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太空中的灯塔
细心的读者在看完上面几节后,也许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那么中子星是如何发出脉冲辐射的?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由上节内容知道,中子星是恒星坍缩而成的,根据大家熟知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恒星坍缩过程中角动量是不会改变的,但中子星的尺度比原来的恒星要小许多倍。计算证明中子星的角速度应为一秒左右转一周,这与观测到的脉冲星周期范围是一致的。在恒星坍缩为中子星的过程中,磁场也会随星体而收缩,星体表面处的磁场强度将大大提高。一般恒星表面的磁场强度为几高斯到1万高斯不等,如果一个太阳大小的恒星表面磁场强度为100高斯,当它收缩为半径10km的中子星时,磁场强度将达到1012高斯。那么大的场强比我们地球上所能产生的最高磁场强度要大100万倍。另一方面,中子星外面不会是真空,而是充满了电子与离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中子星外面的磁场“冻结”在等离子体中,等离子体随中子星一起转动。
我们知道,电子在磁场中将作螺旋运动,电子在作螺旋运动时速度不断改变,从而发出电磁辐射。如果电子的速度接近光速,称为相对论电子,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作螺旋运动时发出的辐射称为同步加速辐射,这种辐射的特点是有很强的方向性,辐射方向就是沿着电子的运动方向。另外,这种辐射还是高度偏振的。关于此种辐射,理论上早有预言,并首先在同步加速器里探测到,因而称为同步加速辐射。中子星表面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主要就是产生这种辐射。
图5-3 脉冲星模型
中子星的磁场是一种偶极磁场,类似于地球的磁场,在磁场的两极处磁场最强,电子则沿磁力线呈射束向远方喷射,它们所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也是在此方向上射出的,形成为一个光束圆锥。而中子星的磁轴一般是不和自转轴重合的(如图5-3所示)。因而当中子星自转时,这个光束圆锥像探照灯光一样扫过空间,当它扫过我们的望远镜时,便形成一个脉冲信号。脉冲星就像宇宙空间中的一座灯塔!
中子星转一周,射束也在空中扫一圈,因而脉冲信号的周期也就反映了中子星的自转周期。观察发现,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脉冲只占3%~10%的长度,其余大部分时间无信号,这是符合上面的模型的,说明只是极区有辐射,而不是整个星体都有辐射。脉冲星的发射除了这种短周期的规律性外,还有长周期的变化,例如有的脉冲星有60天的周期性变化,这可以用中子星自转轴的“进动”来解释:中子星的轴会像快速转动的陀螺的轴一样,在空中画一个圈。因此它的射束与我们的视线的倾角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这种长周期的强度变化。
脉冲星发射的脉冲极为稳定,它发射的脉冲信号甚至比地球上的某些原子钟还准确。但它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钟”,而是在逐渐慢下来。当然,这种减慢是很不明显的,只有非常精密的测量才能揭示这一点。例如有的脉冲星每天中周期只加长1.5×10-13秒!既然脉冲星的自转在变慢,那么从它的周期长度可以推测它的年龄。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周期很短,说明它是一颗十分年轻的中子星,它的周期每天增加35毫微秒,由此可以算出它的年龄是1000年左右,这同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接近的。
别看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变化是那么细微,却是脉冲星辐射能量的来源。中子星内已停止了核反应,它的辐射能量从哪里来呢?当星体在引力作用下坍缩时,星体自转加快,原来的引力能就转化为星体的转动能。中子星表面的相对论电子发出同步加速辐射时,其能源又来自于中子星的转动能,至于转动能具体是如何转化为电子的能量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般认为这与中子星周围存在着极高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但不管以什么方式转化,根据计算,自转减慢放出的能量,确实能够维持实际观测到的脉冲星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