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生态学
1.13.5.1 10.5.1 生态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10.5.1 生态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1.暴露评价

暴露评价是对有害废物从污染源排放进入环境,到被生物吸收或对生态受体发生作用的过程的评价。暴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源强分析,包括分析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进入环境的空间位置,进入环境的方式、强度等。②迁移过程分析,包括有害物质进入何种介质、在介质中的传输途径、分配结果如何等,并分析流体输送、混合、扩散、沉降、悬浮、挥发、吸附、解吸等作用。③转归分析,是指对有害物质在环境迁移过程中伴随的有害物质形态和浓度的变化及各种化学、生物转化作用的分析,这些作用有水解、光解、化学分解、氧化还原、配合、螯合、生物氧化、富集、放大等。④受体暴露途径分析,包括大气、水、土壤、地下水、生物、食物等与有害物质相接触的途径。⑤受体暴露方式分析,包括受体暴露于有害废物的方式,如皮肤接触、呼吸吸入、经口摄入等。⑥暴露程度分析,包括分析为受体所接收并发生有效作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

2.受体分析

受体分析的内容是由受体分析的两个目的所决定。一个目的是要确定什么受体为生态风险评价的代表受体。这种代表受体可以是某种生物个体、某种生物种群、某个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或者是生境如栖息地、水源、食物等。另一个目的是确定评价的终点,即用什么指标反映有害物质对受体作用的效应。这些指标可以是生物个体的死亡、种群的丰度、作物的产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持久性等。因此,受体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评价范围或生态系统范围的确定。应尽可能按自然属性进行划分,如流域、盆地、湖泊等。有时根据需要也可按行政区域划分。②生态系统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组分,如动植物种类、分布、丰度、水文、地质、地理、气象特征,有必要时还要了解人群分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③选择和确定评价受体。这需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评价目的和要求确定。选择之前,一般要明确受体确定的几种原则。④对受体的生命过程和所需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如果评价受体确定为生命系统或其某一部分的话,对于非生命受体如生境,则要了解其特征、变化过程与规律、与生态系统其他组分之间的关系等。⑤确定评价终点。评价终点的确定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也取决于有害废物的种类和性质。

3.危害评价

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讲,危害评价就是毒性评价。评价受体可扩展到生态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根据问题的性质,有时危害评价以毒性评价为基础,有时要研究有害废物其他性质的影响。危害评价研究有害废物的作用与受体响应之间的关系,即什么样的有害物质、多大浓度(或剂量)、受体暴露多长时间、会在什么部位产生什么性质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如何。一般情况下,危害评价结果会提出某种控制指标或阈值。危害评价总是与有害废物的种类、受体和评价终点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受体和评价终点,危害评价内容可能是个体水平的、种群水平的、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或其他非生物水平的。

4.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是估算各种暴露条件下对可能对受体造成不利影响的概率事件的过程,包括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处理。风险表征把暴露评价、危害评价、受体分析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风险大小的结论。这是评价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直接提供给风险管理者的技术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给风险管理者有关风险本质和范围等所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

生态风险表征要确定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有害影响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②某种影响的性质和时间特征(短时、可恢复、永久);③某种影响的程度;④受影响的受体数量或栖息地。

既然风险是不利事件出现的概率或可能性,那么风险评价就包含不确定性的成分。风险评价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可信,因此,有时把不确定性分析作为风险表征必须述及的内容。不确定性分析要说明不确定性的来源,不确定性在评价过程中的传播情况,不确定性的大小,不确定性的处理,有可能时还要做出不确定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