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爱情理论概述
一、爱情是什么?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爱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自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无论是古圣先贤、帝王君主、诗人文豪,还是臣子凡人、平民百姓、市井商人,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因爱情而变得神秘多彩,然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体验,或深刻、或肤浅、或浪漫、或现实、或幸福、或痛苦……但是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穷尽爱情,能说得清楚爱情到底是什么?也许正因为如此,爱情才具有无穷魅力,让世人为之欣喜若狂,为之叹息断肠。
马克思说:“爱情的本质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内心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当然,爱情离不开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正如鲁迅先生在爱情小说《伤逝》中所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没有生活作为基础的神话般爱情只存在于幻想中,然而,爱情又不能仅仅拘泥于生活和现实,毕竟爱情是高于现实生活的精神享受。这是哲学家给出的定义。但是,托尔斯泰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爱情,不同的哲学家对爱情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感性和情感的东西,在心理学家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爱情与生理唤起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类的情感除了复杂的社会性之外,也有其类似于动物的自然属性。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唤醒与爱情之间有很大关系。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达顿和阿伦,对于“恐惧与爱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CAPILANO大吊桥实验。
CAPILANO大吊桥位于温哥华北部的CAPILANO公园里,此吊桥最早建于1889年,全长450英尺,高230英尺,横跨CAPILANO河,是世界上最长最高的步行吊桥。研究者假设,在经历一个引发人恐惧的情境时,男性(或女性)会体会到漂亮(或帅气)异性更多的性魅力。这个引发人恐惧的情境就是CAPILANO大吊桥,而另一个与之对照的是一座高10英尺的位于小溪之上有着高扶手的平稳小桥。在这两座桥上,分别有一位富有吸引力的女性,等待着过桥的年轻男士,让他们完成一个投射测验(看图编故事)。但是这位女性是这样说的:“我是专攻心理学的学生,正在调查景色优美对创作有什么效果,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完了之后,她又会说:“很抱歉,关于这个实验,目前我不能告诉你太多,不过你今晚可以打电话给我。”然后,撕下一张写着她电话号码的小纸片递给年轻的男士。结果表明,在这位女士接到的电话中,危险摇晃的吊桥上的男士是稳固的小桥上的人数的四倍多,而且在危险摇晃的吊桥上的男士根据图片所编的故事,也更浪漫与富有情调。然后,把桥上等待的人换成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让过桥的女士来接受测试,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只是测试结果的差异不如男性那么明显。这个研究表明恐惧和爱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对自身情绪唤醒和生理感觉的一种理性化解释。
其实早在心理学家实验之前就有人发现过这个联系,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在其《爱的艺术》一书中,提供了一个对男性非常有趣的建议:将自己喜欢的女人带到角斗场去约会。在那里,女人很容易会因为恐惧被唤起激情(肾上腺素的分泌),而且她会把这种因角斗场景产生的“激情”部分地归因于自己身边的情人。
(二)爱情与依恋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经历会深刻影响到青年期和成人期的情感模式,尤其是儿童早期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发展心理学家把婴幼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类: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安全型的人对情感的亲密和相互依赖感到很自在;而回避型的人不喜欢依赖和亲近;焦虑矛盾型的人则是粘人的、占有欲强的人,寻求更多的亲密和安慰,而这常常超出人们所愿意提供的范围。依恋风格一旦在童年时期形成就会十分稳定。这些不同的依恋风格存在于所有亲密关系中,在爱情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以研究依恋和人际关系著称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学家菲利普·谢弗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不同风格的依恋会决定人们不同的社交生活。
安全型的人能体验到高度的亲密、激情和承诺,他们通常都会期望爱人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期望他们能够支持、鼓励自己,陪伴自己渡过难关,就像自己为对方做的那样。他们乐意与别人进行亲密接触。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关心、照顾和爱慕,而且信赖别人,认为他们都是友善的。因此,他们往往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相互信任的关系。
忧虑型的人总是担心自己的爱人并不是真的爱自己,或者担心他们会离开自己,在与别人建立某种社交关系之后,忧虑型的人会整日苦恼,担心自己会被抛弃或者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常常会表现出“爱情上瘾症”的症状:占有欲、自我忧虑和情感依赖。由于过度担心,他们会整日胡思乱想,害怕自己被抛弃或者保持高度警惕,与自己的假想情敌争风吃醋。
回避型的人不习惯与别人发展亲密关系,对别人总是持怀疑态度,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方想要与自己进行亲密的交流,他们会感到非常不自在。他们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感,比如对亲密友谊的需求,而且绝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痛苦。由于这种回避型的人往往缺乏对他人情感上的信任,因此他们很难有亲密的朋友或爱人。
(三)爱情的故事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一个故事,爱情在本质上是一种叙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爱情故事的作者,比如,有人相信亲密关系是合股关系——商业故事;有人喜欢吓唬自己的伴侣,或者被自己的伴侣吓到——恐怖故事;如果我的伴侣离我而去,我的生活将是一片空白——成瘾故事;爱情是一场游戏,输赢的不确定性才是游戏的好玩之处——游戏故事;还有人觉得伴侣就像外星人一样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科幻故事,斯滕伯格一共总结了26个故事,包括童话、商业、收藏者、恐怖故事等等。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关于爱情的预设,它不仅内化了我们对于爱情的理想,并受到我们的个性特征、成长背景,与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的相处方式,青春期的交往经历等方面的影响。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主题,往往是那些最个人化的体验(通常是痛苦的经历)。如果你曾经有过被拒绝的历史,对于拒绝就会特别敏感,即使对方并无拒绝的意思。于是,拒绝就成为你的爱情故事中的一个主旋律,并编织到每一个情节之中。或者,你曾经遭遇过感情的背叛,即使在一段新的情感中也会不自觉地寻找对方不忠的迹象——欺骗已经成为你的故事的一个主题。从故事的理论看,我们之所以爱上某人,只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你的故事对爱情的预设。
故事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一段感情是否幸福,能否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女双方关于爱情的故事是否相匹配。同一个故事中的互补角色最容易相处,比如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与王子。或者,两人的故事足够相似,可以融合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故事。比如一个童话故事与一个园艺故事可以结合,一方渴望被白马王子拯救,而另一方希望照顾一个人、精心培育一段感情。所以,你想有一段幸福的感情,就要从理解自己的故事开始。你到底想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在过去所有的感情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样的人,那些你最终失去兴趣的人是什么样的特质……然后,寻找那些与我们的故事相符合的人。当然,你也可以修改自己的故事,毕竟你是自己故事的作者。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及类型
(一)爱情三元理论
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现象的理解倾向于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将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和分解,以便获得一种可信任、可理解、可操作的理论。尽管有些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是,实验心理学家依然能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分解和量化,使研究深入到现象背后,得出人们可理解和运用的科学理论。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中,1986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理论是目前解释人类爱情最有影响的观点。这一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不同的成分在爱情的发展过程当中所占地位是不一样。如图4-1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快速上升,然后又急剧下降,而承诺是慢慢增加,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基本保持恒定,亲密是随着时间逐渐增长的。
图4-1 不同成分在爱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变化
1.亲密
两人彼此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对方的接纳,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它包括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对方的幸福;(2)与对方在一起体验到快乐;(3)高度关注对方;(4)在需要帮助时能指望对方;(5)互相理解;(6)与对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7)互相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8)互相尊重;(9)与对方进行亲密的沟通交流;(10)重视对方在自己生活中的价值。
2.激情
两性之间本能的相互吸引,一种强烈地渴望和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时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激情主要是由性的需要引起的,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3.承诺
承诺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短期承诺就是短时期内决定爱还是不爱一个人。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和责任心。
这三个方面对完美的爱情缺一不可,其中,激情是爱情的发动机,没有激情,爱情就缺少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亲密是爱情的加油站,没有亲密,爱情就容易枯竭;承诺是爱情的安全气囊,没有了承诺,爱情就会变得危险。
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成分,可以形成八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如图4-2
(1)无爱: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则两个人也许仅仅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便的、肤浅的、没有承诺的。
图4-2 爱情三角模型
(2)喜欢:当亲密程度高而激情和承诺非常低的时候,会产生喜欢。喜欢发生在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暖的友情中,但不会唤起激情,也不会唤起你与之共度余生的期望。如果一个朋友确实激起了激情,或者他/她离开的时候会被强烈思念,则这种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喜欢,变成了别的。
(3)迷恋:迷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承诺,当人们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有这种体验。
(4)空爱:没有亲密或激情而只有承诺就是空爱。这种爱见于激情燃尽的关系中,既没有温暖也没有激情。然而,在其他包办婚姻的文化中,空爱是配偶们共同生活的第一个阶段,而不是最后一个阶段。
(5)浪漫之爱:当高程度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的时候,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对浪漫的爱的一种看法是,它是喜爱和迷恋的结合。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浪漫关系作出承诺,但斯腾伯格认为承诺并不是浪漫之爱的典型特征。比如,夏天的一场韵事可以非常浪漫,即使双方知道等夏季结束的时候这场爱也会消失。
(6)伴侣之爱: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可以称为友伴的爱。亲近、交流和分享伴随着对关系的充足的投资,双方努力维持深度而长期的友谊。这种类型的爱会集中体现在长久而幸福的婚姻中,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渐渐消失。
(7)虚幻之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叫做虚幻之爱。这种爱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势不可挡的激情中两个人闪电结婚,但对彼此并不很了解或喜爱。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爱人为一场迷恋做了一次风险投资。
(8)圆满之爱: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圆满之爱。这是许多人寻求的爱。真正的完美的爱情应该以信任为基石,以性的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充满热情和活力。
(二)爱情六类型说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通过系统的质化研究,根据对爱情体验的深度、对爱人的投入和承诺、所想要的爱人的特点,以及对所付出的爱的回报等方面的不同,将爱情分成六种类型:
(1)情欲之爱,这种类型的爱情有很强的身体成分,情欲爱人可能会被外表强烈影响,相信一见钟情。
(2)游戏之爱,将爱看做是没有承诺的游戏,经常更换爱的对象,却很少投入真实的感情。
(3)友谊之爱,相信爱情是从亲密的友谊发展而来的,重视爱情关系中的亲密感和共同的爱好、理想和价值观。爱情的双方相互倾慕、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这种爱情如涓涓溪流,长流不息。
(4)依附之爱,对情感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有强烈的占有欲,常常担心被对方抛弃,对爱的对象有强迫性的情感需求,类似于母婴共生期婴儿对母亲的需要。
(5)实用主义之爱,根据现实的条件,不带激情地寻求逻辑上与自己最为般配的伴侣。
(6)利他之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把爱看成是一种责任和给予,无条件地爱对方,不求索取。
(三)爱的艺术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指出,爱是一门艺术,探索爱情的第一步是要有爱情方面的知识,就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工匠或和医疗一样;第二,懂得了爱的知识,还需要爱的实践,正如要想成为一名医生,除了学习人体解剖的知识之外,还要不断参加临床实践,只有理论知识是无法胜任实践工作的;第三,除了掌握理论和参与实践之外,还要把爱这门艺术看得高于一切,让这一目标占据他的整个身心。
弗洛姆认为,爱的根本原因是克服人类存在的疏离感和孤独感。人类在进化成为人之前的时代,猿猴生活于纯粹的自然之中,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当人学会使用工具之后就开始逐渐脱离自然,并开始改造自然、超越自然,这种进化和脱离自然,与其说是一种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被自然“逐出”,就像亚当和夏娃由于偷吃智慧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原始的和谐和幸福瞬间被打破。脱离了自然的人就具有了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身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如生命的有限性、未来的不可预测性、环境的危险性、自身的疏离和孤独,以及人生的破碎与荒诞。为了克服这一系列与生俱来的失却了的安全感,人类需要通过理性寻求一种新的人文和谐。正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所言:“人——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之中的人——永远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和同一个方案,即:如何克服这种疏离感,如何实现与他人融合,如何超越个体生命,如何找到同一。”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文明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克服这种疏离感和孤独感的方式,然而,在弗洛姆看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爱的途径达到人与人的融合。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弗洛姆通过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自身的爱情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真正的爱和成熟的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standing in),而不是一种“追索”(falling for)。这种主动性首先是一种给予,这种给予不是放弃、被剥夺、牺牲,而是个人潜能的最高表达,人们恰恰是通过“给予”体验到自我的力量、富足和能力的,给予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性领域,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方面和人文方面。主动性的爱的活动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了解。爱意味着关心,就像母亲对孩子的无条件的关心和爱;责任不是某种从外部强加而来的东西,其真正的意义是一个人完全自愿的行为,责任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负责任就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尊重不是害怕和敬畏,尊重意味着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了解,没有了解,关心、责任、尊重都会盲目,了解的层次很多,在爱的了解里面,要求个人要超越自己的关注点,完全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洞察到事物的核心,需要区别的是了解并不是对对方秘密的好奇心,和想知道对方秘密的欲望,而是对对方需要的洞察。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特有的态度:成熟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成熟的人只想得到他自己为之付出劳动的果实;成熟的人放弃了全知全能的自恋幻想;成熟的人取得了一种以自己的内在力量为基础的谦恭,而这种内在力量只能由真正创造性的活动所给予。懂得了爱的知识和理论之后,更为重要和困难的是爱的实践,爱的实践方面弗洛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要有纪律和规矩;第二,要专心致志;第三,要有耐心;第四,要极大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