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新中国电视
1.2.12 在创新中前行——与湖南卫视台长助理、副总编辑梁瑞平的对话

在创新中前行——与湖南卫视台长助理、副总编辑梁瑞平的对话

访谈缘由

在总局“17号令”、涉案剧退出黄金时段、落地费普遍大幅涨价三大因素的作用下,省级卫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中国电视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新的拐点,进入了重新“洗牌”的战国时代。湖南卫视新一轮创新的突破口在哪?这一命题成了湖南广电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

人物介绍

梁瑞平,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硕士毕业。

先后担任过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制片人、《乡村发现》制片人,湖南经济电视台报道部主任,现为湖南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分管新闻宣传及节目创新工作。

从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风格革命,到《乡村发现》节目的原创大旗,从《经视新闻》的狂飙突起,到代表湖南卫视新娱乐走向的《变形计》的创新推出,乃至整个湖南卫视节目创新的运筹组织,梁瑞平以其独特、创新的思维理念,在湖南广电多个点位燃起了新一轮创新的火把。

创新经验

湖南卫视确定频道特色定位后,把娱乐化、商业性、品牌力作为他们工作的标准,并且将适合这些标准的栏目大步推进,不适合这些标准的栏目快速撤退,“退”也是一种转型的贡献。

湖南卫视2004年的创新和过去有所不同,创新既不是过去那种唱国际歌的绝地反击,也不是那种动大外科手术的休克疗法,而是依靠系统的疗法、制度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品牌的力量,还有一个独享资源占有度来推进创新。

2004年,湖南卫视下定决心,把电视剧作为一种独家资源来操作!

对话交流

肖 枭:近两年,湖南卫视改革的力度很大,每一次调整,新闻中心不是失去了一个码头就是分流了一批人员,别人是越做越大,您是越做越小,于是有人私下叫您“李鸿章”,您为什么愿意做这样的“李鸿章”?

梁瑞平:新闻中心的同事称我是“李鸿章”,无非是说我不该同意让《晚间新闻》、《娱乐无极限》以及动画工作室划离新闻中心。但是为了全台的改革,为了未来的发展,当一回被人唾骂的“李鸿章”我也无怨无悔。因为在特殊时期、转型时期“进”是贡献,“退”也是贡献。对于“进”,大家积极性很高;对于“退”,大家有点犹豫,之所以会犹豫,是因为“退”会失去码头,会失去经费,但全台的利益永远高于部门利益,我们应该学会用另外的形式作贡献。我们的频道特色定位确定后,娱乐化、商业性、品牌力,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标准,从总体上说,应该是适合这些标准的栏目要大步推进,而不适合的要快速退,“退”是一种转型的贡献,是一种痛苦的贡献,也是一种孤独的贡献,但更是一种有价值的贡献。

肖 枭:您在新闻中心还有一个外号叫“梁开会”,您怎样看待这个外号?通过开会您收获了什么?与会者收获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梁瑞平:给我取这个外号的人肯定讨厌开会,讲句心里话,我个人也讨厌开会,特别讨厌开不着边际、没有意义的会议,但我开的会大多是业务会、策划会。通过这样的会议,可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但我不能保证让新闻中心每一位努力的员工在政治前途上一帆风顺。科长、副科长、处长、副处长,毕竟管理的岗位有限;但我能保证让每一位努力的员工业务进步,充分满足他们业务上进取、发展、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通过这样的会议培养团队精神,碰撞思维的火花,形成创新的方案。毕竟,做节目如果是一个人的点子、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有限,要依靠集体的智慧,这是我们推陈出新的法宝,也是我们赢得喝彩的关键。

肖 枭:您掌控新闻中心以后,《湖南新闻联播》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上级领导对《湖南新闻联播》的评价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湖南新闻联播》对湖南的贡献也是一年比一年大,《湖南新闻联播》还有再上台阶的空间吗?您打算今后在哪些方面发力?

梁瑞平:过去,省委领导来湖南广电现场办公,大多是为了《湖南新闻联播》,现在改观了,省委领导满意了,《湖南新闻联播》让省委分享到了湖南电视改革的成果,可以说《湖南新闻联播》的成长与进步为湖南广电提供了一道安全线,掩护了湖南广电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主攻娱乐。

虽然领导满意了,但我们不能满足。我们《联播》不但要满足领导,更要影响决策,策划更多的、有影响的、有深度的经济报道,塑造湖南形象,展示湖南巨变,传递更多的社情民意,供领导决策,把《湖南新闻联播》打造成湖南政治经济的第一品牌。

肖 枭:《播报多看点》是您的创新之作,您给这档节目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原先创办这档节目的目的是想打破湖南卫视午间收视瓶颈,您认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吗?

梁瑞平:客观地讲,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但《播报多看点》这档节目来势不错,现在进入成长期,在全国的收视正稳步上涨,栏目品质在稳步提高,这档节目已经成为湖南电视品牌生态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链条。由于新闻节目不可能大红大紫,加之生命周期较长,况且主要的新闻资源及话语权不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栏目开播半年还没有完全打破湖南卫视的午间收视瓶颈,但我们在加倍努力,通过盘活、做足边缘性资源,重拾话语权。

肖 枭:魏局长在创新研讨会上说,目前我们的创新势头日减,创新的精力日衰,那种全局抓创新,人人搞策划,个个思改革的氛围不见了。请您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梁瑞平:最近几年,我们对研发重视不够,投入不够。集团的研发部变成了总经办,卫视的研发部划归总编室;一线人员有一个策划方案想交上来,不知道交给谁,即使上交了,也是石沉大海,打消了大家创新的积极性。加之,目前我们的主力部队都在搞常规节目,腾不出时间来研发,去创新,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现在创新难度更大了,创新门槛更高了,过去的创新更多带有一定的偶发性,是粗放型,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创新进入集约化的时代,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上的行为。

肖 枭:前不久,您率队到中央电视台考察,中央台哪一方面的改革令您感受最深,启发最大?

梁瑞平:中央电视台在“硬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这几年,通过不断改革,在“软实力”上确实是今非昔比。他的“软实力”让人大吃一惊,内部的制度建设、科学管理以及决策机制让人不得不佩服。

首先是传播理念的个性化:有效传播、规模传播和品牌传播是频道的传播理念。如CCTV-2正在全面推行的以创新为核心的频道品牌化整体创新和管理便是以此为指导的。

其次是机构设置的扁平化:强调频道利益至上,频道直接管理栏目。由频道下属的含节目策划研发组、特别节目组、记者组、编播组等在内的公共平台代行频道管理权。

第三是栏目目标管理体系动态化:用收视、收益和影响力三个标准考核栏目,提倡“绿色收视率”。

央视目前用末位淘汰和动态目标管理体系将频道收视压力分解到每个生产单元即栏目上。强调栏目对频道的收视提升都要有贡献,各栏目首先不跟兄弟栏目横比,而是跟自己的过去纵比,本周比上周收视提高了没有,今年比去年收视上涨了没有,如果没有,就会被淘汰出局。连续两个季度排名末位的栏目第三季将遭淘汰。为防止栏目老化与僵化,栏目制片人一年一聘,遭淘汰栏目的制片人两年之内不得再任栏目制片人。为了将频道压力均匀地传递给各个栏目,CCTV-2去年与外脑一起研发了一个栏目目标管理体系,根据影响栏目的七个应变量,如播出时段、历史数据、前后节目、日期、季节和重播时间等给栏目设定各自的收视目标。经过半年的试运行之后,这一管理体系今年全面施行。在保证常规栏目正常运转的同时,CCTV-2还以研发策划小组为节目生产龙头,建立了研发—孵化—试销—固化的节目研发链条,适时推出特别节目和新节目,力求频道“月月有品牌”。

肖 枭:由于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市场的强势增长,全国上星频道面临重新洗牌的大变局。对湖南卫视而言,这一变局是危机大于契机,还是契机大于危机?为什么?

梁瑞平:在总局“17号令”、涉案剧退出黄金时段、落地费普遍大幅涨价三大因素的作用下,省级卫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前几年博弈中,湖南卫视是省级卫视中最大的赢家,借17号令规范广告经营之机,湖南卫视借相对公平的经营环境把广告做上去了,借涉案剧退出黄金强档,湖南卫视加大播剧力度,打破白天收视瓶颈,把收视做上去了,在全国挤进了前六名。中国电视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新的拐点,进入了重新“洗牌”的“战国时代”,这对湖南卫视来说又将是一次机遇。在节目创新上,中国电视经历了三个浪潮:第一波是湖南靠综艺节目抢占了先机,改变了中国电视的生态结构;第二波是中央台靠益智节目胜出,我们落后了,央视的《开心辞典》、《幸运52》成了益智节目的王牌;第三波是真人秀节目的红火,湖南开局不错,靠《超级女声》暂时领先。如果研发不出新的品种,培育不出新的品牌,湖南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后来居上极有可能。

肖 枭:您认为湖南卫视新一轮创新的突破口在哪?

梁瑞平:我们今年的创新和过去的还是有所不同,创新既不是过去那种唱国际歌的绝地反击,也不是那种动大外科手术的休克疗法,我们今天的创新,更要依靠系统的疗法、制度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品牌的力量,还有一个独享资源占有度,过去中国电视改革都是由央视来决定的,但是这种局面现在已经开始打破了,湖南卫视的综艺娱乐应该是打破了这种中央电视改革动力来源的问题,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对资源占有的问题,现在我们能不能把电视剧作为一种独家资源来操作,这可能是今后我们创新的方向。

肖 枭:谢谢。

〔采访时间: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