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综合案例:

综合案例:

案例一:

山花煤矿奖金分配风波的启示

山花煤矿是一个年产120万吨原煤的中型矿井。该矿现有职工5136人,其中,管理干部458人,占全矿职工的8.9%。1990年全矿职工在矿井领导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取得了生产和效益的大丰收。特别是在安全方面,100万吨原煤生产死亡率降到了2人以下,一跃跻身于同行业的先进行列。至此,上级主管部门特拔下15万元奖金,奖励该矿在安全与生产中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和职工。

袁军矿长代表矿行政召集下属五位副矿长和工资科长、财务科长、人事科长和相关科室的领导开了一个“分配安全奖金”会议。袁矿长说:“我矿受到上级的表彰是与全矿上下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分不开的。奖金分配上嘛,应该大家都有份,但是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每个人的贡献有大小,我看工人和干部就该拉开距离,如工人只是保证自身安全,他们的安全工作面不大。而干部不但要保证自身安全还要负责一个班组、区、队,或一个矿的安全工作,特别是我们这些头头还在局里压了风险抵押金,立了军令状,不但要负经济责任,同时又要负法律责任。为此应该按责任大小、贡献多少拉开档次。如果奖金分配不公,就会打击干部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这次分奖金应该拉开几个档次,我和财务科长初步商量了一个分配方案”。

王科长说:“奖金总额是15万元,要想各方面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只能定出个大致的档次,主要分五个档次,矿长550元,副矿长500元,科长400元,一般管理人员200元,工人一律5元。这样分下来,全矿处级干部13人,科级干部130人及各类管理人员307人,职工4678人,刚好分均。”主管生产的冯副矿长说:“我原则上同意这个分配方案,只是工人这个档次5元太少了,并且不论什么工种都是5元,这不太平均了吗?最好把工人的奖金也拉开档次,否则工人的积极性怕是要受到影响,不利于今后工作任务的完成。”安检科陈科长心里想,我具体主管安全,责任不比你矿长小,奖金倒要少150元,与其他科长拿同档次奖金,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于是便开了腔:“要说安全工作,全矿大大小小几百条巷道我都熟悉,天天都在和安全打交道,处理安全事故每次都到现场,但有些人一年没下几天井,安全工作不沾边,奖金反倒不少,我建议多来一个档次,六个档次。”陈科长的发言马上引起了人事科长、财务科长等科长的极为不满,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最后袁矿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今天这个会大家意见各不一致,可归纳为两条:第一是怕工人闹意见影响生产;第二,多拉开些档次。要说闹意见,不论怎样分都会有人闹意见,比如有些与安全工作无关的人,我们一视同仁的给点,按理说照顾到了全矿职工,就会使意见相对小一些,要说影响生产,我们现在实行的岗位责任制,多劳多得,不劳就不该得,至于多拉档次,我看就不必了,多拉一个档次,就会多一层意见,像安检科陈科长这样的个别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这个方案我看今天就这么定了。”

奖金发下后全矿显得风平浪静,但几天后矿里的安全事故就接连不断的发生,先是运输区运转队的人车跳轨,接着三采区割煤机电机被烧,随后就是开拓区冒顶两人受伤。袁矿长坐不住了,亲自组织带领工作组到各工队追查事故起因,首先追查人车跳轨事故,机车司机说钉道工钉的道钉松动,巡检维修不细心。而钉道工说是司机开得太快,造成了跳道,追来查去大家最终说出了心里话“我们拿的安全奖少,没那份安全责任,干部拿的奖金多,让他们干吧。”还有一些工人说:“老子受伤,就是为了不让当官的拿安全奖。”一段时间矿里的安全事故仍然在不断地发生,最终矿行政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工作,总算把安全事故压下去了,但是山花矿区从前那种人人讲安全、个个守规程的景象不见了。

讨论题:

1.试剖析山花煤矿的奖金激励制度,说明其为什么不能起激励作用?

2.如你是矿区负责人,你认为怎样做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模式?

案例二:

处在“夹缝”中的年轻副镇长

1990年,25岁的章明从南方某农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他主动要求下基层,被分配到白云镇农办担任技术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加上具有知识和年龄的优势,于1993年被镇人大选为副镇长,具体分管农业。28岁的章明是新一届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年龄最轻、学历最高的一位成员,他决心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振兴白云镇的经济多做贡献。

然而,新一届班子组建不久,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新班子的书记和镇长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上出现了不协调,加上两个人都比较主观,沟通不够,矛盾逐渐加深,最后导致相互拆台,这给班子开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章明是主管农业的,认为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用于蔬菜和农副产品的批发及零售业务,这样既能解决农户占道违章经营的问题,又能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信息和更畅顺的销售渠道,还能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利税。在班子会议上,章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书记说:“镇里的一切事物都要经党委研究,此事必须由书记亲自挂帅。”听了此番话,章明有种不被信任的感觉,本来应有的职权,现在被架空了。有时,他认为某些小事可以自己做主,就没有及时向书记汇报,事后惹来书记的严厉批评,章明心里窝了一股气。

而镇长对书记的不满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为了振兴经济,要实行党政分开,书记不能管太多,既然我是一镇之长,就应该有职有权,没有必要什么事都让书记知道。”他多次在私下里与章明谈心,强烈暗示自己与章明都是搞农业生产经营的,书记是搞党务的,得设法联手让书记主动提出调走。章明一方面看不惯书记的家长制作风,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对镇长的这种拉帮结派做法更是不以为然。他再三思量,还是一切从工作出发,不做骑墙派,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章明发现书记、镇长对自己都有了看法:书记认为章明对自己不冷不热,不值得信任;镇长更是私下里对一些干部说章明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一些干部和群众对章明渐渐敬而远之。章明感到该镇人际关系复杂,自己有力用不上,而且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于是主动向上级组织打报告,请示调离该镇,组织上却认为章明是怕基层工作艰苦而闹情绪,结果不予同意。章明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

讨论题:

1.章明作为一位年轻的副职,他面临着什么问题?

2.假如你是章明,你将如何处理上述问题?

3.本例中的书记和镇长能否算得上是副职眼中的理想正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