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文学艺术概论
1.3.1 第一节 人文主义文学

第一节 人文主义文学

为粉碎神权统治,资产阶级从被天主教会视作“异教”文化而加以排斥、扼杀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发掘可以用来跟封建文化相对抗的积极因素。他们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抨击教会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以现实主义精神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古代文学反对神秘的、奇迹色彩浓厚的封建文学;用古代形象生动、体态优美的雕刻、绘画否定形象呆板、缺乏生气的宗教艺术;用维护私有财产的罗马法来论证积累财富的合理性。再加上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携带古代珍贵文物逃到西欧,更促进了学习、研究古代文化的热潮。因此,14—17世纪初出现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掀起的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在于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流,具有以下思想特点。

(1)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人文主义作家抨击天主教会神化封建统治者,否定人权、扼杀人性的说教,歌颂人的力量、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的个性获得解放后可以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一切,而不必依赖上帝的恩赐。他们高唱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洋溢着新兴阶级对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念。

(2)否定禁欲主义,赞美现世生活。人文主义作家揭露教会主张清心寡欲、追求来世天国幸福的虚伪性和空幻性,宣称人来到人间就是要享受现世生活和爱情幸福。赞美爱情是幸福的源泉,能激发人们蕴藏的聪明才智。他们还公开声称“人人可以发财致富”,从而为资本的积累提供理论根据。

(3)批判蒙昧主义,颂扬文化知识。人文主义作家批判教会宣扬信仰而排斥“异教”文化的愚民政策,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依靠理性知识可以认识事物本质,改造客观世界。他们竭力主张用科学文化来培养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资产阶级“新人”。

(4)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建立中央王权的统一国家。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人文主义作家摈弃中世纪文学中宗教神秘色彩浓厚的象征、梦幻、寓意手法,继承希腊、罗马文学中“模仿自然”、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强调直接观察生活,具体、真实地描写现实世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他们注意从矛盾冲突和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莱特、朱丽叶。这些人物形象具体生动,血肉丰满,与以往封建文学中那些抽象、神秘、毫无个性可言的圣徒形象形成鲜明对照。在文学语言上,人文主义作家打破了封建教会制定的必须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代之以各国活生生的地方语言或民族语言。在文学体裁方面,人文主义作家打破悲剧和喜剧必须严格分开的沿习,写出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悲喜剧,使戏剧更符合生活真实。他们还以歌颂人间男女真挚爱情的抒情诗取代讴歌圣母式精神恋爱的宗教赞美诗,以反映人间生活的小说,排斥宣扬天国幸福、修道苦行的圣徒传和梦幻故事;以具体表现各国社会矛盾的民族戏剧冲击长期占领戏剧舞台的神秘剧、宗教剧。不少作家还在作品中加进幻想成分、夸张手法和展望未来的浪漫主义因素,使人文主义文学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文学表现生活的能力。

早在14世纪,人文主义文学就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意大利,产生了诗人彼得拉克和小说家薄伽丘。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文学进入兴盛时期,“七星诗社”的诗歌和拉伯雷的长篇小说为世人所瞩目。到了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学在西班牙特别是英国得到高度发展,进入繁荣阶段,产生了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家。他们分别在小说和戏剧领域写出了世界文学名著,为欧洲和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