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1.6.2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可塑期和发展期,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感情较为丰富,注重个体表达。正确认识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表现特点,了解健康的情绪标准,对于养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维护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感情丰富、复杂、不稳定。此外,大学生这一群体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生理状况,使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丰富性与复杂性

大学生情绪体验丰富,并随着自身发展、环境变化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迅速发展表现得更加深刻、敏感、细腻、复杂。他们对人、事、社会现象十分敏感、关注,对友谊、美、爱情、正义等的追求十分执著,爱思考、喜辩论,甚至以行动来维护心目中的真善美;他们的情感体验深刻、强烈,感情容易外露,喜怒哀乐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冲动、凭感情用事,过后又懊悔不已,表现出较明显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二)稳定性和波动性

大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阶段,随着他们知识结构的完善,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情绪日趋稳定。但与成年人相比,仍不成熟,容易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动荡不安,甚至在情绪的两极间快速摆动。

(三)掩饰性和压抑性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是相比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情绪表达不再那么简单直率,在某些场合和问题上,常常文饰、隐藏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内隐的倾向。大学生的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呈两极趋势,有时兴奋激动如火山爆发,有时消沉忧郁如一潭死水,在情绪的表现上会带有掩饰性和压抑性特点。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出现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可能导致大学生压抑和苦恼等负面情绪产生,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产生假象,造成交流障碍。

(四)表现的差异性

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区别,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交往对象的熟悉、了解以及新的目标确立等问题。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设计)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

此外,大学生的情绪表现还体现在性别、专业、生源的差异上。比如性别差异,女生的情绪状态具有热情开放、富有激情和幻想、敢想敢做等特点,但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多愁善感等不稳定情绪。男生的情绪状态要比女生相对趋向稳定,主动和敢为性强,更有独立性和刚毅性,但当情绪冲动时,也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现象和过激行为。

(五)爆发的冲动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由于他们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轻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疾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往往对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迅速产生热烈的情绪,对于不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则迅速出现否定情绪。个别大学生有时甚至会盲目地狂热,而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又会灰心丧气,情绪来得快,平息也快。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与爆发性相连。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强烈的外部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借助于冲动的力量驱使,以至于在语言、神态及动作等方面失去理智的控制,忘却了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极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二、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健康而成熟的情绪是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而言,情绪的目的性恰当、反应适度,不带有幼稚的、冲动的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绪的范围之内,就是情绪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关于“自我实现者”的情绪特点时,曾经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即:(1)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2)有清醒的理智;(3)适度的欲望;(4)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5)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6)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索尔也指出了情绪健康的八个特点:(1)独立,不依赖父母;(2)增强责任感及工作能力,减少与外界接纳的渴望;(3)去除自卑情结、个人主义及竞争心理;(4)适度的社会化与教化,能与人合作,并符合个人良心;(5)成熟的性态度,能组织幸福家庭;(6)培养适应,避免敌意与攻击;(7)对现实有正确的了解;(8)具有弹性以及适应力。

一般来讲,一个情绪成熟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具备行为的设计与控制能力。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大学生在面对充满矛盾的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明辨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青少年相比,大学时期的轻率和优柔寡断都相对减少,动机的表现过程也逐渐内稳、快捷。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情绪成熟的标准时,就是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允许限度,能够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能够控制和设计自己的行为。

二是具备差异性情绪反应能力。这是指个体在情绪反应的方式上,并不是遇事便立即采取“是与否”的反应,而是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后再采取比较通情达理的反应方式。

三是具备选择自己情绪的能力,促使有害情绪无害化。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因而是可以选择的。一般人常以为是外界事物或他人使自己情绪不可控,其实不然。人总是能支配自己的情绪,因此,大学生完全有理由把情绪视为一种选择,而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因素。例如,学会选择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情绪,控制消极情绪向无害化发展等。

四是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强的社会洞察力。科学的世界观使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处事方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化的行为准则。这样就能够克服人生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情绪情感障碍,促进情绪的成熟。

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青年人应该对社会有一定的洞察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较正确的判断。这样就不会随波逐流、情绪起伏多变,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的产生。这是情绪成熟和健康的核心标准。

总之,对大学生来说,情绪情感健康具体表现为: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对不良的情绪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情绪反应适度,高级的社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紧张、害怕、担忧、焦急、烦恼等情绪体验。

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使其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这是有利的。只有不适当的高度焦虑才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被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表现出烦躁不安、紧张着急、惶恐害怕、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动作不敏捷,同时伴有头痛、心律不齐、失眠、食欲不振及胃肠不适等身体反应。焦虑常与抑郁同时存在。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表现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负性情绪问题。有时候,大学生会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对自己和生活缺乏信心,不想与任何人交往,伴随着沮丧、灰心、自卑、自责等心理。一般这种体验比较短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恢复正常。如果长期抑郁,除带来更多的痛苦体验外,还合并愤怒、敌意、恐惧、羞愧和负罪感等情绪,则是异常情绪。

一般来说,抑郁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那些不喜欢所学专业,或面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的大学生也会产生抑郁情绪。抑郁导致人的回避行为及自我困扰,从而极度消沉。

(三)冷漠

冷漠是一种对外界刺激漠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状态。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它本身虽然带有心理防御的性质,但是它会使当事者萎靡不振、退缩躲避和自我封闭,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正值感情丰富、兴趣广泛、情感体验深刻强烈的时期。而情绪冷漠的学生,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学习应付了事、缺乏兴趣,对成绩好坏也无所谓,对集体和同学冷淡,对亲人朋友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面部表情较少,内心孤独、压抑。冷漠者生活平淡无味,缺乏创造性,从总体上讲,他们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情感冷漠的形成一般与儿童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有关,也可能与后天的习得性无助有关。

(四)愤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个体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个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自制,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心理实验: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后变成水后有紫色沉淀,将其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大白鼠几分钟后死亡。因此艾尔玛将这种“生气水”称为致命杀手。可见,愤怒的情绪会给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五)嫉妒

嫉妒是指因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如果长期嫉妒,极容易产生压抑感,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因此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六)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它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

大学生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的经历、文化差异、能力差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挫折是常见的引发大学生自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评价不当的结果。具有自卑感的大学生常回避与他人的交往,以免别人发现自己的缺陷而瞧不起自己,从而产生孤独、怨艾的体验,容易形成内向闭锁的人格特征。

(七)恐惧

恐惧是当一个人面对危险境地或巨大灾难时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的恐慌和畏惧感。恐惧的情绪会使人感到呼吸急促、紧张、心悸、全身战栗,甚至使人本能地产生想逃离的心理。

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自身产生保护作用,但是如果过于强烈或者过于持久,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比如恐惧症,它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效率。大学生恐惧症的产生,一般认为是与以前生活中的经历有关,或者是通过条件反射作用而建立的一种不适应的行为。如曾经被狗咬过,经过一系列的不当强化,就发展到一听到“狗”这个字就晕过去的恐狗症。此外,患有恐惧症的大学生也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特点,如胆小、孤僻、敏感、退缩和依赖等。常见的大学生恐惧症主要表现为社交恐惧。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心理疾病。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当他们意识到将要接触到其所恐怖的交往情境(比如异性交往)时,先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焦虑症状,所以有些人也将社交恐惧症作为焦虑症的一种,称之为社交焦虑症。随着社交恐惧症症状的加重,恐惧对象还会从某一具体的事物(异性)或情境(演讲)泛化到其他无关的事物或情境。

(八)羞怯

羞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紧张、难为情、脸红和退缩。有关资料表明,只有5%的成年人确信自己从未感到羞怯,大约80%的人认为自己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感到过明显的羞怯。羞怯是人们情感的隐含流露,但不适当和习惯性的羞怯会阻挠人们进行积极的交往,妨碍友情的发展还会影响个人才智的发挥。羞怯还会导致压抑、焦虑、孤僻、自卑等不良心态。羞怯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例如有些人平时侃侃而谈,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时却手足无措;有的见到异性浑身不自在;有的见到老师惶恐不安,不敢发表意见。羞怯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和工作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羞怯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最为突出。因为人进入青少年期,自我意识成熟,重视“自我形象”。大学生正处于这种自我意识高度发展时期,此时注重自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但同时又经常担心、怀疑自己能否得到承认和尊重。这种心理状态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表现为怕被人耻笑而表现不自然、心跳加快、脸红、腼腆甚至怯场,久而久之他们就羞于交往,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另外,羞怯也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受到了挫折而自暴自弃,感到再也抬不起头来,羞于再与人交往,实际上是丧失自信的结果。

(九)情绪失控

情绪失控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带有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交往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种情绪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和情绪失控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四、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情绪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影响身心健康

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们生理疾病中,70%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病因。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直接威胁人类的重要病症,都与人的情绪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大学生中,长期的学习压力,造成一些学生的失眠、紧张、神经性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大都是因为情绪状态没能得到很好的调整。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影响学习

对于大学生来讲,情绪状态对于学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时,学习的效率倍增;而当自己的情绪处于低迷、忧郁或是烦躁不安时,学习往往也是一团糟。一个人再聪明,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他的能力也是无法发挥,而一个良好的心态,正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影响人际关系

大学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积极健康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相反,情绪焦虑、抑郁、冷漠,或者处在应激状态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四)影响潜能发挥和成功发展

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的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都强调了情绪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