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1.8.1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及特征

(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

1.职位(Professional Position)

是和分配给个人的一系列具体任务直接相关的。因此,职位和参与工作的个人相对应,有多少参与工作的个人,就有多少个职位。例如,一个足球队需要11个队员,意味着这个足球队中有11个职位,而无论这些职位是前锋还是后卫。

2.工作(Job)

是由一系列相似的职位所组成的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例如,一个足球队中有左前锋和右前锋,而它们都是一个工作,即前锋。

另解,工作(Work)

是指体能或心智上的努力,以产生某事或结果。

3.职业(Occupation)

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一系列相似的服务,多指在许多工商事业或机构中的一群类似工作(Job)。例如,运动员是一种职业。

4.事业(Enterprise)

在华人社会文化中,指值得个人投注一生心力,以获得最大实现可能性的生涯目标。

5.职业生涯(Career)

也称生涯,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业与角色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生涯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统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退休者,甚至包含了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职业生涯(Career)这个概念的含义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很多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职业生涯专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的观点来看,职业生涯就是个人在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和角色,它们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个人接受培训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从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职业生涯被看成是“在个人的一生中,由于心理、社会、经济、生理及机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个一生并涵盖个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氛围的方方面面”。

6.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当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个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个人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之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人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也许一生中从事多种职业,但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种相对稳固、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往往受学识、爱好、机遇、工作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根据现行的工作需要改变原来的职业目标和兴趣,调整心态,培养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对事业的热爱,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做出成就。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

1.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现实来制定,才能成为能够实现和落实的计划方案,而不是没有依据或不着边际的幻想。比如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或今后从事的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如果所学非所用,或者不具备理想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不可行。现实中,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比比皆是,那都是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职业生涯规划失败的结果。

2.适时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未来职业行动的预测。因此,各项活动的实施及完成时间,都应该有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以便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3.灵活性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动,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随着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个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增加其适应性。

4.持续性

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持续的职业活动安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合理规划好大学四年的时光,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科学定位,正确认识社会竞争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比较顺利地解决就业问题,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而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今天,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普遍存在着茫然和困惑。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

(1)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2)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让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6)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利益结合原则

即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1)寻找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想干、能干、社企需要)。

(2)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符合企业发展、社会发展趋势。

(3)没有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的结合,就不会有职业生涯的成功。

2.时间坐标原则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每一个目标都要有两个时间坐标,即开始的时间和预期实现的时间。

3.发展创新原则

是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倡用新的观念处理常规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

4.全面评价原则

是指对职业生涯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三)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具体分为六个阶段,如图7-1。

img22

图7-1 系统化生涯规划方法的六个阶段

1.觉知与承诺

在这个阶段,你已觉悟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愿意花时间来规划自己的生涯;但也要了解:有时我们所播下的种子,未必能马上发芽。所以对生涯规划要有合理的预期。

生涯路上常见的两个问题:

(1)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2)我不知道如何去那里。

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我们开始规划自己。

2.自我探索

系统化职业规划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因此在职业规划时,要先认识自己。诚实地自问:

(1)我有哪些人格特质?

(2)我的兴趣是什么?

(3)哪些东西是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

(4)我有哪些技能是与众不同的?赖以为生的?

(5)其他:健康、性别、民族等。

3.探索工作世界

工作世界信息和自我信息是生涯规划中重要和基础的部分。对工作世界的了解具体包括:

(1)职业的分类和内容;

(2)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3)具体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条件和待遇;

(4)教育方面的选择。

4.科学决策

生涯决策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我和职业社会的充分探索与匹配的基础上,确定生涯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的过程。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兴趣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并逐步分解,制定出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决策是综合整理和评估信息的部分,在决策时有可能因信息不全而重新回到前面两个步骤,具体内容包括:

(1)综合与评估信息;

(2)目标设立与计划;

(3)处理决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生涯信念,障碍。

5.求职行动

生涯目标确定后,能否实现有效的行动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实践行动,再好的生涯目标也只能流于空谈,更说不上事业的成功。要切实把生涯目标落实为具体的措施和行动。如专业学习、就业实习、社会实践、参加培训、提升求职技巧、改善求职策略等等。

行动是将全部的探索和思考落实的阶段。学生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设立的工作目标。通常包括:

(1)具体的求职过程;

(2)制作简历、面试。

6.再评估

当学生在实践中迈出生涯的重要一步——进入工作世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或许会继续沿着过去的规划前进,也有可能发现过去规划已不适合自己,或者发现过去的规划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再次进行生涯探索,修正生涯规划。所以说,生涯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一辈子来探索。本部分具体内容包括:

(1)走进职场;

(2)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案例】(资料来源:规划你的一生.时代金融.2006年10期)

一个美国小伙子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

中学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没有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础的专业——机械专业。

大学毕业后,这位小伙子没有马上投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而是考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后,他辞职下海经商。又过了两年,他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20年后,他的公司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

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1994年10月,比尔·拉福率团来中国进行商业考察,在北京长城饭店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谈到他的成功应感激他的父亲的指导,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规划。最终这个生涯设计方案使他功成名就。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成功的简图:工科学习→工学学士→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硕士→政府部门工作→锻炼处世能力,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大公司工作→熟悉商务环境→开公司→事业成功

第一阶段:工科学习

选择:中学时代,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职员,他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机敏果断,敢于创新,但经历的磨难太少,没有经验,更缺乏必要的知识。于是,父子俩进行了一次长谈,并描绘出职业生涯的蓝图。因此升学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

评析: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商品贸易中,工业品占绝对多数,不了解产品的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就很难保证在贸易中得到收益。工科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能帮助建立一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清楚的推理分析能力,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正是经商所需要的。

收获:比尔·拉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四年,除了本专业,还广泛接触了其他课程,如化工、建筑、电子等,这些知识在他后来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阶段:经济学学习

选择:大学毕业后,比尔·拉福没有立即进入商海而是考进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课程。

评析:在市场经济下,一切经济活动都通过商业活动来实现的,不了解经济规律,不学习经济学知识,就很难在商场立足。

收获:比尔·拉福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搞清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还认真学习了有关法律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知识。几年下来,他对会计、财务管理也较为精通,在知识上已完全具备了经商的素质。

第三阶段:政府部门工作

选择:比尔·拉福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考取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

评析:经商必须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必须深知处世规则,善于与人交往,建立诚信合作关系。这种开拓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在社会工作中才能得到提高。

收获:在环境的压迫下比尔·拉福养成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由稚嫩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老成、处世不惊的公务员,并结识了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为后来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信息和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通用公司锻炼

选择:五年的政府工作结束之后,比尔·拉福完全具备了成功商人所需的各种素质,于是辞职下海,去了通用公司。

评价:通过各种学习获得足够的知识,但知识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转化为技能。

收获:在国际著名的通用公司进行锻炼,比尔·拉福不仅为实践所学的理论找到了一个强大平台,而且学习到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借鉴的地方,除了激情还应该考虑到更多的现实。

第五阶段:自创公司,大展拳脚

两年后,他已熟练掌握了商情与商务技巧,便婉言谢绝了通用公司的高薪挽留,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商人生涯,实现多年前的计划。

评析:时机成熟后,应果断决策,切忌浪费时间,应抓住契机实现计划。

收获:比尔·拉福的准备工作,几乎考虑到了每个细节。拉福公司的成长速度出奇地快,二十年后,拉福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为2亿美元,而比尔·拉福本人也成为一个奇迹。

结论:比尔·拉福的生涯设计脉络清晰,步骤合理,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个人素质,并着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这种生涯设计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变为现实。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他的这套生涯方案并不完全适合你,但是却带给你一个重要的信息: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只要你有信心、恒心加上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案例的主角也许就是明天的你。

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形成了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但其核心均围绕着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决策执行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舒伯的生涯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1.人生发展阶段划分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职业和生涯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学说,其中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舒伯认为,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与职业发展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他将人的生涯发展分为成长growth(儿童期)、探索exploration(青春期)、建立establishment(成年前期)、维持maintenance(中年期)、衰退decline(老年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分别包含几个子阶段。

img23

图7-2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人生发展阶段划分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经由与家庭、学校中重要人物的认同,而发展出自我概念。此阶段的一个重点是身体与心理的成长。透过经验可以了解周围环境,尤其是工作世界,并以此作为试探选择的依据。成长阶段的三个子阶段如下:

①幻想(fantasy,0~10岁):以需求为主,角色扮演在此阶段很重要。

②兴趣(interest,11~12岁):喜欢是抱负与所从事活动的主因。

③能力(capacity,13~14岁):能力占的比重较大,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2)探索阶段(15~2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自我概念与职业概念的形成、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探索阶段的三个子阶段如下:

①试探(tentative,15~17岁):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与机会,并会透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等尝试做试探性的选择。此时的选择会缩小范围,但因仍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机会不是很确定,所以现在的一些选择以后并不会采用。

②过渡(transition,18~21岁):更加考虑现实的状况,并试图将自我概念实施。

③尝试(trial,22~24岁):已确定了一个似乎是较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入门的工作后,并尝试将它作为维持生活的工作。此阶段所选择的工作范围会更缩小,只选择可能提供重要机会的工作。

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属于探索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

在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舒伯认为在人一生的生涯发展中,每个阶段都同样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因而形成“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小循环。

例如,一个大一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3)建立阶段(25~4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若自觉决定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久留。但也有一些专业的领域,还未尝试就已开始了建立阶段。其子阶段如下:

①尝试(trial,25~30岁):原本以为适合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②稳定(stabilization,31~44岁):当职业的型态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安定的位子。

(4)维持阶段(maintenance,45~65岁):主要任务是守住这份工作,继续将它做好,并为退休做计划。

(5)衰退阶段(decline,65岁至死亡)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时,工作活动将改变,必须发展出新的角色,先是变成选择性的参与者,然后成为完全的观察者。子阶段如下:

①减速(deceleration,60~70岁):工作速度变慢,工作责任或性质亦改变,以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与心理。许多人也会找份代替全职的兼职工作。

②退休(retirement,71岁至死亡):有些人能很愉快地适应完全停止工作;有些人则适应困难、郁郁寡欢;有些人则是老迈而死。

2.舒伯的生活/生涯彩虹图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人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且通常要同时扮演几个角色,如子女、学生、工作者、配偶、家长等。1980年以后,舒伯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一生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不同角色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地位。

综合阶段理论和角色理论,舒伯把人生发展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时间层面,即一个人的年龄或生命的历程;第二是广度层面,也即一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三是深度层面,即一个人在扮演每个角色时投入的程度,比如有的人在工作角色上投入程度多一些,有的人则在家庭角色上投入更多一些等。

img24

图7-3 舒伯提出的“一生生涯彩虹图”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

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9种角色,依序是: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各种角色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的角色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则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在每一个阶段对每一个角色投入程度可以用涂颜色来表示,颜色面积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多,空白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少。生涯彩虹图的作用主要是对自身未来的各阶段如何调配做出各种角色的计划和安排,使人成为自己的生涯设计师。

从舒伯的生涯彩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涯规划立体化了。从长度上,它包括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部生命历程;从空间上,并不局限于对职业角色的关注,同样重视非职业角色对一个人生涯的影响。舒伯认为,持家者、公民、休闲者、学生、子女、配偶、退休者等的角色和工作者的角色都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具体表现。自我概念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是个人生涯发展历程的核心。工作与生活满意的程度,有赖于个人能否在工作上、职场中以及生活形态上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1.基本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彼得森(Peterson)和里尔登(Reardon)提出了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关于一个人是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问题决策过程中是如何使用信息的。

该理论假设:

(1)生涯选择以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为基础;

(2)进行生涯选择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

(3)生涯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取决于知识和认知操作;

(4)生涯问题解决是一项记忆负担繁重的任务;

(5)生涯决策要求有动机;

(6)生涯发展包括知识结构的持续发展和变化;

(7)生涯认同取决于自我知识;

(8)生涯成熟取决于一个人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

(9)生涯咨询的最后目标是促进来访者信息加工技能的发展;

(10)生涯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来访者作为生涯问题解决者和决策制定者的能力。

该理论把生涯发展与咨询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该理论的提出者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如图7-4所示。位于塔底的领域是知识的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中间领域是决策领域,包括了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最上层的领域是执行领域,也称为元认知。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实施的控制,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即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包括自我言语、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

img25

图7-4 信息加工金字塔

该理论认为,知识领域相当于计算机的数据文件,需要我们进行存储。决策领域是计算机的程序软件,让我们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执行领域相当于计算机的工作控制功能,操纵电脑按指令执行程序。决策技能可以通过学习五阶段循环模型获得,这五个阶段是:

(1)沟通(确认需求):个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2)分析(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起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

(3)综合(形成选项):个人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法;

(4)评估(评估选项):评估每种选项的优劣,评出先后顺序;

(5)执行(策略的实施):依照选择的方案做出行动。

2.咨询上的应用

金字塔模型可以作为了解生涯发展的一个框架,决策技能的五阶段循环可以有助于学习制定生涯决策的技能。在生涯咨询中,可以针对金字塔模型中的每一个方面,使用相应的咨询策略和方法。使用该理论进行咨询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和收集信息的初始访谈;

(2)确定来访者是否对问题解决和职业决策做好准备的初步评估;

(3)确定问题和分析原因;

(4)与来访者共同形成咨询目标;

(5)帮助来访者形成个人学习计划(与来访者一起列出一系列可供其使用的活动和资源);

(6)要求来访者执行他们的个人计划。

总结来访者所取得的进步,并将在咨询中所学到的东西概括运用于今后所遇到的职业问题中。

3.评价

该模型强调职业生涯咨询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它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主要方面是着重强调了认知信息加工(CIP)的重要性。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为咨询师提供了帮助来访者的理论框架,决策制定的五阶段循环模型可用于发展来访者问题解决的能力,生涯决策能力的获得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学习策略。该模型不同于其他理论的地方还在于其强调了元认知在生涯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促进元认知的发展也是该理论用于咨询所强调的重要方面。

(三)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职业兴趣理论主要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和发展。他认为人的一生中,面临许多选择,职业方面的选择是关乎一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其中职业兴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霍兰德提出了四个基本假设:大多数人可以归纳为六种人格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工作也可以划分为相应的六种基本类型,或者其中几种基本类型的组合;人们一般都倾向于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以求充分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体现个人价值;个人的行为由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六边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霍兰德提出的六种类型。相邻的两个维度各种特征相近,相关程度高,距离越远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越大,相关程度越低。如图7-5。

1.社会型(S)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img26

图7-5 霍兰德六种个性类型和相应职业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2.企业型(E)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力、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3.传统型(C)

共同特征: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能力。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4.现实型(R)

共同特征: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

5.研究型(I)

共同特征: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典型职业: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

6.艺术型(A)

共同特征: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典型职业:喜欢的工作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思索和感受,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