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1.15.2 第二节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第二节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黑色星期四”只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崩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很快,美国人不敢睁开自己的眼睛,因为触目处,皆惊心,那真是步步惊心啊。

危机发生后的五年内,美国的失业人数最保守估计也已达到1400多万,这意味着美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丢掉了工作。如果让他们每隔一码排队,可以从纽约排到西雅图,再伸展到洛杉矶,再折回纽约,还能剩下28万人。

在密歇根州的汽车城底特律,有一位汽车工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天还没亮,我们就前往雪佛兰汽车公司找工作,而警察早已经拦在半路上了,他们向我们挥手,示意我们离开,他们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可做的,没有工作,没有工作!我们又慢慢地前往道奇汽车公司找工作。一位高大肥胖、穿着厚重大衣的人站在大门口对我们喊:“没有,没有,这里没有工作!”

排队领救济面包、寻找施粥所成了人们每天的必需,在一块饼干面前,尊严被踩在地上,自尊值几个钱?要问当时美国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职业,那可能就是乞讨业。

从来没吃过苦的有钱人和刚刚升为有钱人的暴发户承受不了这么激烈的过山车,跳楼秀每天在每个城市都有上演。事实上,在当时还有一则笑话,说的是宾馆老板见到来住宾馆的人,不得不问一句:你们来是想住宿呢,还是想跳楼?直到这个时候,美国人还能苦中作乐,或许这样的民族真的是命不该绝。

有时候恐惧的心灵远比眼前的灾难更令人惊惧,明天究竟会怎样,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工人们等着新的工厂开工,但手握钱袋的商人却不敢投资建厂,尚未破产的也不敢开门营业,美国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

农民也加入了毫无希望的求职大军。在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下降,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们连续五年歉收,很多人没辙,就到城里去寻找出路,听说哪里的施粥所比乡下多一些。

生产几乎停滞了,连通用汽车这样的大牌产量也缩水大半,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美国的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回到了19世纪。

在当时,联邦政府的银行还没有所谓的存款准备金,当危机到来时,富人无力还款,穷人拼命挤兑,银行没几天就关门了。光1929年,就有659家银行关门歇业,接下来的两年,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银行倒闭了,存在银行里的钱就打水漂了。

医院里挤满了病人,大多数是营养不良。纽约市卫生局发现,这座世界最大最富庶的城市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食品供应。纽约尚如此,其余安足论?一个煤矿区的一所学校里的孩子,99%体重不足。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为了节省开支,人们不得不挤在小房子或者公寓里,而许多人根本就没地方住,干脆就睡在大街上、公交车上或火车上。芝加哥有数百名无家可归的妇女睡在公园里。无家可归的人,利用一切他们所能找到的不能拿来吃的材料来挡风遮雨,有时是一个大纸箱子,有时就是一张大铁片。不忘幽默的美国人把这样的房子称为“胡佛屋”,身上盖的废纸片称作“胡佛毯”。

1932年,一大群退伍士兵聚集在首都,要求总统为他们提供帮助。要求未得满足后,他们中的8000多人在白宫的附近建起了美国最大的胡佛村。最后联邦军队用武力赶走了他们,并烧毁了这些以总统名字命名的临时住所。

img40

胡佛村一角

历史书上说胡佛在经济危机到来后,死守着自由市场理念不放,打死也不干预市场,这是不太公平的。胡佛的问题就在于,他中庸得有点不合时宜,该彻底放任的时机他不是柯立芝,而该放手一搏大规模干预的时候,他又不是罗斯福。这就是胡佛,一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总统,他唯一的错误就是在错误的时间当了一任错误的总统。

其实在给哈定和柯立芝当商务部长的时候,胡佛就不赞成完全放任,希望政府能干预国内经济,他提倡困难时期增加公共工程经费以创造就业机会,支持禁止使用童工的宪法修正案,这些罗斯福新政时的大亮点,其实早就被胡佛提出来过。他还意识到,商家的破坏性竞争很可能会自毁长城,早就鼓吹成立贸易协会加以协调,只是当时他只是一个商务部长,而两任总统对此都没有太大兴趣,因为市场正热得发烫,他们不希望见到一盆凉水泼过来。

1927年,洪水蹂躏了密西西比河流域,胡佛英明地动员了联邦、地方和私人资源来帮助受灾者,很快帮助当地渡过了危机,大批支持者称赞他是“突发事件的征服者”。这件事对胡佛影响很大,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要有所作为,但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因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可以自救的,政府应该是最后一个介入者,也应该是最谨慎的介入者。

胡佛拒绝利用大萧条让华盛顿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群,因为那将侵蚀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支柱。他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政府力所能及的协调和帮助。他曾多次否决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计划,他认为联邦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他一再近乎天真地认为危机能够通过市场和美国人民的自由互助来消除。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是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的。

危机爆发后三周,胡佛把实业界领袖和劳工头目召集到白宫开会,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和地方政府尽可能用正常时期的办法来协助政府改善局势。12月,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民众负担,但穷人觉得这是替富人省钱的无赖之举,根本不领情。

胡佛让联邦政府拿出1.05亿美元用于道路、桥梁和公共项目开支,后来更是加至2.6亿美元,这解决了28万人的就业问题,但仍不足高峰时失业人数的二十分之一。

胡佛政府最重要的反危机措施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它于1932年1月16日由国会通过,1月22日由胡佛勉强签署。该公司拥有5亿美元的资金,有权借贷3倍于资金的15亿美元的免税证券,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与贷款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但是胡佛的这个机构被人们讽刺为“百万富翁的解忧药”,它对整个危机所起到的作用几乎为零。

所以面对危机,胡佛虽然从来没有撒手不管,他动用的联邦权力为之前所有总统都望尘莫及,他设立了不少的专门救灾机构,他支持减税议案,甚至借助广播讲话稳定人心,他四年间花在公共工程项目上的钱比此前三十年的总和还要多,但历史就是那么残酷,你做差不多的事情,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我们都对罗斯福兴建阿斯旺大坝交口称赞,但胡佛的公共项目就没人提及;罗斯福号召我们战胜一切恐惧的炉边谈话被当做心理教科书,但胡佛稳定人心的广播讲话则被当成废话连篇;罗斯福成立了诸多机构,被当做是抗灾救济的青天衙门,胡佛成立的部门则被当成谋私利的蝇营狗苟之所……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罗斯福成功了,而胡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20世纪的20年代,胡佛心不够软,让柯立芝的“大撒把”留得美名。进入30年代,他的心又不够狠,让大刀阔斧的罗斯福成了美利坚的救世主。

img41

四年总统任上胡佛都不得安坐

面对危机,胡佛不是不管,而是尽心尽力地管,很尽心尽力地把美国从仅仅的经济衰退管成了大萧条。美利坚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对这场危机的发生不必负任何责任,那是在为柯立芝他们埋单;当然他没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那是要为罗斯福成为伟人铺路垫背。

胡佛,你被夹在了中间,你失败了,但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