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文学艺术概论
1.6.2.1 一、现代美学建筑艺术

一、现代美学建筑艺术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作为现代建筑方面的杰作而被载入史册,它在美学上的意义远不只限于建筑领域,它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因此,它不仅是法国建国100周年纪念碑,而且也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

埃菲尔诞生在一个军队文职人员的家庭里,母亲是一位能干的女老板。12岁入皇家中学学习,20岁考入中央工艺与制造学院,学习化学。毕业后因就业困难又不得不改行,入西部铁路公司当了一名桥梁工程师。在建造巴黎铁塔之前,他已经在法国、葡萄牙、秘鲁、埃及、罗马尼亚等地完成了几座铁路桥梁的设计,其中最著名的是建造在葡萄牙的杜罗河上、跨度达160米的钢拱桥,以及法国南部特吕耶尔河上、离水面120米、跨度162米的铁路桥。在这些工程中,表现出他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设想的非凡创造力以及缜密、精确的组织和实施才能。

“当艺术还在温习着旧日的梦想,保持着过去的公式,徘徊中途,懦怯迟疑,不时向过去回道返顾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却正在大步前进,探讨未知的境界,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获得了新的成就。这便是我们时代的特点和弱点——我是说,现代的工业反而距离现实的美更近一些。工业比艺术更加现代”。这是1889年埃菲尔铁塔建成时,面对一片聒噪,一位有犀利眼光的文学家米尔博(Octave Mirbeau,1850—1917)所说的一段话。历史证明,与当时赫赫有名的文人对铁塔的攻击相比,他的眼光是远大而且敏锐的。1887年,法国政府决定,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塔作为永久的标志。纪念塔的设计方案公开招标,在700多件参赛方案中,最后选定了一位桥梁工程师G·埃菲尔(1832—1923)设计、以钢架构建而成、高300米的铁塔。1887年1月铁塔正式开工,埃菲尔在现场开办了一座钢铁部件的加工厂,按照设计方案,把1800多件钢梁、105万颗铆钉,一一组装起来。1889年3月31日,铁塔完工,实际高度为293米,到1930年美国克莱斯勒大厦建成前的40余年中,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铁塔的底部由四个半圆形拱架支撑,形成优美的跨度曲线;四支巨足跨占巴黎两个街区,以42度角沿一条反抛物线的长弧向塔身集中,然后扶摇直上,直达塔顶;在距地面57米与115米处,分别建有餐厅、酒吧和商店,在276米处,有休息厅和了望台,可以观赏巴黎全景。底部到塔顶共1710级阶梯,后来又由美国奥蒂斯公司提供了沿曲线外降的玻璃外壳电梯。塔顶装有可以旋转的灯标,1889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那天,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将他刚刚发明的电灯安装在上面。站在距巴黎90公里的卢昂大教堂钟楼上,都可以看到它的光芒,人们一时叹为观止。1889年3月31日下午2时30分,在雄壮的马赛曲音乐声中,举行了铁塔的揭幕仪式,埃菲尔和政府首脑登上塔顶,将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升上顶端,礼炮鸣20响,向这座现代文明的伟大纪念碑致敬。但是,这座前所未有的离奇建筑也引起了许多怀疑、反对,甚至谩骂,连著名文学家小仲马、莫泊桑和音乐家古诺都表示抗议。他们把它叫做“一只钢铁的怪物”。现在,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现代审美观不但把士兵、旗帜、花朵……看作是具有欣赏价值的对象,而且把视觉元素本身——直线、曲线、结构、色彩……也当作具有欣赏价值的对象。这一点早在19世纪70年代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中,就已经得到过体现。同样在欣赏铁塔的问题上,小仲马、莫泊桑和古诺等人看到的是八千吨大大小小镰刀形的铁板叠成的“钢铁怪物”;而另外一些人则似乎根本不注意它是什么材料建造的,而只是从这个巨大的形体上看到了崇高的、和谐的美,和由此而产生的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