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1.6.1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及其类型

所谓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在内心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情绪的产生和变化不是毫无缘由的,而是受自身需要、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早期生活经历等。影响和制约的。

人情绪产生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刺激

人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言道“环境能影响人,也能改变人”。客观环境刺激是产生情绪的因素之一。

(1)社会情境。节日的庆典时刻,欢乐的人群、绚烂的烟花,会使人的心情随之灿烂。同样,人际的冲突、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挫折,也会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2)自然情境。比如花香鸟语、小桥流水,往往会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而恶劣的天气,比如春天的沙尘暴、夏天的闷热,则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和压抑。

除了外部的环境和事件会直接引起情绪情感变化外,人的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反应也同样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引起情绪情感的生理性刺激和心理性刺激是内隐的,我们称之为内在刺激。所谓生理性刺激,包括生理状态和生物节律。腺体的分泌、身体的不适,均会引发相应的情绪情感。例如,女生因为月经周期带来生理上的变化,很容易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心理性刺激是指由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引起的情绪反应。比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回首往事,或者潸然泪下,或者百味杂陈。

2.个体的认知

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以带有独特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失去亲人则令人悲哀、痛苦;遭人打骂会感到愤怒、敌意;处境危急时则感到焦虑、恐惧。情绪是在人的认知基础上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情绪又会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总之,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于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知活动的进行。由于情绪情感的产生建立在人的认知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面对不同的客观刺激可能产生相同的情绪情感;而面对相同的客观刺激,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同样面对夕阳,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感伤的;有人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悲凉的;还有人说:“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豪迈、充满激情的。

小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雨伞店,二儿子开洗衣店。每逢下雨时,老奶奶担心二儿子的洗衣店的衣服晒不干;每逢天晴时,老太太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无论刮风还是雨晴,老奶奶都在哭泣。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个体对同样的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认知评价不同,从而所产生的态度不同,而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人的需要和愿望决定的。

3.与需要有直接的关系

情绪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刺激以需要为中介而引起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产生何种情绪体验,要看它是否符合和满足人的需要。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内部诱因,是情绪产生的基础。与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不会引起任何细微的情绪体验;只有那些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连的事物,才能令人产生种种情绪和情感体验。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就使人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积极的体验,如愉快、喜悦、满意、爱慕、尊敬等;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与意愿相违背的事物,则会使人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消极的体验,如不愉快、愤怒、憎恨、恐惧、悲哀、羞耻等等。由于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因而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多样性关系,从而人的情绪也就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与人的需要发生关系,从而引起不同的情绪。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物,由于不同人的需求不一样,或者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地点的需求不同,也可能引起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同是一轮圆月,此时会有花好月圆的欢欣,彼时会有月下独酌的孤寂与悲哀。此外,由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复杂性,一件事物可以其不同的方面与人的需要同时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因而产生诸如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等复杂甚至矛盾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二、情绪的构成

心理学家伊扎德(Izatd,1977年)认为,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情绪情感的主观体验

情绪情感的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是人脑对客观环境和现实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反映。不同的情绪情感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如人在受到伤害时会感到痛苦;在朋友聚会时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当面临极度危险境地时,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感等。

2.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情感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比如痛苦的体验必然伴随着皱眉扭曲的面容或者捶胸顿足的外显行为。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三种。

img16

图5-1 面部表情图

图中1—高兴,2—惊奇,3—生气,4—厌恶,5—恐惧,6—悲伤,7—轻蔑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确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人在高兴时手舞足蹈,无奈时双手一摊、双肩一耸等。语调表情是指人们在交流时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来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如一个人悲伤时,声音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断断续续;当人兴奋时则会声调高昂、语速加快、声音抑扬顿挫、清晰有力。

3.生理唤醒

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情绪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反应,一定的情绪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内脏器官、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如血压高低的变化、呼吸速率的变化、肠胃运动的变化、瞳孔大小的变化等。

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等。这些生理变化是受自主神经支配的,不易受人的意识控制。

小知识:测谎仪的原理

我国古代在审讯犯人时,有时让犯人吞下一把干米,如果犯人咽不下去,说明嫌疑性挺大。这是因为人恐惧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唾液分泌,致使他不能把干米吞咽下去。测谎仪的原理即如此。当情绪发生时,会引起机体内部的呼吸、脉搏、血压、皮肤电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是受自主神经支配的,不易受人的意识控制。测量被试者说谎时所引起的这些情绪反应,能够判断被试者是否说谎。测谎仪可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皮肤电等情绪发生时的多种生理变化。

三、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的基本种类

关于情绪的类别,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提出了八种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还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九种类别。虽然类别很多,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1.快乐

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或者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情绪体验。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到实现,心理的紧迫感和紧张感得到解除,快乐随之而生。快乐强度的差异,从愉快、兴奋到狂喜,这种差异是与追求的目的对自身的意义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相关的。

2.愤怒

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的情绪体验。愤怒时紧张感增加,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愤怒也有程度上的差别,一般的愿望无法实现时,只是感到不快或者生气,但当遇到不合理的阻碍或恶意的破坏时,愤怒会急剧爆发。这种情绪对人的身心具有非常明显的伤害。

3.恐惧

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的产生不仅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应对危险的能力和手段相关。一个初次出海的人遇到惊涛骇浪或者鲨鱼袭击会感到恐惧无比,而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对此可能已经司空见惯。

4.悲哀

悲哀是指人失去心爱的事物、至亲,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悲哀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当然,悲哀并不全是消极的,有时它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人类这些最基本的情绪与动物的情绪表现有本质的不同。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的满足会考虑到适当的方式和现有的社会条件。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喜事让我们很长时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但有时候一件不如意的事也会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忧心忡忡,情绪低落。这些都是心境的表现。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一个在单位受到表彰的人,觉得心情愉快,回到家里同家人会谈笑风生,遇到邻居会笑脸相迎,走在路上也会觉得天高气爽;而当他心情郁闷时,在单位、在家里都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甚至会“对花落泪,对月伤情”。古语中说人们对同一种事物,“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也是心境弥散性的表现。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虽然基本情绪具有情境性,但心境中的喜悦、悲伤、生气、害怕却要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成为人一生的主导心境。如有的人一生历尽坎坷,却总是豁达、开朗,以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生活;有的人总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或觉得别人都对自己不友好,结果总是保持着抑郁愁闷的心境。

导致心境产生的原因很多,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人际关系的亲与疏,个人健康的好与坏,自然气候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但心境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还同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联系。一个有高尚的人生追求的人会无视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始终以乐观的心境面对生活。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可以说就是这种心境的体现。

心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心境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人们每天总是在一定的心境中学习、工作和交往,积极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保持身心健康;消极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意志消沉,悲观绝望,无法正常工作和交往,甚至导致一些身心疾病。所以,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当激情到来的时候,大量心理能量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出,如疾风骤雨,使得当事人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手舞足蹈,疯疯癫癫;有些人在暴怒之下,双目圆睁,咬牙切齿,甚至拳脚相加。但这些激情在宣泄之后,人又会很快平息下来,甚至出现精力衰竭的状态。

激情常由生活事件所引起,那些对个体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会导致激情,如考上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等;出乎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会引起激情,如多年失去音信的亲人突然回归,常会欣喜若狂。另外,违背个体意愿的事件也会引起激情,中国古书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过韶关,因担心被抓回楚国,父仇不能报,一夜之间竟然愁白了头。可见,不同的生活事件会引起不同的激情。

激情对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激情可以激发内在的心理能量,成为行为的巨大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所创造。如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画家在创作中,尽情挥洒,浑然忘我;运动员在报效祖国的激情感染下,敢于拼搏,勇夺金牌。但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有时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对人对己都造成损失。一些青少年犯罪,就是在激情的控制下,一时冲动,酿成大错。激情有时还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变化,使人言语混乱,动作失调,甚至休克。所以,在生活中应该适当地控制激情,多发挥其积极作用。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人在应激状态下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是因为个体在意外刺激作用下必须调动体内全部的能量以应付紧急事件和重大变故。这个生理反应的具体过程为:紧张刺激作用于大脑,使得下丘脑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从而大大增加通向体内某些器官和肌肉处的血流量,提高机体应付紧张刺激的能力。加拿大心理学家塞里(Seley)把整个应激反应过程分为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首先是有机体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整做好防御性的准备;其次是借助呼吸心率变化和血糖增加等调动内在潜能,应对环境变化;最后当刺激不能及时消除,持续的阻抗使得内在机能受损,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

应激的生理反应大致相同,但外部表现可能有很大差异。积极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全力以赴地去排除危险,克服困难;消极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惊慌无措、一筹莫展,或者发动错误的行为,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既同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有关,也同平时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有关。实践证明,人的应激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得。通过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意志的果断性,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加强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在意外情境下迅速决断的能力,这样遇到突发事件就能镇定自若,当机立断,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四、情绪的功能

情绪对我们有什么用处?研究者指出,情绪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人与人类的生命。情绪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动机功能

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有时我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和喜悦。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动机潜力是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例如当个体面对危险的情境时,动机潜力会发生作用,促使个体作出应激行为。

(二)组织功能

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良好的情绪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恐惧情绪越强,对认知操作的破坏就越大。考试焦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试压力越大,考生考砸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过于松弛或极度紧张都会瓦解学生的认知功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功能,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言语传递的。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靠表情与他人交流。表情比言语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特别是在言语信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过表情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

(四)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婴儿出生时,还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靠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到成人的抚养。成人也正是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及时为婴儿提供各种生活条件。在成人世界里,情绪直接反映着人的生存状况,如愉快表示处境良好。人们还用情绪来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此维护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