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禧全传
1.8.3 3.中年丧子,强权母后君临天下

3.中年丧子,强权母后君临天下

一个朝代,从兴起到衰落,都有其各自的原因和特点,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统治阶层的专政制度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王朝兴替,不变的只有祖宗的法制以及由盛到衰的必然命运。

慈禧登上了历史舞台,名义上是辅佐皇帝,实际上,大权已经完全掌控在慈禧的手中。

从秀女到皇太后,慈禧并没有等得太久,她精心策划着自己要走的每一步,并且详细到了每一个计划之后会产生的那些结果。关键时刻,她没有犹豫,而是果断地作出取舍,因此,她的人生在每一次转折之后,都有着不一样的境况。但是,慈禧的执政地位,却是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咸丰帝驾崩之前,册立载淳为新皇帝,命令肃顺等人赞襄政务。他以为,这八位大臣可以与慈禧相抗衡,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咸丰帝太低估慈禧了,他只看到了慈禧的野心,却没有看到慈禧的敢作敢为。

肃顺是咸丰帝宠爱的大臣,他虽然才疏学浅,但是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他虽然是满臣,却主张重用汉臣,一手提拔起曾国藩、左宗棠等有才学的汉臣。但是,他的专横跋扈又让他的野心昭然。慈禧看透了肃顺等人的心思,她知道,撒手西去的咸丰帝将身后的一堆麻烦事,都留给了自己和这些臣子们。慈禧和载淳孤儿寡母,势单力薄,到时候大权一定会被肃顺等人觊觎,肃顺绝对会不顾一切地铲除身边所有的障碍。看清了这一点,慈禧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她必须奋力打击肃顺等人,击败这一股强大的权贵势力,尽管这非常危险,甚至会以失去生命作为失败的代价。但是,为了前途和命运,慈禧全力一拼,结局就是,她为自己的皇儿挣回了原本就属于他的皇位,这是慈禧和同治帝的皇位。

尚在幼年的同治帝还是无忧无虑地过着他的童年,一切朝政都由两宫太后来掌管。慈禧想要把同治帝培养成具有远见卓识的君王,这样才能更好地君临天下。但是,同治帝并没有按照慈禧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万民敬仰的贤君,相反,他变成了一个混世魔王。

由于慈禧的贪恋权力,她以同治帝“典学未成”的理由一直都拖延着同治帝亲政的时间,直到同治帝十七岁的时候,慈禧才为同治帝举行了大婚,同时也完成了同治帝的亲政大典。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同治帝亲政只有一年多,就在这一年多里,同治帝做了什么呢?

在外事方面,他在紫光阁接见过日本的使者、派遣两广总督瑞麟帮助越南抗击法国的侵略、与日本订立了《北京专款》并且赔偿了日本五十万两白银。这几件事就是同治帝在对外事务上的所有作为。在内政方面,同治帝不仅毫无建树,反而还惹出了一些麻烦。同治十二年,他以为太后颐养天年的名义,实际是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多方的劝阻,毅然下旨修建圆明园。奕、奕img71、景寿等人上书谏阻,但是,同治帝一律反驳回去,并且还下诏让全国各地捐款建园。

当时,慈禧心里觉得很高兴,因为同治帝做了她不敢做的事,只不过到最后迫于舆论的压力,她才不得不勒令同治帝停止修建圆明园。第二年,同治帝就驾崩了。

慈禧虽然做了至高无上的皇母,但是在这重重门禁的皇宫之中,想要对自己的儿子表现出浓浓的母爱关怀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按照皇宫里的规矩,皇子出生之后就要交给奶娘来照看,还有一群专门伺候小皇子的保姆和宫女,生母是不可以随便见自己的儿子的。更何况慈禧希望同治帝能够从小就培养出一种独立的意识,因为她还要掌管国家大事,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关爱自己的儿子。此外,她对同治帝的要求非常严格,常常为他安排各种课程让他去学习,同治帝稍不努力,就要受到慈禧的责骂。

同时,慈禧还要经常给同治帝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他们的一切都是慈禧挣来的,同治帝必须服从自己的一切安排,这种强势让同治帝越发感觉到他与慈禧之间亲情的匮乏。因此,同治帝与慈禧的关系渐渐地疏远。但是,尚处在少年的同治帝,还是渴望着亲情的温暖,他的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宫里能与他说上话的,也就只有东太后慈安了。渐渐地,每当他遇到挫折,他会本能地向温柔的东太后慈安寻求帮助,而且没有孩子的慈安也十分心疼这个孤苦无助的孩子,将同治帝视如己出,给予了他所有的关爱。同治帝在慈安那里感受到了在母亲那里未曾感受到的母爱。这让他的内心产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觉得慈禧并没有拿自己当成是亲生的皇儿,而是将自己当成了一种借机上位的工具,尤其是当同治帝到了可以成婚的年龄,而慈禧依然不愿意归政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其实,幼年时的同治帝不知道什么是皇位,什么是权力,他只知道他的童年是玩乐和学习,有时功课不努力,还要受到母后的责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同治帝知道自己是万民景仰的君王,他拥有这个天下的一切。这时的他开始不满慈禧的干涉,希望自己能够处理政事,因为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他掌握着这个天下。但是,那个宝座与他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母亲的强势,让他开始有了沉重的压力,他不知道该怎样去夺回本来属于他的东西,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反抗他的母亲。从小母亲对他的管制,就让他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绝对服从的心理,即使他对于皇位一事还是心有不满,但是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说,他对于自己强势的母亲产生了一种依赖感,他觉得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母亲来处理,他不需要过分担心。这也直接造成了同治帝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的悲剧。

他认识到了慈禧的权欲心,知道了权力一旦落入了她的手里,只能是一步一步加强,并不会一点一点地削弱。他开始对慈禧充满仇恨,恨她的强势。他恨慈禧派遣安德海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所以他和奕设计将嚣张一时的安德海杀掉了。在选择皇后的时候,他没有按照慈禧的意愿去做。大婚之后,同治帝宠爱皇后,不临幸其他的妃嫔,在慈禧向同治帝发出警告之后,毅然决然地一个人搬到了乾清宫,他在用无声的方式向慈禧发起了挑战。他以为,这一切,可以让自己的母亲向自己低头,但是,他忘记了,他的母亲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她绝对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不会向任何人妥协,哪怕那是她的皇儿。

正是因为强势,慈禧才能够一路走来,直奔着自己想要的目标,执著于自己的心愿所属。她从没有心情去看一看沿路的风景,她只能够看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然后用自己的强势,让别人退缩。天下人都认为慈禧的强势是无所不能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慈禧的强势不仅仅是一种性格,更是她对于人生的一种理解。

慈禧的强势,来源于她内心深深的不安全感。

从她小时候起,她就明白寄人篱下是什么感觉,所以当她执掌天下之后,她尝过了一呼百应的滋味,就再也不想回到平凡的生活中去了。她不甘平庸,只有继续向上攀登,并且保持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当初,她为了保全自己和同治帝的性命,不惜牺牲掉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才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千辛万苦得到的东西,绝对不会拱手再让给别人。

但是,同治帝毕竟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纵然心中对自己的宝座有多么的不舍,纵然她拖了一些时日才交还给已经长大成人的同治帝,最终,她还是妥协了。她退到了同治帝的身后,看着同治帝是否足够成熟,足够守得住她为他夺来的天下。

事实证明,同治帝并没有让她得意;相反,同治帝的作为让她觉得丢尽了脸面。

皇儿的无能,让慈禧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一方面,慈禧认为,大清国的命运不能就这样断送在自己和皇儿的手里,皇儿无能,就需要她这个做母亲的来支撑。虽然慈禧没有给予同治帝母爱的温暖,但是,她毕竟是一位母亲,她有着别样的舐犊情怀。她不能够给自己的皇儿一个温暖的家庭,但是她给了他一个天下,只是同治帝没有好好地珍惜。

另一方面,慈禧确实是不甘心就这样拱手交出权力。慈禧决定一定要让同治帝知道自己的厉害,要让他知道,天下是掌握在她慈禧的手中的,同治帝的命运也是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的。她准备开始用更强硬的手段,来让同治帝向自己臣服,但是,还没有等到她拿出一个态度,同治帝就病倒了。

同治帝的病情,让慈禧一下子慌了手脚,她请了全国的名医来为同治帝诊视,毕竟,躺在病床上的那个人,是她的亲生儿子。但是,就在她得知了皇儿的真正病情之后,她对她的皇儿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她没想到自己的皇儿竟然做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情。她极力掩盖这有辱门风的丑事,她叮嘱宫中的所有人,绝对不许到宫外面去瞎传。她还严令往来宫中诊视的医生,绝对不容许在外面说这件事情,只能说同治帝是天花之喜。所有人都不敢走漏半点风声,只是王公大臣们从中看出了端倪。

尽管慈禧非常强势,但是,在对待同治帝的问题上,她始终保持着一个母亲的心态。在同治帝的幼年时期,她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君王,于是她对他严加管教,她不希望同治帝重蹈咸丰帝的覆辙,她希望他一定要爱他的百姓,守住他的江山。也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慈禧在垂帘听政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果敢和坚毅,都是在为同治帝做一个榜样,做一种优秀的表率。咸丰帝去世早,他还没有时间教会同治帝怎么样做一名合格君王,他就去世了。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慈禧的肩上,她知道,她必须要让自己的皇子知道,一个君王就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一个弱女子能够做到的事情,同治帝如何做不到?

同治帝成年之后,慈禧之所以迟迟没有归政,一个原因,就是她贪恋权力,不肯做出让步,但是,如果从一位母亲的角度来看,她也许仅仅是害怕自己的皇儿羽翼不够丰满,害怕他在处理朝政的时候不够成熟,为天下人所耻笑。一个母亲的心理,永远都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是小孩,即使他已经成年,在当母亲的眼里,他依然是个小孩。人们都说,慈禧的权欲心太重,就连自己的儿子都容不下了。其实,慈禧的权欲心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她只是有些把握不好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当她一心想要让同治帝成才的时候,她以为只要她的态度足够严厉,那么同治帝就一定会有所作为,但是,渐渐地,慈禧发现,自己的态度反而将自己的皇儿推向了慈安的怀抱,这是一个母亲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她越发想要用强硬的手段将同治帝拉回自己的身边,适得其反的是,岁月已经在同治帝的心中留下了一些难以转变的痕迹,他再也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生母去沟通。于是,慈禧与同治帝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直到难以弥合。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

失去爱子的慈禧又一次面对人生的无常和打击,从此以后,她知道,与她相依为命的,就只有那孤独的宝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