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序
-
1.2中文摘要
-
1.3Abstract
-
1.4绪 论
-
1.4.1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2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回顾
-
1.4.2.1一、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
-
1.4.2.2二、语言偏见的话语分析
-
1.4.3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
1.4.4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第一章 跨文化传播的偏见研究概述
-
1.5.1第一节 关于“偏见”
-
1.5.1.1一、“偏见”探源
-
1.5.1.2二、“偏见”再思考
-
1.5.2第二节 偏见的特征、形式与功能
-
1.5.2.1一、偏见的特征
-
1.5.2.2二、偏见的形式
-
1.5.2.3三、偏见的功能
-
1.5.3第三节 偏见的成因
-
1.5.3.1一、偏见产生的认知原因
-
1.5.3.2二、偏见产生的动机原因
-
1.5.3.3三、偏见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
-
1.5.4第四节 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解释框架中的偏见
-
1.5.4.1一、意识形态与偏见
-
1.5.4.2二、权力关系与偏见
-
1.5.5小 结
-
1.6第二章 批评性话语分析:跨文化话语偏见研究的新路径
-
1.6.1第一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兴起的背景与特征
-
1.6.1.1一、批评性话语分析兴起的背景
-
1.6.1.2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特征
-
1.6.2第二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基础
-
1.6.2.1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
1.6.2.2二、系统功能语言学
-
1.6.3第三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核心思想
-
1.6.3.1一、作为社会实践的话语
-
1.6.3.2二、话语与意识形态
-
1.6.3.3三、话语与权力
-
1.6.4第四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原则、方法与对象
-
1.6.4.1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原则
-
1.6.4.2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
-
1.6.4.3三、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对象
-
1.6.4.4四、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批评
-
1.6.5第五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跨文化话语偏见研究
-
1.6.6小 结
-
1.7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语言表达策略
-
1.7.1第一节 跨文化话语偏见的词汇表达策略
-
1.7.1.1一、词汇选择
-
1.7.1.2二、隐喻
-
1.7.1.3三、案例分析:从“黄祸”到“中国威胁论”的隐喻性话语
-
1.7.2第二节 跨文化话语偏见的语法分析
-
1.7.2.1一、及物性
-
1.7.2.2二、情态
-
1.7.2.3三、案例分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哪里?
-
1.7.3第三节 跨文化话语偏见的语篇结构分析
-
1.7.3.1一、框架理论与话语偏见分析
-
1.7.3.2二、新闻话语结构与话语偏见分析
-
1.7.4小 结
-
1.8第四章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生产与理解
-
1.8.1第一节 媒介控制与话语偏见的生产机制
-
1.8.1.1一、媒介功能
-
1.8.1.2二、新闻价值观
-
1.8.1.3三、议程设置
-
1.8.2第二节 互文性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8.2.1一、互文性概述
-
1.8.2.2二、互文性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
1.8.2.3三、话语描述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8.3小 结
-
1.9第五章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社会文化语境
-
1.9.1第一节 大众传播权力
-
1.9.1.1一、“多义”与“多面”的权力
-
1.9.1.2二、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特征
-
1.9.2第二节 不平等、不平衡的国际传播秩序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9.2.1一、不平等、不平衡的国际传播秩序即不平等、不平衡的传播权力
-
1.9.2.2二、不平等、不平衡的传播权力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9.3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9.3.1一、意识形态与权力
-
1.9.3.2二、东方主义意识形态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9.4第四节 文化帝国主义与跨文化话语偏见
-
1.9.4.1一、文化帝国主义与权力
-
1.9.4.2二、文化帝国主义与话语偏见的生产和传播
-
1.9.5小 结
-
1.10第六章 跨文化话语偏见的消减:反话语策略(代结语)
-
1.10.1第一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解放话语”
-
1.10.2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反话语”策略
-
1.10.3第三节 反话语策略与跨文化话语偏见的消减
-
1.11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