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1.3.3 第三节 手段家和道德家

第三节 手段家和道德家

双方都已忍无可忍,战争一触即发,那么,面对庞然大物大不列颠,13块弱小的殖民地做好准备了么?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美国人的想法。

人都是实际的,人也都是不同的,在与英国彻底翻脸前,可以把美国人分为三类:三分之一支持独立,三分之一保守,三分之一骑墙。历史的发展为什么有时候有偶然性,如果英王能把三分之一的骑墙者软硬兼施争取过来,则什么事没有。但如果下手晚了,或者下手太重,这三分之一被什么野心家煽风点火吸引过去,那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而北美当时不乏这样的野心家和有野心的组织,比如塞缪尔·亚当斯和他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

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的堂兄,出生于富人家庭,求学于哈佛学院,但对父母期望他从事的牧师和当时最时髦的律师职业都没什么兴趣。他最大的兴趣就是革命,推翻英王在北美的统治是他的第一愿望。

在反印花税运动中,塞缪尔·亚当斯一战成名,他率众焚烧印花,还抢劫海关官员的家,这让他立刻成为激进组织的核心领袖。他不怕夸大事实,只要能挑起人们对大洋彼岸的仇恨情绪,他可以不择手段。后来有评论家称“塞缪尔的反英宣传,给波士顿惨案搭好了舞台。他制造的有关英军强奸、污辱美国人的事件是造成流血事件的直接原因”。

“波士顿大屠杀”的前一天晚上,塞缪尔就散发了很多有着英军士兵签名的传单,声称英军即将对波士顿市民动手。市民读后大为激动。次日,英军一名哨兵与市民起了口角,市民们向英军扔了许多雪球、冰块和棍棒。最后英军开枪,打死了5人。几小时后,塞缪尔掌控的《波士顿纪事报》在城内的大街小巷四处散发,渲染此事。事后人们根本说不清是谁开的枪,但在后来的审判中,一位叫保罗·里维尔的银匠一口咬定是英军故意开枪,连谁开了几枪都说得清清楚楚。因为保罗·里维尔是塞缪尔派去现场专门记录情况的。这个人后来更有名,下章再说。

在塞缪尔煽风点火下,殖民地反英情绪高涨,英国无奈取消诸税,只留茶叶一项,而且在很多眼光长远的英国茶叶商游说下,英国议会都决定六个月后取消茶叶税了。但塞缪尔并没有错过最后闹事的时间。1773年12月16日,他带上化装成印第安人的“自由之子”成员,手执印第安人的板斧和绳索,爬上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运输船,三下五除二,把三百多箱茶叶全部沉入海底,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

img9

“独立革命之父”塞缪尔·亚当斯

倾茶事件后,塞缪尔的堂弟约翰·亚当斯就直言,要是不干点引人注目而又令人震惊的事儿,人民是不会揭竿而起的。可以说,北美殖民地是被塞缪尔绑在箭弦上,不得不发了。

倾茶后次年,塞缪尔觉得有必要召开北美所有殖民地会议,这一提议得到弗吉尼亚认可,两地的英国总督办事都很得力,立刻解散了当地议会。于是在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的号召下,除佐治亚以外的十二个北美殖民地的代表于1774年9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马萨诸塞派出了亚当斯兄弟,弗吉尼亚则派出了乔治·华盛顿。

说完手段家,我们来说说美国的三位国父,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道德家。

相比塞缪尔所在的北部的马萨诸塞,出生于弗吉尼亚的华盛顿显得贵族化了很多。他总是很在意自己的外表,从不戴假发,会小心翼翼地梳理头发,撒上香粉,用一根整洁的天鹅绒丝带系住。如果不带上9件衬衫、6件亚麻背心、7顶帽子、6条衣领和4根领带,他是不会去森林探险的。他拒绝接受美国人见面握手的新习惯,坚持代以鞠躬。他练就一手漂亮、整洁、清晰的书法,为了改进自己的风度,他曾抄写110条格言,比如“不要哼哼唧唧地自吟自唱,也不要用手指和脚敲出咚咚作响的声音”等。

要论风度和底蕴,那还得要说托马斯·杰斐逊。作为弗吉尼亚数得着的大种植园主,他拉小提琴的水平也相当不错,喜欢法语和意大利语歌曲,那句话怎么说来的?不会拉小提琴的种植园主绝不是一个好歌手!而杰斐逊明显属于这种情形。

他在16岁那年去威廉与玛丽学院念书的时候,已经通晓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对骑马、打猎和跳舞都很擅长。他的作品集包罗万象,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人说他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所以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独立宣言》主笔人,代表北美13块殖民地喊出了对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向往与决心。

因为家庭经济缘故,本杰明·富兰克林只上了两年学,但他是一个终生的自学者,自学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数学和科学以及其他许多学科。他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就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在他的自传里,富兰克林写道:“我的目的是养成所有代表美德的习惯……目前养成了十三种,它们是:节制、寡言、生活秩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节和谦虚。”

当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母国日趋傲慢自大、固执呆板时,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却成长了一群精英,堪称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群体之一。他们理性明智,气量宏阔,受过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成熟稳重,目光远大,闪耀着天才之光,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优势和弱点互相弥补。就人力资源角度而说,美利坚已经具有了跟英国叫板的实力。

道德家永远值得大家尊敬,但手段家发挥的作用也不该被忘记。独立战争前后,手段家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角色,数以百计的颇具煽动性的文章与议会里那些道德家言辞犀利、热情似火的演说一唱一和,一出双簧最终让美国民众听得如痴如醉,最后揭竿而起。

殖民地在进行“刺刀大战”之前,已经赢得了“情感大战”、“眼泪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