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困惑与调适
一、初恋的痴情
恋爱是以感情为基础的,随着恋情的逐级发展,双方必然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依赖。对于初次恋爱的大学生来说,要面对很多情绪和情感上的新情况,比如面对恋爱对象时的激动不安、等待恋人的焦急烦躁、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离别后的牵肠挂肚等,这些反应都是很正常的,是恋爱中常有的心理现象。如果这些情绪反应过于强烈、痴迷,超过一定的限度,无法自拔就会影响到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如与恋人一日不见就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恋人短暂离开就如同生离死别般痛苦等等,这些都是过度痴情的反应,是缺少理智的爱。莎士比亚曾说: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让它冷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因此,初恋中的大学生要保持心态的稳定,不要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恋爱上,因为恋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从依恋的角度来看,过于溺陷于恋爱的大学生一般属于焦虑矛盾型依恋模式,这样的人在情感上往往是黏人的、占有欲强的,寻求超过一般人能够提供的亲密和安慰。所以,恋爱中的另一方与焦虑矛盾的一方在恋爱中往往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感到对方太过粘人,对方的爱过于热烈甚至使人有窒息感。尽管如此,焦虑的恋人依然对这份感情感到患得患失,强迫性的担心会失去对方,于是就更加炽烈地、不顾一切地想占有对方、控制对方,不断地求证对方是不是爱自己。然而,遗憾的是,焦虑的恋人越是如此,恋爱的另一方感到压力越大,越想摆脱这样令人不安、令人窒息的爱,最终会导致感情在“你拼命追我拼命跑中”宣告结束。这种类型的大学生需要从根底上认识到,自己对情感的渴求超过了另一个独立个体能够承担的,不是对方不爱自己,而是,自己情感上有缺失,缺乏安全感和情感的独立性。要在情感上得到成长和独立,要敢于、要能够独立承担情感的分离,如此才能谈一场愉悦的恋爱。
二、单恋与爱的错觉
恋爱是两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如果只是一方投入感情,一厢情愿,而对方毫无感觉或者不想与之交往,就形成了所谓的单恋或单相思。单恋是一种单向的恋爱,单恋的一方往往是深陷一种恋爱的错觉。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可能发生暗恋或单恋的情况,科研调查发现80%~90%的年轻人报告他们曾经经历过单恋,16岁~20岁青少年之间经常发生,并且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在焦虑矛盾依恋类型的人和偏执性人格身上。问题在于有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一旦爱上某位同学,就不管对方是否接受而苦苦追求,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和反应,甚至可以丧失自尊、不顾及人格去反复表达自己的爱,干扰对方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有的人还会走向极端,做出伤害他人的蠢事。这样的学生在性格上一般具有一定的偏执性,做事情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对的,即使是错了,失败了,依然不肯回头,无法面对客观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学生把同学之间的友谊、关怀误作为爱情,执着地恋着对方,但又害怕遭到对方的拒绝而不敢袒露心迹,对其朝思暮想,常常感到痛苦、压抑、焦虑和失望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人的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往往沉浸在幻想的情爱之中而不能自拔,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人的知觉和理性判断,甚至让精神滑向错乱的深渊。
单恋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单恋者会被不情愿的目标强烈吸引,他们认为与这样的对象的关系才是值得努力和期待的;其次,单恋者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会被对方喜欢的程度,或者说单恋者防御性的不肯面对客观现实,而在幻想中享受着某种自恋性的愉悦;第三,也许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很痛苦,单恋也依然是有回报的,有利可图的。虽然单恋有很大的挫折,但是期待和某种幻觉的可能性也让单恋者在主观上体验着现实恋爱的激动、愉悦和兴奋。
单恋是青涩的、无望的、凄苦甚至带一点凄美的,单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也许是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想象投射到了某位异性身上。需要理性分辨的是,这种爱情仅仅发生在自己的幻想中,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这种爱的美好,但是要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不要让错觉的恶魔过于强大,而吞噬自己美好的恋情和自己喜欢的对方。要知道对方并不是唯一适合自己的人,也不是这个世界自己唯一能爱的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超过三万以上的人适合自己,所以,不要偏执地以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对方不会再有第二个他或她,自己所苦苦依恋的、苦苦追求、难以割舍的,其实只是自己内心对爱情那份执着,以及对丧失的不舍。一个人只有学会放弃,有能力面对丧失和分离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得到两情相悦的甜蜜爱情。
三、失恋的痛苦
失恋对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最为沉重的打击了。人类最为脆弱的就是情感,最难忍受的就是情感的分离和丧失,还有什么比丧失曾经相亲相爱的人、曾经相互依赖的人、曾经以为可以相伴一生的人,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呢。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有恋爱就有失恋,有欢乐就有痛苦,甚至是曾经的欢乐越多,失去后的痛苦就越深。生活就是这样,它给了你多少,你就可能失去多少。对于初次恋爱、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来说,第一次可能会难以承受失恋的痛苦,一下子陷入绝望的深渊,整个生活像是蒙上了一层阴郁的雾霭,看不到一丝光亮和希望;一个人沉默不言、痛哭不已、寝食不安,甚至借酒消愁,自虐自残自伤,一个人不断地回想曾经的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和在一起的浪漫而美好的画面,自己无法面对,不肯相信这是真的,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情绪的抑郁。还有的同学面对失恋会产生极大的愤怒情绪,以为是对方欺骗了自己的感情,于是产生仇恨和报复的扭曲心理。总之,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失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作为成长中的大学生需要坚强而理性地面对失恋,不要因此而一蹶不振,因小失大,影响自己美好的未来。
失恋的痛苦虽然无人替自己承担,但或许时间真的是一剂良药。另外,从长远和整个人生角度来看,失恋是年轻人成长的一个机会,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拥有什么,恋情也不例外,甚至将来可能面临亲情的丧失,人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情感灾难面前变得成熟和强大。另外,心理学也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或许也可以帮助失恋的同学尽快走出痛苦的深渊,早日走出阴霾,重新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一)情绪宣泄法
一般来讲,大学生失恋之后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痛苦、悲伤、抑郁、愤怒、怨恨等,这些无法排解的负性情绪使得失恋的人难以忍受,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到和同学、朋友的交往,甚至影响到自己对异性的看法和爱情观。因此,及时有效地宣泄负面情绪是失恋之后非常必要的一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宣泄情绪的方法要适当,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如看电影、写日记、长途旅行、体育锻炼等,避免采取消极的心理宣泄方式,如酗酒、自虐、自伤。表4-1是常用宣泄方法:
表4-1 失恋情绪宣泄法
(二)转变认知
人类一方面是情感的动物,另一方面人类又具有强大的理性,很多时候我们的被某种强烈的情感所控制的时候,忘记了我们还有理性。理性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整和控制强大的情绪。失恋者错误和偏差的认知可能会使得失恋的痛苦更加剧烈,如失恋者往往具有这样的不合理认知:“他或她怎么可能这样做?”“这不可能是真的,他或她一定是在考验我或者在骗我”;“我不能失去他或她”,“没有他或她我无法生存下去”;“我再也找不到像他或她那么好的人了”,“没有他或她我活不下去”;“他或她竟然欺骗我”,“我恨死他或她”;“我不会让他或她好过的”,“我要报复他或她”等等。这些错误的认知均是源自于非理性的错误认知,这样的认识远远偏离了客观和理性,会把失恋者陷入更痛苦的深渊,或者带到仇恨的陷阱里。相反,如果能用理性和客观的认知去面对、调整自己的情绪,那么失恋的痛苦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而且自己也从中获得成长。
失恋的同学不妨先“悬置”自己的痛苦和非理性认知,让自己置身于自己之外,从整个人生的角度,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审视自己逝去的这份感情。
——我们当初是怎么开始恋爱的?
——我喜欢对方哪一点?
——这些我喜欢的地方,是不是被我无限放大了?
——对方真的是那么完美无缺?还是因为失去才变得那么重要?
——我为什么把一个平凡的人想象得像白马王子或圣洁女神?
——对方是不是还有些缺点,而我对此确常常视而不见?
——我如此悲伤痛苦的意义是什么?
——如此下去能给我带来什么?
——我是不是可以带着痛苦,过另一种生活?
——也许什么情绪都会过去,痛苦只是暂时的。
——失恋让我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勇敢,学会独立和乐观。
——失恋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它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
——失恋,不过如此,没有谁太阳都照常升起。
——我该振作起来了!
——振作起来!
——从明天起做个快乐的人!
无论如何,请记住生命中所有的灾难都是可以度过的,没有什么能摧毁一个完整的生命,生命中所有的灾难都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成熟,无论失去谁,失去什么,只要没有失去自己,生命就有机会更加精彩。
(三)情感转移和升华法
我们都不会忘记德国有位伟大的人物叫歌德,这个伟大的人物年轻的时候因失恋的痛苦,而写了一部闻名世界的著作叫《少年维特的烦恼》,这就是典型的情感升华,把某种难以承受的情感通过其他的途径升华为某些为社会和人们接受和赞誉的东西。校园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例如有的同学失恋之后,奋发图强,力争上游,打造一个优秀完美的自我,以图挽回对方的心。实际上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却发现当时对方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完美,那样不可失去。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后你再回首当时的痛苦时,你也许会会心一笑,感谢对方成就了你。另外,人类的情感就像流水一样,如果淤积在某处,就会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溃堤;如果能够挖掘新的渠道,把情感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就像大禹治水,不能堵,要疏泄,情感亦如此。
(四)吸取教训,重新面对自己,开始新的征程
按照斯滕伯格的爱情故事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爱情模式,当我们的爱情故事遇到了与自己不一致的爱情故事携带者的时候,很可能会面临破产。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爱情故事的时刻,不要固执地以为天下人的爱情都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情模式,认识自己的爱情故事模式是什么样的,然后,决定是调整自己的爱情模式,还是继续寻求和自己有着一致故事模式或者互补模式的恋人。
四、网恋
网恋是指个体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为载体,相识、相知、相许,与情感对象进行虚拟与现实兼具的情感互动过程。网恋者通过各种方法,如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聊天室、论坛、网络虚拟社区、网络游戏等交流平台来表达感情、发展爱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在时间、技术、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等方面较其他社会群体存在更大的“网恋”可能性。据调查,有过及希望未来至少有一次网恋的大学生比例达到了78.4%。
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可以满足许多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愿望和想法。性格内向或因各种原因比较自卑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敢同异性交往。许多性格内向者,由于现实人际交往不够顺畅,内心体验和各种情绪郁结于心中,需要寻找发泄对象和空间,加上现实人际信任感不强,自信心不够,对现实利害关系的担忧,许多隐私不敢、不愿在现实中表露,网络为其提供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可控的亲密关系和交流程度,而且无须顾及现实影响,于是他们就更容易借助虚拟的网络空间实现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愿望。网络空间上的匿名性、隐蔽性、间接性减少了很多面对面交往带来的压力和张力,这些学生在网络的掩护下,就可以比较自由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有些性格外向的学生也会发生网恋,他们尽管现实人际关系融洽,不乏朋友,有充足的情感交流对象和机会。但性格外向者往往有浓烈的热情,丰富的想象力,满怀浪漫主义色彩,在观念上更为自由和开放,加上这个年龄对爱情的浪漫幻想和憧憬,网络的神秘感作祟,网恋也极易发生。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往往是在空虚无聊的时候,作为一种寻找倾诉对象或情感寄托的应激反应,与网恋对象形成固定化交流习惯。这种随心倾诉、风险极低的交流过程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舒适感和依恋感,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产生相互依赖心理,双方自然想进一步改变关系,于是就开始通电话聊天,进一步发展就是在现实中见面。如果见面符合自己的审美和感觉,就可能建立现实中的恋爱关系,否则,可能网恋关系破裂,这个时候网恋者可能也面临着现实中失恋者的各种情绪,只是在强度上可能比较小、持续时间也不如现实恋爱那么长。
不少大学生认为网上恋爱属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既免去了恋人厮守影响学习的烦恼,又有精神上的慰藉。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网恋几乎具备了现实恋爱所具有的所有情感链接方式。而且在网上认识的异性在各个方面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他们往往隐蔽了很多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网络上过于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给对方造成一种美好的幻觉,可是网恋的泡影一旦接触现实可能会瞬间破灭,即所谓的“见光死”,更不要说网恋发展到婚姻的距离与困难了。这种虚幻不实的情感往往最后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