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1.4.1 第一节 请愿还是战斗:美利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一节 请愿还是战斗:美利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烧了印花,倒了茶叶,双方都知道战争可能一触即发,殖民地人民开始储存炮弹和火药。英国人得知后开始向康科德进军。这时,“波士顿大屠杀”中的“见证者”、银匠保罗·里维尔得到了情报,其实,他的身份是一个间谍。

里维尔派出一个探子,约定如果英国人走水路,就在北教堂挂两盏灯笼,如果走旱路,就挂一盏。1775年4月18日晚上,银匠看到两盏灯笼后,就知道英国人将顺着波士顿河坐船到康科德,他立刻跳上马,向所有乡村的人发出警告:英国人来了!莱克星顿的农夫们因此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艾萨克·戴维斯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最小的孩子只有15个月大。大清早他就接到了警报。那天早上,他默不作声,临行前对妻子说了一句话:“好好照顾孩子们!”下午的时候,他的尸体被送回了家,享年仅30岁。

戴维斯只是莱克星顿牺牲的八位民兵之一,但他们干掉了两倍的英国红衫军。当然关键不在于伤亡人数对比,而是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英王统治的第一枪。其意义之大,无须赘述。

三周后,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美国最有才华、最具理想的天之骄子——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兄弟……会上,约翰·亚当斯提议来自弗吉尼亚的大个子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获得一致认可。华盛顿答应担任,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将不领取任何薪水。

当华盛顿准备率军出发时,心情应该很纠结,因为大陆会议的多数成员仍然不赞成与英国完全决裂,他们给国王乔治三世上了《最后的请愿书》,解释莱克星顿的枪声只是走火,希望能恢复之前的和谐。连华盛顿麾下的军官就餐时还要为乔治三世的健康干杯。大陆军虽然成立了海军,但旗帜上挂的还是米字旗。殖民地给了英国国王一个台阶,但乔治三世却不想借坡下驴,而是决定奋蹄踏平北美这块不够驯服的土地。

历史又一次在呼唤手段家,与塞缪尔并列“独立革命三支火炬”之一的托马斯·潘恩站了出来。

潘公出生于英国一个穷苦的胸衣匠人家庭。他幼年失学,相继当过店员、胸衣匠、教员和税吏,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他两度结婚,一次悼亡,一次离异。目睹和经历了种种社会不公和不满后,他毅然把自己名字由paine改为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

潘公愤世嫉俗,在英国无法立足,只好流亡北美。抵美后,他凭借富兰克林的推荐信,找到了撰稿人和编辑的营生。1776年1月10日,潘恩在朋友的鼓动下,匿名发表了他那篇惊世骇俗的小册子《常识》。全书不过50页,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和惊人言论:

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畜生,英王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

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

《常识》一出,发聋振聩,犹如划破黑夜的枪声。不出三个月,发行12万册,总销售量达50万册以上,当时200万北美居民中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读过或者听别人谈起过这本书。当时在许多乡村茅舍,如有谁拥有一本藏书,那自然是《圣经》,可是如果拥有第二本,那就是《常识》。在许多大陆军士兵的背囊中,都有一本读得皱巴巴的《常识》。其实,在《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为《常识》以更酣畅淋漓的语句阐述过。《独立宣言》的执笔人杰斐逊也曾坦率承认,他引用过《常识》,并对此引以为荣。

虽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但潘公依旧清贫,因为他出书时不收任何版税,他只有一个目的,让大家都知道革命的必要,让美国早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后来,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一句简介: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作者。

伟哉,潘公。

携《常识》之余热,杰斐逊受第二届大陆会议委托,开始起草《独立宣言》。他字斟句酌,撰就不刊之论,字里行间,全是惊世之语,激励着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拔剑战斗。出于对先贤的敬仰,这里我们再重温一下它那段举世震惊的开头。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类之中,而且必须经被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当任何形式的政府试图破坏这些权利时,人民便有权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当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时候,这个地球上没有人会相信这一实践行得通,毕竟,远古传说中的民主制度只存在于古希腊的城邦小国中,大者如雅典也就人口四五万,甚至不如北京天通苑小区的十分之一。而《宣言》倡导的“社会契约”理论,即政府对己不利时民众可以推翻之,鼓舞了二十年后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无数争取民主自由的仁人志士。

当代表们签署好《独立宣言》时,有人叹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离开这群可恶的苍蝇了,下次开会能不能找个离马车行远点的地方啊!

此时,富兰克林却说了一句:好了,先生们,如今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否则的话,肯定被人用绳子分别吊死。

《独立宣言》刚印好,还带着热气,就被塞进马鞍包里,迅速送往13个殖民地,最后送到华盛顿的士兵那里。士兵阅读后,欢呼着把帽子扔向空中。在纽约宣读后,成群的市民冲到广场上,捣毁了乔治三世的塑像,然后把它熔成1.8吨铅,再制成子弹,他们要把乔治三世的碎铅送给来犯的每一个英国红衫军士兵。

img10

联合,或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