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绚丽多彩的宇宙——天文学与高新技术
1.7.4 4.重返无限的宇宙

4.重返无限的宇宙

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在宇宙学史中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庄子讲:“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指出时间的无限性。战国惠施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指出了空间的无限性。然而在现代宇宙学诞生之前,有限、无限存在着解决不了的困难。张衡认识到有限的困难,无可奈何地讲“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杨慎也叹呼:“天有极乎,极之外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这里极指的是边界。西方人也遇到同样的挑战,德国诗人海涅在诗中竟言:“对这个问题,一个白痴才会期望有一个回答”。奥勃斯提出:如果天体在宇宙空间分布均匀,则星星数目n与距地球径向距离r的平方成正比,又星光至地面亮度I与r之平方成反比,于是地面收到总的光亮度是与星星距地球远近无关的恒量,如果宇宙无限,则夜晚星空应如同白昼一样。导致人们无法摆脱困境的根源是,大家认同一个准则:有限必有界,有界必有限;无限必无界,无界必无限。是否有一个有限而无界的空间呢,现代宇宙学提供了这样的几何,我们前面介绍标准宇宙学时,已给了这种模式,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球面就是一个有限无界的几何,真实的宇宙也是一个四维时空中的三维超球面,它也是有限无界的。必须指出,标准宇宙模型框架内只是解决了可以存在有限无界的空间,而我们生活的宇宙到底是无限(平直、负弯曲)还是有限(正弯曲)仍需进一步判断。尽管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存在尚需多方证实,多数科学家倾向于宇宙是正弯曲的。即宇宙是有限封闭的。不过,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20世纪90年代,美宇宙学家林德提出了自复制暴涨宇宙模型,依照这个模型,宇宙开始处在一个真空势中,由于量子起伏,产生扰动波,真空势场Ø能使宇宙膨胀,且Ø愈大,膨胀愈激烈,扰动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间膨胀而波长被放大,频率下降以至被冻结,即不再传播,于是在波峰处加强了该处的Ø场值,新的量子扰动不断发生,这样在空间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些暴涨点,尽管它极其罕见,在那里每次冻结的扰动波都正好是波峰处,所以它的Ø值特别大,形成了一个空间的突发生长点。按照林德的模式,每个生长点产生暴涨,生长出新的空间,新的空间在量子扰动下又会产生下一代的生长点,如此演化下去,时空就像树生枝一样,长成一颗巨大的时空树。我们生活的宇宙也许就是在这颗巨大时空树上某个细叉上,而整体的时空宇宙是一个可以无限生长下去的无限宇宙。从这种意义上讲,宇宙从标准宇宙学的有限又重返无限的空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粒子物理中,一个称之为超弦的理论占了主导地位,过去用无大小的点去描述粒子在高能条件有许多困难,超弦理论则将粒子看成是能量的线或环,称为弦。超是说明其特有的对称性,使其能统一描述物质与辐射场。基本粒子是一个小小的环,环像橡皮筋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某种张力,张力很强,低温下,小环在张力下收缩为近乎于点,所以在低能低温下弦与点几无二致。但在高温下,点与环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高温下点模型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特别是不可能把引力与其他几种力统一起来,而超弦却非常出色,几乎粒子物理所有观测的性质都可以用超弦理论计算出来,一切都妙不可言,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超弦理论要求空间维数远大于三,而我们现今的宇宙空间却是三维的,于是人们寻找一个方案,在宇宙早期,高能时期空间是高维即9或25维,以后多于三维的那些六维或二十二维被紧致了,即多余维只有普朗克长度的量级(10-33cm),今天,我们已无法感知到。要感知这些小维空间需要极高能量的粒子,以至高到我们在实验室中都无法实现。也有可能大维不只是三维,可以随机性,甚至宇宙中不同区域有不同维空间相邻接。但是,大维超过了三,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原子,且会出现偶数维的波混响,不同时刻发出的波可同时到达,非三的奇维空间中,波信号都将畸变,这些由粒子物理导出的结论,使我们无限的宇宙又增加了更加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