力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独特的技术平台。
虽然模仿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存在于以上3个阶段中,但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关注的重点各不相同,相对应的3种能力又存在着高低强弱之分。
5.4.2 演化轨迹的4个阶段
Utterback和Suarez[196]以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发现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轨迹呈现三段式:流动—转化—专业化。虽然实践证明这种划分企业创新能力的方法在其他的行业中并不适用,但它也为后来学者理解发达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演进提供了借鉴作用。
由于发展中国家最初的技术来自于发达国家,因此与发达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后进国家的企业要想实现技术高超,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几代甚至是多代技术的逐步追赶。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即处在专业化阶段的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调整资源配置,以尽快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而这时候发达国家的企业则进入下一代技术的研发,即流动阶段;当发展中国家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术时,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则进入到下一代技术的转换阶段;当发展中国家结合国内的具体实际实施技术再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创新能力时,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已进入到专业化阶段。
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反映了创新能力各基本要素不断积累的过程,其轨迹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间断性跃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轨迹经历了3个阶段:仿制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企业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实践证明,在新环境下仍然只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实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能够迅速利用来自市场各方的资源进行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因此,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轨迹为仿制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
1)仿制能力阶段
仿制能力主要是指能娴熟操作和维护生产设备并能够根据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能力。从定义可知,仿制能力包括两种基本能力:第一种是娴熟操作和维护企业生产设备的能力;第二种是根据企业外界环境变化改进所掌握技术的能力。
在仿制阶段,企业学习的对象是技术已经成熟的生产设备,员工主要通过干中学掌握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以及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技术设备是仿制能力阶段最重要的要素,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与模仿是仿制能力的核心。企业只有先进的设备还不够,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以支撑企业的仿制行为,这是设备利用的必要条件。在仿制能力阶段,企业的存在还处于初创期,无论是技术组织还是管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战略体系与规范的技术管理。企业通过简单的设备引进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系,因此使用外部创新资源的效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仿制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干中学积累创新能力。
2)创造性模仿能力阶段
创造性模仿能力是指在企业现有的能力范围内,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对企业原有的技术或设计进行创造性模仿的能力。
在创造性模仿能力阶段,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资源配置,改进现有的产品和工艺,但是在关键的核心技术上,仍然严重依赖外部创新资源。企业通过与先进企业实施技术联合研发,使其创新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人员技能和技术组织是创造性模仿阶段最重要的要素,同时,产品的改进方向、工艺重新设计的诀窍以及企业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也是创造性模仿的关键所在。企业通过国外先进企业建立多样化的创新联系,使得企业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大为提高。
创造性模仿能力来自于企业的内部研发。与仿制能力阶段相比,虽然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距离自主研发还存在相当的一段距离,此时企业的研发活动还是基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平台,国内企业在某些方面通过改进产品的性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自主创新能力阶段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建立新技术平台、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一般学者认为自主创新有两类:渐进式自主创新和颠覆式自主创新。前者是指局部的、微小的、持续不断的创新,而后者则指企业开发出全新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在自主创新能力阶段,企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技术平台,形成独有的核心技术能力,构建了广泛的创新网络,完善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且这些创新要素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此阶段,企业的研发能力已跻身于行业领先水平,企业一方面利用广泛的创新网络吸收外部的市场、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将内部研发能力与外界知识相融合,培育出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4)协同创新能力阶段
协同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自身研发的基础上,与其他企业创新要素的有机配合实现共同创新的能力。从协同创新能力的定义可知,协同创新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自身的研发能力和配合其他企业共同创新的能力。第一种能力是指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只有保证自身技术的研发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具有独立自主性;第二种能力是协同配合能力。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领域,创新企业亦不例外。企业在其他企业优势领域提供帮助下可以提高创新的效率。
从协同创新能力的定义可知,协同创新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级阶段。在协同创新能力阶段,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阶段的部分性质,如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平台和核心能力。此外,企业组织结构高度完善,创新网络在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不断归类化,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寻找到合适的创新合作方,节约创新成本。在此阶段,企业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研发力量完成创新活动中属于自己部分的任务,另一方面利用创新网络给予合作方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提高创新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