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禧全传
1.2.5 5.嫁错夫君,咸丰北逃懦弱无能

5.嫁错夫君,咸丰北逃懦弱无能

一声炮响,敲开了沉重的国门;一段历史,唤醒了沉睡的中国。

此时的清廷,仍然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假象里,并没有看到身边的危机四伏,没有看到其他国家对它的虎视眈眈。

叶名琛接到圣谕之后,觉得格外心安。直到九月的时候,忽然接到英国伯爵额尔金照会额尔金极力诘责粤民焚毁洋行,要求叶名琛赔偿损失,并且另立章约。叶名琛看他出口不逊,也没有理会。接着法国、美国领事照会,也来索要赔款,叶名琛一概不理。又过了两个月,额尔金忽然下了宣战书,限在四十八小时内答复赔款、换约两件事,否则攻城。叶名琛听闻,开始有了着急之意,但是转念想到了咸丰帝的谕旨,心中料想着肯定无甚大事,于是稳住心神,从容坐镇。将军穆克德纳、巡抚柏贵都来请令定夺,叶名琛反而觉得他们畏事怕祸,只冷笑一声,就把他们打发出去了。这让将军和巡抚懊恼不已。

这样的态度惹恼了英政府,于是,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随后,炮轰广州,抢掠广州督署,把将军、巡抚等人都劫到了一个山头,逼迫他们出示安民,还要与英法那些官员一同列衔。此时的将军、巡抚哪里还有什么主意,只好事事依顺,不作反抗。只有叶名琛,被拉到一条英船上,押解到印度去了。不久客死他乡,由英国人用铁棺入殓,送回了粤东。而粤东又成为英法和清廷的共同地界。英国政府还不肯善罢甘休,又牵诱着法、美、俄三国起航北行,先到了上海,然后直逼天津。

这咸丰帝先遭内忧,后有外患,日夜担忧,不得安宁。懿贵妃虽然在旁劝解,但是也起不了什么实际的作用。咸丰帝在烦闷中,又想起了在圆明园的那“四春”来,于是,摆驾到圆明园,来个苦中作乐。园内的四春娘娘早已是望穿秋水,听说皇帝前来,立刻梳妆打扮,如天仙一般,直把皇帝哄得眼花缭乱,左拥右抱,暮乐朝欢,把那些忧国忧民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句话真是很好的写照。

惊波骇浪正悄悄来临,英法俄美四国军舰云集在白河口,要求清廷的首相裕诚前去与他们讲和。裕诚不想去却也不想得罪这些洋人,只好到圆明园拜见咸丰帝,请旨发落。咸丰帝茫然地说:“该怎么办?你去办就好了!”

裕诚没有办法,只好派了户部侍郎崇伦、内阁学士乌尔焜泰赶赴天津,会同直督,照会各国使臣,约定日期商议。但是,英法两国政府回复的是:清廷派来的人都不是首相,不方便参与议和的事情。崇伦和乌尔焜泰只好怏怏地回来了。然而,英法两国又从白河口驾驶小轮船,悬起红旗,炮击大沽炮台。守卫的将士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瞬间就逃得精光,这大沽炮台,就这样被英法两国占去了。

军情飞快地传到圆明园,咸丰帝无奈之下只好摆驾回宫,派了亲王僧格林沁率兵到天津防守,又命令亲王惠愉总管京师的防护工作,严加看守,多多巡逻。

僧格林沁到达天津见过使臣之后,俄美两国表示愿意成为英法和清廷之间的调和人,希望能够另派大臣商议赔款。咸丰帝得知,无奈之下只好又命令大学士桂良和尚书花沙纳,再赴天津议和。

国家危难关头,一干臣子也关心着议和。不知是谁提起以前的和事佬耆英大臣来,道光年间,江宁订约,就是耆英和伊里布等人与英国使者进行交涉。英人说一条,耆英能应许他们十条,把洋人哄得很是开心。只是,现在耆英正因罪被遣,于是这帮大臣纷纷联衔保奏,说什么耆英熟练夷情,让他去议和再合适不过。

咸丰帝看到奏折之后,马上封耆英侍郎衔,委以重任,令其自由交涉,不用事事都与桂良等人商议。这让耆英欢欣得很,连夜赶赴天津。咸丰帝也略微放宽心了。

谁知过了两天,桂良一道奏折送到咸丰帝面前,奏称:耆英被英法政府所拒,请饬回京。这让咸丰帝愕然不已,急忙下旨命令桂良复奏明白。其实,这一场闹剧起源于广州:由于英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大量档案文件,发现耆英在上报朝廷的时候并没有如实禀报英方的要求,因此拒绝与其谈判。耆英去了两次,都被闭门谢客,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害怕皇帝怪罪下来,只好请桂良代奏,而自己早就一溜烟似的跑回了京城。惠亲王得知此事,恐怕自己也会因为保举失察而被连累,立刻上奏。咸丰帝大怒,宣令惠亲王议处,命僧亲王迅速押解耆英听审。

这旨意下了之后,咸丰帝怏怏地走到了懿贵妃的寝宫。懿贵妃因为咸丰帝多日不到,心中早已妒火中烧,但是表面上却装做若无其事。接驾之后,咸丰帝与她谈论外交之事,并将耆英畏罪回京一事说给懿贵妃听。懿贵妃说:“万岁爷为何唯独信任那庸才?奴婢听说他早就革职还乡,被冷落多时,为什么现在又去重用他?万岁爷,如果一直这样纵容下去,恐怕以后更多的事情不易处置啊!”咸丰帝说:“依你这么说,是要狠狠地办他一下吗?”懿贵妃勃然地说:“将他正法!”咸丰帝说:“他罪不至此啊?”懿贵妃说:“圣上想的是宽宏,但是如果一味地姑息养奸,王法何在?现在杀一儆百,谁也不敢再蒙蔽圣聪了!”咸丰帝踌躇不答。懿贵妃接着说:“那就免他正法,赐他自尽,也显示我皇恩浩荡了!留一日,坏一日,有什么好处呢?”咸丰帝点了点头。次日升朝,咸丰帝下旨饬令耆英自尽,于宗人府内送他归天。

奈何耆英虽死,外寇越猖。桂良、花沙纳也就按照和事佬的做法,英国人要约五六十条,法国人要约四十二条,都一一照奏,这其中有最要紧的几条:第一、各派公使驻京;第二、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第三、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第四、外国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第五、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第六、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这一条约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臣子们都主张驳斥,还是咸丰帝明了大局,他知道这些臣子们没有一个能出战的,而且也无地可守,不得已忍痛认可了。这样一来,俄美使臣也都想利益均沾,纷纷要求订约,桂良请奏,咸丰帝批了“准奏钦此!”四个字。这就是《天津条约》。各国舰队退出了天津,一场战事就这样平息。京师里面又开始了歌舞升平的盛世。正月的时候,咸丰帝还颁下一道上谕:“翌年乃朕三旬万寿期,特开庆榜,嘉惠士林。着于本年八月内,举行恩科乡试,明年三月,举行恩科会试,以副朕简拔人才之意。”这时的咸丰帝想的还是偃武修文,歌功颂德。

东南的战事,也有了变化。咸丰七八年间,双方都互有胜负。和春、张国梁带兵进攻,使得江南大营一连几次胜仗,顿时士气大振。德兴阿在江北,也直逼瓜州,两军把南京团团围住。九江由李续宾攻入,长毛军悍将林启荣战死。杨载福等人又进入安徽,直逼安庆。这彻底激怒了长毛军,四处乱扑,一会儿在安徽,一会儿去赣西,一会儿又去了江浙,牵制着清廷的官军。官兵们顾此失彼,失掉了不少的领地,同时还有一批将领如道员温绍原、总兵萧开甲、知府武成功等等。咸丰帝下旨照例给他们优抚,一切抚恤事宜,都由军机处拟定,他只略略地看一眼,便下令照行了。

外忧已退,内患也消了一半,过了新年,就是元宵佳节,咸丰帝就到圆明园寻欢作乐去了。从此他常驻园中,把这圆明园当成了宫殿,王公大臣们有什么事上奏,都要到园中来。皇后素性恬淡,就是一年半载见不到皇上,也没什么可介意的。只是懿贵妃心中很是懊恨,知道皇帝贪恋着四春,恨不得把她们撕个粉碎。即使怒火中烧得再旺,她也没有什么法子。

刚刚入夏时节,一切都显得亲切自然。

忽然英法两国又派遣兵舰四艘停泊在大沽炮口,声称要与中国开战。原来,去年约定的时候,需要钤用国宝,彼此之间都需要费些手续,所以约定第二年换约。这一次,正是英法政府前来换约,正赶上大沽炮台设防,僧亲王派人阻拦,命令各国的船只都卸去军械,改由北塘进入。其他的使臣都服从命令,唯独英国军舰的舰长布鲁士不遵行,径直驶入大沽,摧毁了设防,竖起红旗。僧亲王看见如此情形,也下令戒严,把所有的炮台都对准了英军舰。不一会儿,英军舰就开炮射击,大沽炮台也开炮还击。只听见一声声闷响,竟然把英军舰打伤了两艘,其余的军舰也都逃走了。只剩下美国军舰改道行驶,换得了条约。这一场小胜利,让清廷内外争相庆贺了一番。咸丰帝还特意下旨,对守城的官兵将领进行嘉奖。这时的咸丰帝真是龙心快慰,觉得洋人被自己的威风所慑,应该不会再来了,就连签订的《天津条约》都可以不用再遵守,可以安安稳稳地在园内过逍遥日子了。

咸丰十年,是皇帝三旬的万寿,在正大光明殿,一班王公大臣以及亲王等,齐集殿前,恭贺大礼。只是那些外省的督抚、将军等特别颁发了诏谕,命令他们注重军事,不必赶来京师庆贺。礼毕,王臣醉酒而归。宫中照例还要有庆贺筵宴,各宫都要赐宴,懿贵妃满心欢喜地等着皇帝移驾前来,却眼睁睁地等候了多时,也不见皇帝踪影。直到挑灯时分,宫监带来一张皇帝亲笔写的信张:“明日上午,自贵妃以下,统统到圆明园领宴。”这让懿贵妃勃然大怒,几乎要怒形于色,但是转而却又嗤然一笑地说:“圣上弘慈,不问满汉,一体相待。无奈我却无福消受,这可怎么是好?”说罢,就令宫女收拾寝宫,睡下了。

第二天,咸丰帝早早地就来到了圆明园,由四春娘娘接驾。不一会儿各宫的娘娘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翩翩而来。谒过圣驾,与四春见了面,也都谈笑风生。满汉同席,也算是旷古罕见了。只是那懿贵妃却久久不到,等到午时,才有一个小宫监来报,说是贵妃偶染风寒,不能赴宴。咸丰帝听了,没说什么就下令开宴。美酒入肠,目见春色,这一边是北地胭脂,那一边是南朝粉黛。真是风采无双,飘飘欲仙。

只是,乐极生悲,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歌舞未终,鼙鼓之声又响。英国使者额尔金、法国使者葛罗又率领军舰进犯天津。咸丰帝想起之前击沉英军舰的事情,不以为然,只是命令僧格林沁严加防守,自己仍然沉浸在温柔乡之中。

几日之后,僧格林沁接连发来紧急军报:大沽炮台被英法军队夺去,提督乐善阵亡。咸丰帝都不以为然,只有亲王端华、尚书肃顺入园面圣,力主抚议。咸丰帝想了想说:“抚议也好!”于是,端华、肃顺马上召回僧格林沁,免得延长战火。可是,僧格林沁一退,英法联军随即攻陷天津,这让咸丰帝也开始焦急起来:一面派桂良赶赴天津议和,一面命令大学士瑞麟统领九千名士兵设防。谁知,桂良议和无效,防卫也筹备不足,英法联军从天津进犯,波及到河西。僧格林沁和瑞麟两战都失利了。咸丰帝急忙又派怡亲王载垣与桂良商量议和,又下旨诏令南部军队入京保卫圣上。但是,京师都是一连败仗,咸丰帝就起了北狩之意。

当时懿贵妃听闻了这个消息,暗自授令恭王奕率领满朝文武到圆明园中,请咸丰帝还宫,坚守京师。但是咸丰帝就是不从,暗中告诉四春娘娘整理行装,准备北狩。他又派了端华入宫,秘密地把后宫的妃子都接出来,到圆明园会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懿贵妃如何坚持,都不能阻止皇帝北狩的心,只好抱着皇子,随着端华,一起来到了圆明园。虽然不可过分夸大慈禧在咸丰朝政中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慈禧是咸丰所有的妃嫔中唯一通满汉两种语言的,也是唯一有行政经验的,她是后宫中当之无愧的智多星。她见马车行装都已备好,知道大势已去,也只好上舆,仓皇地随着皇帝北狩去了。同行的还有端华、肃顺,以及军机大臣等八九个人,以及一班宫监。

风光一时的皇室,就在那残阳如血的风景中,渐去渐远。一只乌鸦飞起,带走了最后一点光明。又是黑夜了。是凤凰总是要栖上枝头,慈禧缺少的只是机会,而这个机会从逃亡热河就已经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