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文学艺术概论
1.2.2.2 二、拜占庭艺术

二、拜占庭艺术

所谓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是指东罗马帝国的艺术。从君士坦丁时代开始,公元330—1453年。拜占庭帝国是宗教政治帝国,其艺术是为了荣耀基督,并表现其神奇而已。大体来说,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后,拜占庭的艺术则继续在希腊、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等地流行。

建筑:拜占庭建筑的中心结构是主穹窿,它控制整个建筑,并用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早期仍沿用“巴西利卡式”的教堂外,又发展出“集中式”。所谓“集中式”教堂就是采用穹顶,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典型代表作是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堡,532—537年查士丁尼时代),它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大厅,体积之庞大,使用材料之珍,装饰之华丽,都是空前的。经历了8至9世纪中叶的“破坏圣像运动”之后,教堂又发展为“十字形平面式”的建筑,今日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建于1063—1094年)可见其踪迹。有些地方的教堂,在精神表现上,有力求满足各阶层需要的形式。例如,威尼斯教堂上面的灯塔和圆球,是为渔民而作;莫斯科教堂更多彩多姿,如冰淇淋造型的屋顶,是为乡下农民而作(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

镶嵌画和壁画取代雕刻,成为教堂的主要装饰艺术。镶嵌画有二种倾向:一种是宣传神权思想,严格地服从教义,把耶稣画得像专制君主,如《全能的基督》(西西里蒙雷阿莱主教半圆室嵌画,约1183);另一种表现了人们的思想和愿望,把圣母画成为慈母,把耶稣画成钉在十字架受苦的贫苦人。这二种倾向一直持续地表现于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过程中。耶稣受苦难的造型很普遍,这在早期基督教艺术上是尽量避免的,此时的艺术(9世纪以后)已能将感情渗入宗教中去。例如索菲亚教堂发现的镶嵌画中的耶稣(约作于13世纪),已没有刻板和充满严肃的样子,而是带有温柔忧郁的表情,造型细腻,色调素雅。

手抄本插图以东方式的装饰色彩、风格化的形象处理和灿烂的金色背景为特征。它很像连环图画,内容表现圣经的故事,因当时还没有印刷术,而且文盲众多,所以用图画来教化之,如《大卫演奏竖琴》(取自君坦堡巴黎诗篇,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约950)。

雕刻:拜占庭艺术中大型雕像和最后皇帝的肖像一起消失,而石雕仅限于建筑上的装饰。小雕刻则继续把罗马文化传下去,只是缺少血肉的质感。拜占庭艺术观念影响东西方,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皆信仰基督教。拜占庭的建筑师、画师、镶嵌画工匠被各国竞相邀请传艺,同时把东西方各国艺术之长带回拜占庭和另外一些国家,对东西文化交流有贡献。

基督教改变了古代多神教信仰,信唯一的神,这种一元论的思想对犹太人一元论思想,近代的共产主义、弗洛依德性观念说产生了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