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禧全传
1.4.6 6.不甘放权,无奈撤帘归政同治

6.不甘放权,无奈撤帘归政同治

倏忽又是两年过去了,同治帝已经十七岁了。

慈禧想着同治帝已经适龄,婚礼的筹备也已经有几年了,乘着同治帝青春年少,应该尽快举行大婚事宜。

这一天,慈禧与慈安在宫中闲谈,说到同治帝的婚事。慈禧笑着说:“听说刑部江西司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十分聪慧秀美,我觉得应该还不错!”慈安听了,也笑着说:“凤秀的女儿不错,但是听说侍讲崇绮有一个女儿,贤淑婉秀,颇与皇儿相配。而且崇绮曾经中过状元,是本朝的一大盛事,这更加与皇儿相配了!依我看,还是选崇绮的女儿吧!”慈禧想了一会儿说:“如果说崇绮的女儿嘛……年龄恐怕是大了些,已经是十九岁了吧……”慈安说:“也只是大两岁,也没什么大碍!那凤秀的女儿年龄与皇儿相当吗?”慈禧说:“单论年龄的话,凤秀女儿年方十四,但是性情脾气还是很好的。另外,还有前任都统赛尚阿的女儿,以及前任知府崇龄的女儿,也都是才貌双全,前天我已经派人检视过了!”慈安说:“那就让皇儿前来商议一下如何?”慈禧点头应允,饬令宫监宣召同治帝。

不一会儿,同治帝来到宫中,拜见过两位太后,慈安问他:“我们两人给你挑选皇后,有几位人选,你喜欢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同治帝听了这话有些腼腆,只笑不语。慈禧看了同治帝这个模样,也笑着说:“你到了年龄,选一个贤明的皇后有什么可腼腆的,但说无妨!”同治帝笑着说:“任凭母后做主定夺!”慈禧把选定的四位女子都简要地说了一遍,重点说了凤秀女儿虽然年轻了些,但是贤淑难得。这时,慈安在一旁说:“我觉得还是年长一些比较好,稳重大方,多一些阅历,对于你也是有帮助的!”同治帝立即回答:“崇绮的女儿年长,应该比较合适!”慈安也笑着说:“皇儿也是这么觉得吗?”当下慈禧就有些不悦,心中泛起了嘀咕,慈安看见慈禧不高兴,就对同治帝说:“一会儿可与奕王爷商量一下!听听他的意见!”

等到奕觐见,他也主张立年长的崇绮之女。这下,慈禧不能再有什么疑议,只得选了崇绮之女立为皇后,命令钦天监择定了吉日,定于同治十一年九月举行大婚。

为何慈禧一心想要立凤秀之女?原来,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属相为虎,而慈禧的属相是羊,按照民间的说法,有“羊入虎口”之说,这让一直好强争胜的慈禧非常不满。即使在当时,属相是否相配,也是在夫妻之间有讲究,不论婆媳。慈禧只能在心里别扭,不便于说出其中的原因,她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就不应该在殿试时点中崇绮为状元,这样他的女儿也就没有资格成为后宫妃子的待选人了。不论慈禧心中怎样别扭,大局都已经定了。

同治十一年的春天,两宫太后降下懿旨:选拔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大婚典礼的一切事宜都全权委托于恭亲王奕、户部尚书会同各衙门详细办理。和皇后同时入选的还有她的小姑姑——赛尚阿之女,也就是崇绮的小妹阿鲁特氏,她被封为珣嫔,知府崇龄的女儿赫舍里氏被封为瑜嫔,刑部江西司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被封为慧妃,主事罗霖之女西林觉罗氏被封为瑨贵人。

由于崇绮之女被选为皇后,阿鲁特氏整个家族都获益匪浅,她原本所属的蒙古正蓝旗属于下五旗,即刻就被抬为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此外,先期备行六礼,加恩封崇绮为三等承恩公,从此官运亨通,崇绮的妻子瓜尔佳氏也被封为一品夫人。大婚之前,皇家需要向皇后家“大征”,也就是下聘礼。礼部尚书灵桂为“大征”的正使,侍郎徐桐为副使,寓意为“桂子铜孙”,希望这位新皇后能为大清朝带来更多的子孙,这份礼单十分丰厚:两百两黄金、一万两白银、一千两贡缎以及二十匹配了鞍辔的骏马。

等到了九月十二日,太后派官员行礼祭告天地祖宗。十四日,吉时已到,四位皇室的福晋率领内务府的女官为阿鲁特氏改换装束,梳双髻,戴着双喜如意,身着大红色龙凤喜服,一手握着玉如意,一手握着苹果,坐着十六人合抬的全顶金黄蟠龙绣凤的轿子,前导是太和殿的侍卫,后随的是坤宁宫的婢女,以及数十名宫监,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沿街进宫。一片鼓乐笙箫,环绕着整个皇城。从午门到皇后家的街道上都悬挂着红彤彤的宫灯,人山人海来看热闹的百姓将通往乾清门的皇家御道堵得水泄不通。这一场盛世的情景,真是人间少有,天上难寻。

到了宫门外,早已经有百官位列两侧,皇室宗亲拥着富贵风流的少年天子出来,登上宝座,宣召皇后入殿成礼。左右的王公大臣都看见了皇后的芳容:面如满月,眉似春山,凤目翦瞳,如一泓清亮的湖水;珠光映鬓,像是皓月当空。梨颊娇姿,丹青难绘;娉婷绝俗,举止大方,好似天女下凡,嫦娥再世。众人都在心中暗暗喝彩。

礼部尚书灵桂手捧金册,宣读册文,皇后伏地聆听,等到全文读毕,皇后回答一声:“臣妾阿鲁特氏谢恩!”灵桂又宣召命令皇后起身,恭敬地奉上皇后的印绶,交给坤宁宫的总管,由总管接过交给宫娥,佩戴在皇后的身上。皇后再跪地谢恩,礼成,同治帝和皇后一同进入坤宁宫,坐在喜床上,行合卺礼。之后皇帝褪去龙衣,撤上龙凤帐,一宵恩爱,大婚礼毕。

第二天,皇上和皇后都早早起身,先到寿皇殿行礼,又到两宫太后那里行礼,拜过之后,同治帝临朝,接受群臣的朝贺。没过几天,先前封的三位妃子也送入宫中,一时之间,同治帝与佳人相伴,佳趣不尽。这位新娶的皇后品德珍娴、贤淑端庄,在两宫太后面前,也是尽心尽力地服侍着,容仪得当。东太后慈安非常喜爱这位端方的皇后,偏偏慈禧嫌这位皇后过于率直。无论皇后怎么样承颜顺意,都不能令慈禧满意。

同治帝的一场大婚,也为两宫太后加上了徽号,东太后慈安加了“端裕”二字,西太后慈禧加了“端佑”二字,这一场喜事,里里外外足足忙了十多天,一共花了一千一百万两白银。有许多忠心的朝廷官员都上奏过,希望在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能够节俭办理婚事,大学士倭仁还特地上奏过一封《大婚典礼宜崇俭疏》,但是慈禧一概不理。她只关心让自己不顺心的皇后与皇帝之间的感情,慈禧还特地派人在暗地里调查皇帝临幸妃子的情况,几个月过去,她得知同治帝的恩爱之情全部倾注在皇后身上,其他妃嫔三人,虽然不至于太过冷落,但是待遇薄厚都有悬殊。这让慈禧非常不高兴,等到同治帝请安时,常常面谕:“中宫皇后不应该太过于留恋,我总觉得她不知礼数,面相寡淡,不像是有福气的人。反倒是慧妃等人,你应该更为亲近一些呢!”同治帝不敢驳斥母后,勉强答应着,但是暗地里却想着,母后是何用意?

反复思量之后,同治帝觉得慈禧未免有些多心,反而越加偏爱皇后了。枕席之间,偶尔也难免会说漏一两句慈禧的训诫,这让皇后委屈不已。同治帝也好言好语地劝慰着,这让皇后越发感激于同治帝的温柔,越发憎恨慈禧的挑剔和挑拨是非。

同治帝大婚之后,东太后慈安就起了归政的念头,她与慈禧商量这个事情。慈禧说:“皇儿年龄尚小,年轻人不懂得稳重,恐怕处理政务也不能得心应手!”慈安说:“一个人的阅历都是一点一点磨炼起来的,如果一直不让皇儿锻炼的话,年复一年的蹉跎,等到皇儿壮年时期,也都和傀儡一样!这是不妥当的!”慈禧说:“阅历和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家政务毕竟不是儿戏,上系宗族,下系百姓,哪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得周密。他年少无知,将来要是莽撞地闯出祸患来,该如何收场?让大清朝的颜面何存?”慈安说:“皇儿固然年少,但终究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就算是百姓人家为儿孙传授家业,作为父母的都要把家事交代给儿孙,更何况咱们大清朝的皇室?咱们垂帘听政已经十二年有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法,俗话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就算是皇儿资历尚浅,可还有那一班忠心耿耿的大臣,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不如就趁着这个时机,归政皇儿,你我安居在宫内,悠哉地享受,怎么样?”慈禧听了这一番话,也笑了:“也好,不如就放手政权,让皇儿去主持朝政,但是还得托付几个老臣,辅助他匡正朝纲。否则,皇儿年少轻狂,要是耽误了国家大事,这个责任你我都担待不起!”慈安连连称是,说起朝中重臣,慈安又说:“恭亲王奕是老臣了,稳重老成,还有教皇儿读书的那几位老师,李鸿藻、倭仁等人都是贤士。到时重托他们一番,让他们来辅佐皇儿,也一定会竭力效忠的!”慈禧大悦:“要是真能如此,我们也就可以享享清福了!”归政的大局已定,慈禧、慈安两人即刻命令内阁,拟定宣召旨意:

钦奉慈安端裕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懿旨,浅因皇帝冲龄践阼,时势多艰,诸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姑允廷臣垂帘之请,权宜办理。皇帝典学有成,当春秋鼎盛之时,正宜亲统万几,与中外大臣共求治理,宏济艰难,以仰副文宗显皇帝付托之重。着钦天监于明年正月内选择吉期,举行皇帝亲政典礼。一切应行事宜,及应复旧制之处,着军机处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敬谨妥议复奏。特谕!

钦天监接到谕旨,自然十分慎重,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定于同治十二年正月十六日,一班大臣也开始着手准备典礼的条文引礼,一切准备完善之后,上奏两宫太后。两宫太后准奏,礼部也开始忙于筹备典礼之事。

正逢日本派遣使者来京城议约,清廷把这件事看得无足轻重,只派遣了奕去与日本使节商讨。日本使节不肯遵循清廷的跪拜制度,自称本国的皇帝与清朝的皇帝地位相等,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废除了跪拜礼,现在觐见清廷的皇帝,也应该平等相待。奕却回答说:“自古就有的制度,怎么能废除?”使节不满意地说:“那为何西方的使节可以行鞠躬礼?”奕傲慢地说:“东西方的礼节自古就不同,怎么可能相等?”两方争执不下,由各国的使臣调节,约定日本行三揖礼,等到同治皇帝亲政之后再觐见。

转眼间,已经是新年,等到了良辰吉日,两宫太后又颁发了懿旨:

顷奉两宫太后谕旨,皇帝寅绍丕基,于今年十有二载,春秋鼎盛,典学有成,兹本月二十六日,躬亲大政。欣慰之余,倍深兢惕。因念我朝列圣相承,无不以敬天法祖之心,为勤政爱民之治。况数年来东南各省,虽经底定,民生尚未乂安,滇陇边境及西北路军用未葳,国用不足,时事方艰。皇帝日理万机,敬念惟天惟祖宗所以托付一人者,至重且巨,祗承家法,夕惕朝乾,于一切用人行政,孜孜讲求,不可稍涉怠忽。视朝之暇,仍当讨论经史,深求古今治乱之源,克俭克勤,励精图治。此则垂帘听政之初心,所夙夜跂望而不能或释者也!在廷王大臣等,允宜公忠共矢,勿避怨嫌。本日召见时,业已谆谆面谕。其余中外大小臣工,亦当恪恭尽职,痛戒因循,弘济艰难,弼成上理。有厚望焉。钦此!

届时,典礼礼成,两宫太后撤帘,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在太和殿举行了亲政大典,大清朝的第十代皇帝在经历了十二年的蹉跎之后,终于隆重地登上了宝座,开始了他亲政的岁月。

看着春风得意的同治帝,归政之后的慈禧,觉得内心好像是突然被一把锋利的钢刀捅了。皇位是她千辛万苦才坐上去的,无论是与八位赞襄大臣斗智斗勇,还是打压奕、重用汉臣,这些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做的,她与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任何一方都是戒心满满的,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的权力,她也压制着同治帝的能力,只是迫于着朝野上下的议论纷纷,她不得不将皇位交还给同治帝。当她撤帘时,在夕阳下的皇位显得那样寂寥,她握紧了拳头,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本宫还要风风光光地坐回到这个皇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