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1.2.3 第三节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都会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什么是良好的自我意识呢?衡量自我意识是否健全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应该达到自我意识的积极统一。

第二,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应该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在自我认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准确性的基础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丰富、积极、健康的;具有有效的自我调节,在自我调节的独立性、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的基础上达到较高水平。

第三,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一致。

第四,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是一个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人。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自我意识应当包括以下指标:

(1)接受自己的生理状况,不自怨自艾;

(2)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较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较清晰的认识,包括家庭和学校环境;

(4)对自己的经历有正确的评价;

(5)对未来自我发展有较明确的目标;

(6)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楚的认识;

(7)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应该珍惜的,什么是应该抛弃的;

(8)对妨碍自己达到目标的因素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9)对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10)对自己的希望和能力的差距比较清楚;

(11)能正确估计自己的社会角色;

(12)对自己的情绪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13)明白自己能力的极限。

二、如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怎样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具有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的意向呢?这主要靠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是涉及大学生教育培养全方位性的工作,是涉及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改革的大问题,需要慎重地加以对待。

1.提倡新现代化的思想观念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性格总是同民族的文化渊源密不可分。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际之间的伦常关系和道德规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拘谨的性格特征。有人对我国青年学生观念现代化做了调查,发现有82.3%的学生处于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过渡阶段,13.4%的学生传统观念十分严重,只有4.3%的学生具有较为现代化的观念。

具有传统观念的学生对世界大局不关心,只关心本地区同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但表达意见谨慎;他们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他们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勇气。

上述这种传统观念下的表现显然同时代的要求,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只能恪守传统,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缺乏参与竞争的精神,他们如何能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坚定自信,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他们又如何能在未来的事业中独立思考,开拓进取,作出新的发明和创造?

2.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的大学生在集体主义、依从性等性格特征方面显著高于欧美人,而在独立性方面则明显不如欧美人。根据教育部等单位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5.5%的学生经常会对老师和课本的说法表示怀疑,但公开质疑的人却很少;即使有人提出质疑,公开表示赞同的人也会很少,甚至有16.5%的同学认为,如果质疑,“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非议”。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会日益增强,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只有当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大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3.在家庭和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氛围,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根据一项对全国50所大学1580名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所做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具有高拒绝否认和高惩罚的严厉特征,容易引发子女的高焦虑、自卑、敌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心理障碍,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处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时,都要讲民主,反对家长制的教育方式;要建立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能从日常的人际关系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获得爱的体验;使大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二)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

为了帮助大学生能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健康成长,应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调整自我拒绝、自我否定、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等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使自我评价更加客观,自我体验更加积极,自我控制更加有力。

1.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有利于调适现在的我和构建未来的我。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结果如何,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从中发现长短得失,以便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2)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个体与社会、与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要超出自身来认识自我,必须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来进行。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在其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他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社会为前提的。

(3)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时,表明他的自我意识较为成熟。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常有助于发现自己忽视的问题。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个体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期望、评价来进一步认识自己。当然,大学生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评价者的特点(是否学有专长,是否值得信任,是集体评价还是个人评价)、评价的特点(例行公事还是私人性质、与自我评价的差距大小、他人评价的一致性、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评价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因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也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4)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在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与周围的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与杰出人物比较,则能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与他人比较,最重要的是要选定恰当的而不是盲目的参照系。同时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的位置就定得越恰当。恰当地与他人比较而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

(5)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还可以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心理学家曾提出“自尊=成就/抱负”,这说明个体的自我评价不仅取决于他的成就,而且取决于他的抱负水平,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地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以对自己作出肯定的评价。所以,教育者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应该引导学生达到自己能达到的目标,不要一味跟自己过不去。

(6)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我。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价值。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成果认定的。理想的活动成果可以使个体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

2.积极地悦纳自我

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者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而心理障碍者则明显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性格、才能、家庭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不满,而又无力改变,便产生自我排斥的心理。这是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人总要对自己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并且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建立起二者的动态平衡。否则,对自己不满过于强烈,就会加剧心理矛盾,产生持续紧张的心理,这样不仅会使个体感到活得很累,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出现悲剧。如某校有位中文系男生,学习成绩中上,容貌俊秀,深受父母和姐姐的宠爱,但他总是责怪自己太平庸,厌恶自己,最后跳楼自杀身亡。悦纳自我是增进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和核心。

要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教育者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这是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其次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使在批评学生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此外,就学生自身而言,需要强化四个理念:一是坚信“只要真正付出努力,同等条件下,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以此来增强自信。而强烈的自信和理智的努力则能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成功。成功后的愉悦又可以使个体进一步增添自信,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不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恰当地认识自己,而不是苛求自己。三是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视自己的短处,既努力扬长也注意补短。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如果通过积极的努力来补偿,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往往最终能取得成功。华罗庚以“勤能补拙”为良训成为数学家就是例证。四是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果实,只能在艰辛的努力中逐渐成熟。

3.科学地塑造自我

大学生情感丰富,社会磨炼不足,加上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确立,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与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待问题容易偏激和情绪化,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往往估计不足。顺境时,容易自视过高,遇到挫折时,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自卑自弃。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极度烦恼。尤其是毕业生,要作出一生中重大的社会选择:进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工作?常面临“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等矛盾,常常表现出心理的不平衡,情绪体验较强烈,易振奋,也易波动。大学阶段不仅是人才的准备阶段,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塑造自我,为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地塑造自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人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的,个体的行为是否有目的性,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较无目标指向的行为成就大得多。因为正确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强化人的行为,并促使其指向预定的方向。例如有的同学能够抵御种种诱惑,刻苦攻读,学业优秀,是因为他把学习成绩与自己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了。确立正确的自我目标,关键是要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做一个“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社会欢迎的我”。所谓“做一个自如的我”,是指不要给自己提出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使自己总是陷入自责、自怨、自恨的境地,而是给自己设计只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从而能够在坦然面对自己的客观存在的前提下,不忘积极地生活;所谓“做一个独特的我”,指不要一味地追求时尚,在刻意模仿中失去自我,而是在接受自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得以自在地生活;所谓“做一个最好的我”,指立足于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最大努力,达到最佳水平,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满意地生活;所谓“做一个社会欢迎的我”,是指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把自我实现的蓝图与祖国的富强、人类的文明结合起来,努力为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真正充实地生活。

其次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在实现人生目标的旅途上,既有各种本能欲望的干扰,又有各种外界诱惑的侵袭。本能的欲望常令人失去理智,如贪图安逸、追求物欲等。名利和物质的诱惑,容易使人偏离正确的前进轨道,丧失奋进的斗志,放弃对远大目标的追求,甚至把青年学生引向堕落。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抵制诱惑,主宰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保证理智地约束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行为。

自我控制的动力来源,在于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看问题。有些诱惑之所以对个体很有吸引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地显示了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比如,在学习紧张的时候,看一场精彩的球赛可能比枯燥的学习更有吸引力,因为它能使人度过一个更愉快的夜晚。类似的种种诱惑,每天都可能存在,如果不能抵御,作为学生,最终可能在考场上难以过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能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就会有控制自己的动力,得以抵御表面的、暂时的利益诱惑。

个体在决定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常会产生各种对立动机的内部斗争,主要是高尚的动机(义务感、责任感、道德感等)跟低级的动机(满足个人的某种欲望)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局,可以看出他自制力的高低。要检验一个人自制能力的强弱,可以看他的行为主要是臣服于本能的欲望或偶然的冲动、情感的驱使,选择“只要做”的事情,还是受理智的制约,大多选择“应该做”的事情。在自我意识未能达到高度统一时,个体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与感到“我要做”的事情往往是不一致或者是有差别的。如果要有较强的自制力,那么就要注意“应当做”的事情,善于强迫自己去做应当做的事情,克服妨碍“我要做”的愿望和动机(如恐惧、懒惰、过分的自爱、不良的习癖等),从而自主地塑造自己。

最后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格,也称个性,“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的特征”,“它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因而,人格不仅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而且是人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怎样的反应,包括反应的方向、形式和程度等,因而会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果、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而也将影响一个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美国一间黑人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上帝给你的礼物我们无法选择,但你给上帝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主动权在你自己,那就是: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

2.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调适?

3.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4.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的。

表1-3 心理魔镜——自我和谐量表

img3

下面是一些有关个人对自己看法的陈述。选择时,请你看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圈选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句话与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的符合程度(1代表该句话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2代表比较不符合你的情况;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你的情况;5代表完全符合你的情况)。每个人对自己的看法都有其独特性,因此答案是没有对错的,你只要如实回答就行了。

续表

img4

评分说明

各分量表的得分为其包含的项目分直接相加,三个分量表包含的项目为:

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

1,4,7,10,12,14,15,17,19,21,23,27,28,29,31,33

2.自我的灵活性:

2,3,5,8,11,16,18,22,24,30,32,35

3.自我的刻板性:

6,9,13,20,25,26,34

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即选1得5分,选2得4分,选3得3分,选4得2分,选5得1分,再与其他两个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度越低。在大学生中,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为中间组,103以上为高分组。

课堂互动

1.我是谁?

活动目的:强化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接纳。

活动方法:

(1)写出20句“我是怎样的人”,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男生”这样的句子。

(2)将陈述的20项内容作下列归类:

A.身体状况(你的体貌特征,如年龄、身高、体形、是否健康等)。

B.情绪状况(你常持有的情绪情感,如:乐观开朗、振奋人心、烦恼沮丧等)。

C.才智状况(你的智力、能力情况:聪明、灵活、迟钝、能干等)。

D.社会关系状况(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和别人应对进退、对他人常持有的态度原则,如:乐于助人的、爱交朋友的、坦诚的、孤独的等等)。

E.其他

分类是为了了解自己对自己各方面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某一类项目多,说明你对这方面关注和了解多;某一类项目少或没有,说明你对这方面关注和了解少或根本就没关注、不了解。健全的自我意识应能较为全面地关注和了解自己。

(3)评估你对自己的陈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看看你的正号与负号的数量各是多少。如果你正号的数量大于负号的,说明你的自我接纳状况良好。相反,你的负号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这显示你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你的自尊程度较低,这时你需要内省一番,寻找问题的根源,比如是否过低地评价了自己?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这样?有没有改善的可能?

(4)分组交流。将团体成员分成4~6人的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活动的感受。

(5)团体内分享。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团体内进行小组情况交流或个人体会的发言,供大家分享。

2.寻找自我

请大家填写下表,写一写各项条目中现实自我是怎样的,理想中的自我又是怎样的。如果这两个“我”之间存在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理想?或者如何接受差距呢?

img5

(1)填完上面的表,你有什么感受?

(2)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对着上面的表格,想想这句话,大家又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