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文学艺术概论
1.3.1.1 一、意大利文学

一、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14世纪以后,新兴资产阶级经过同封建领主的斗争,在一些城市取得了城国的自治权。人文主义思想家、艺术家、诗人,无不热衷于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发掘、利用其中一切与基督教神学相对立的文化因素作为思想武器,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文艺的高度繁荣。人文主义文学除了先驱但丁以外,还有杰出的诗人彼得拉克和小说家薄伽丘。后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因遭到外族入侵,内部分裂,经济衰退,导致文学成就远不如早期,但仍产生了阿里奥斯托和塔索等著名作家。

彼得拉克(1304—1374)熟悉古代希腊罗马典籍,第一个提出要以“人学”来和“神学”对抗,号召人们从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叙事诗《阿非利加》(1342)讴歌罗马统帅斯齐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体现出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代表作《歌集》(1336—1374)是献给他的恋人劳拉的一部抒情诗集,收集了他一生写作的360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诗人冲破了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一扫以往把心爱的女子当作天使、偶像来赞美的神秘寓意写法,而是把劳拉当作有血有肉的美女来歌颂,具体描写她闪亮的眼睛、金色的发卷、甜蜜的微笑,体现了人文主义者所强调的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念。《歌集》用意大利俗语写成,风格清新,语言优美,特别是他采用的十四行诗体,在吸收“温柔的新体”诗派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到完美境界,以善于表现男女青年之间的浪漫恋情和追求人生欢乐的思想著称,因而为各国诗人所仿效,风行一时。

阿里奥斯托(1474—1533)的早期喜剧《列娜》《巫术师》等,以爱情和家庭生活为题材,讥讽贵族,同情平民。代表作长诗《疯狂的罗兰》(1532)以查理大帝和伊斯兰教徒的战争为背景,描写西方骑士罗兰与东方公主安杰丽加的爱情,以及罗兰因恋爱失败而发疯的故事。长诗贬斥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偏见,颂扬现世幸福,谴责外国对意大利的侵略,要求祖国的自由、统一与和平。作品将充满骑士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同现实生活事件编织在一起,使叙事与抒情、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严肃与诙谐融为一体。

塔索(1544—159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晚期的诗人。他的牧歌剧《阿明达》(1573)通过牧人阿明达与山林女神的爱情,赞美高尚品德和爱情的力量。长篇叙事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通过对信奉基督教的骑士同女伊斯兰教徒的恋爱故事的描写,宣扬了人世爱情战胜宗教偏见的人文主义思想。长诗对十字军统帅布留尼历史功绩的的颂扬,反映了诗人思想的矛盾:企图用历史上的英雄主义事迹唤醒意大利人民继承民族的光荣传统,反对异族入侵;但又渲染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客观上背离了宗教改革精神,显示出诗人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危机。长诗格调庄重,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感伤情绪。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出身于富商家庭,早年在那波利经商多年,熟悉商人和市井生活,这为他后来创作《十日谈》打下基础。1340年回到佛罗伦萨后,他曾积极参加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的政治斗争,拥护共和政体,反对封建贵族势力。

薄伽丘通晓希腊、罗马古代文学和中世纪意大利文学,是个博学的人文主义者。他曾翻译荷马作品和诠释《神曲》,写有《异教诸神谱系》和《但丁传》(1373)等学术著作。

薄伽丘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书信体小说《菲娅美达的哀歌》、传奇小说《菲洛柯洛》、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叙事长诗《菲洛特拉托》和《菲埃索拉的女神》等多种体裁的作品。其中,书信体小说《菲娅美达的哀歌》(1344)是仅次于代表作《十日谈》的著名作品。作者摆脱了古典和神话题材的模式,开始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小说用被抛弃的少妇菲亚美达自述的口吻,追忆当初幽会时的欢乐,恋人别有所爱后的痛苦,以及期望恋人回心转意的心情。写得细腻深刻,被称为欧洲最早的心理小说。

《十日谈》(1350—1353)是薄迦丘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叙写10名男女青年为躲避瘟疫,住在佛罗伦萨郊区一个风光明媚的别墅里所发生的故事。这些青年除了唱歌跳舞以外,每人每天各讲一个故事,作为消遣,住了10天,共讲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十日谈》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僧侣的贪婪、荒淫和虚伪。在薄伽丘的笔下,那些道貌岸然、大讲禁欲主义的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实际上却是无恶不作的淫棍、歹徒。有的神父冒充天使,诱奸信女,被人抓住,当众出丑;有的修士让一个农民在屋子里过禁欲的苦修生活,自己则乘机在隔壁房间里和农民的妻子寻欢作乐。作者甚至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罗马教廷,指出教皇、主教,直到神父、修士,从上到下都是爱钱如命的恶棍,贪图酒色之徒。教皇的驻地罗马根本不像“神圣的京城”,而是藏垢纳污之所,寡廉鲜耻之乡。充分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进步思想。

《十日谈》赞美男女之间的爱情,宣扬现世享乐。薄伽丘认为爱情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健康有益的正常感情,它不但带给人们愉快幸福,而且还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故事中一个原先智力低下的青年西蒙,后来获得伊菲金妮亚的爱情后,便出现了奇迹,爱情激发了他的聪明才智,使他钻研学术,成为才艺出众的年轻绅士、远近闻名的哲学家。

《十日谈》反对封建等级、门第观念,主张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绮思梦达郡主爱上了亲王的侍从,被她亲王父亲发觉,骂她不该挑中下贱的仆从。她却坦然反驳说:“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她认为她所爱的侍从虽然地位低下,却有大才大德,当得起一个“贵”;而那些有权势的满朝文武却毫无德性可言,只能是一个“贱”。作者在抨击封建等级观念的同时,又塑造出才貌双全、体魄健壮、品德超人而地位不高的商人、手艺人和仆人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要求人类一律平等的思想。

《十日谈》在100个故事中,塑造出不同身份而又各具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它那生动有趣的故事,通俗、精练的语言,以及故事中套故事的严整、新颖的框架结构,都别具一格,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对后代作家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