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1.21.1 第一节 美中:想说求同存异不容易

第一节 美中:想说求同存异不容易

中美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交道的?那可能是从鸦片战争后,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开始,从那时起,美国就处于侵略者的角色。

如今,中国正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伟大的GDP噌噌地涨到世界第二,而美国自克林顿卸任后持续多年的经济委靡,让这一话题充满了再谈论的可能。中国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有人说,中国可以说不了,中国可以不高兴了,但事实呢?

任何理智的中国人都知道,上面的话绝对是言之尚早,很多叫嚣中美可以一战的各种不理智,大概都是觉得靠一根日渐坚硬的手指,可以戳透有些风化的石头吧。

如果细细分析一番,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地缘政治格局来看,中美地缘矛盾并非结构性矛盾,两者不会爆发全球或地区争霸战争。中国处于陆权力量中心和海权力量中心的交错地带,周边地缘环境复杂,安全环境脆弱,甚至一些小的国家和地区都能成为牵制中国的因素。换言之,务实的美国在战略上牵制中国的手段很多,没有必要靠与中国一战而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而言,2011年刚刚有航母下水的中国,至少在十年内没有任何能力与美国展开争霸战争。

从中美的战略态势来看,中国国力的崛起,有助于遏制美国强加战争于中国的战略冒险心理,中国与美国爆发双边战争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将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国内外许多机构的研究均表明,到2020年,中美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的差距会缩小。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通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军力将处于不断壮大之中。同样作为拥有核威慑能力的大国,中美之间不会轻易诉诸一战,更何况历史上美国从来没有对一个核大国发动战争。

那么,中国周边的一些热点问题会对中美造成多大牵扯呢,有没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次战争的冲突,比如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南中国海等问题?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首先,美日韩等地区同盟体系和中国主导或倡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等,已经将地区安全编织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远东和西太平洋的任何风吹草动,中美双方都不会事前毫不知情。任何一方只要一出手,对方就会马上“接招”。几个月前,美国试图在黄海与韩国实施联合军演,消息一出即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最终美国退到了日本海。

其次,中美之间存在着六十多条对话交流管道和一系列预警及危机管理机制,为防止中美发生意外冲突而筑起了一道强大的“绿坝”。而且即便出现擦枪走火的意外事件,中美两国也一定会首先考虑启动危机管理程序,竭力对热点问题实施降温,这是两国面对意外事件时的第一选择。

此外,中美在众多全球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而且这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有时候甚至很难分清你我。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国把中国当成最大的市场,两国在反恐、防止气候变暖、朝鲜半岛无核化、亚太经济合作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不和谐和摩擦不时出现,但战场上,要让两个完全缠抱在一起的人拔刀相向,没有这个空间。

当然,中美关系的发展无法根除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展开的战略博弈,中国想和平发展,美国只想自己和平,这样势必会有很多不重合之处,但两者的交集却越来越多。只要中国继续奉行现有的自卫防御性战略,在战略意图上保持克制,不挑战美国在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美国能够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问题,比如国土安全,台湾、南海等有限的地区战略利益上作出让步,中美冲突甚至发生战争的危险性将越来越低,跟一个极限曲线的走势一样,不断趋向于0。

战事突起的可能性不大,两国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美经贸关系上,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贸易逆差和外汇储备问题、在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发言权问题,甚至小到一箱浙江民营企业造的低价皮鞋问题,都会引发近17亿人民的持续关注。

这一问题甚至比军事和国防问题要来得严峻,很多人都觉得中美经济关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底是在较量中融合,还是在对抗中必有一伤甚至两败俱伤?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譬如人民币汇率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钞票兑换的问题。2003年以来,在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显眼的政治化议题,但美国国会议员们推动对人民币问题形成相关法律的目的,只不过是通过不断提出法案,向总统和行政部门施压,向选民邀功,以提高其政治影响力。

中美的很多经济问题的解决,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在对话中予以宽容对待,在发展中渐图解决。譬如对美国对华贸易高逆差问题,两国贸易平衡的实现,需要中美两国都进行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但这又谈何容易?

还是那句话,求同存异,互利双赢,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