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文学艺术概论
1.1.2.1 一、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

罗马文学主要是指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5世纪的奴隶社会中期和后期的文学。在此以前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期的拉丁民族神话、传说、民间歌谣以及在农村演出的早期戏剧,大多失传。今天所见的罗马文学,主要是在借鉴、吸收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创作出来的。罗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一)共和国时期文学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始建于公元前510年,但由于前期的文学作品大多散失,因此,共和国时期文学一般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算起,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为止。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通过连年战争,不仅统一了意大利,而且征服了希腊、北非和地中海广大地区,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奴隶制国家。军事上罗马征服了希腊,文化上希腊却征服了罗马。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学,成为罗马人学习、借鉴的榜样,对罗马文学的发展起着巨大影响。

希腊神话传入罗马后,出现了罗马神和希腊神的混同过程。现在所见的罗马神话,无论是情节内容还是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都是从希腊神话中借鉴、移植过来的,只是把希腊神名改为拉丁神名,如神王宙斯更名朱比特,神后赫拉改称朱诺,智慧女神雅典娜叫做弥涅耳瓦,美神和爱神阿佛洛狄忒改名维纳斯。也有一些神仍用希腊原名,如太阳神阿波罗。还有一些神是罗马自己创造的,如两面神雅努斯、农神萨图尔努斯等。

罗马的其他文艺样式也是在希腊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罗马第一位诗人安德罗尼库斯(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04),是被罗马人俘虏的希腊奴隶。他第一个把《奥德修纪》译成拉丁文,还翻译和改编希腊的剧本,使希腊的史诗和戏剧在罗马生根开花。之后,罗马一些剧作家把希腊喜剧改编成自己的剧本,供舞台演出。由于罗马统治者压制民主,不允许戏剧抨击国家事务,因此罗马没有产生政治讽刺喜剧,而是继承米南德的新喜剧传统。罗马喜剧的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斯。

普劳图斯(约公元前254—公元前184)所写20多部世态喜剧,大多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以希腊社会为背景来反映罗马人的生活。普劳图斯从平民观点针砭社会陋习,嘲笑贪婪吝啬,肯定青年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赞扬奴隶的机智。《一坛黄金》把吝啬鬼欧克利奥害怕所藏的一坛黄金被人偷去,处处疑神疑鬼、坐卧不安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后来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据此写了著名喜剧《悭吝人》,塑造出阿巴公这个吝啬鬼的典型形象。普劳图斯的喜剧语言诙谐风趣,重视喜剧效果,具有民间喜剧生动活泼的风格。

泰伦斯(约公元前190—公元前159)是一个被释奴隶。他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了《婆母》《两兄弟》等6部喜剧,内容大多描写年轻人的恋爱以及由此引起的家庭老少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提倡以宽容互谅的原则处理家庭纠纷。喜剧风格严肃、结构周密、语言典雅。

(二)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文学

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特别是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神圣、崇高之义)称号的执政期间,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屋大维大力提倡文学创作,促进了具有独立民族风格的罗马文学正式形成。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的演说辞,是优美的古典散文;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8—公元前55)的《物性论》,是著名的长篇哲理诗。这一时期罗马文学最大的成就,是涌现出享有世界声誉的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

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是罗马最重要的诗人。出身于小土地所有者家庭,熟悉农村生活,受过良好教育,写有三部诗作。《牧歌》反映因内战失去土地的农民的怨愤,讴歌屋大维的振兴农业政策带来的希望,描写年轻牧人理想化的爱情和田园生活。《农事诗》讲述节令对农业的关系,传播农业和畜牧业知识。

《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史诗描写传说中的罗马祖先特洛亚王子埃涅阿斯在神的庇护下,率领幸存者逃离家园,在海上被风暴吹到北非迦太基,在那里与女王狄多相爱成婚,但神王朱比特要他去意大利重建邦国。他忍痛离去,女王绝望自尽。埃涅阿斯率领船队登上意大利海岸,拉丁姆国王友好地接待他,并把女儿嫁他为妻。这一决定引起早来的求婚者图尔努斯的妒恨,双方发生战争,众神各助一方,最后埃涅阿斯杀死对手。

史诗通过对罗马祖先艰苦创建国家的歌颂,影射当时罗马的统治者屋大维是神的后裔,罗马称霸世界是神的旨意,从而激发人们的公民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勇于为民族献身的爱国主义热忱。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爱神、美神维纳斯的儿子,具有罗马奴隶主贵族所期望的一切优秀品质。他敬爱神明,对集体忠诚,对人仁爱,有强烈的公民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还能压制个人欲望,服从创建新国家的神圣使命。

《埃涅阿斯纪》借鉴荷马史诗的艺术形式。前6卷模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在海上漂流历险;后6卷模仿《伊利亚特》,写主人公在意大利同图尔努斯的战斗。它也有荷马史诗那种崇高壮美的格调,布局和表现手法上也留有荷马史诗的痕迹,如采用倒叙手法和“荷马式比喻”等。但是,《埃涅阿斯纪》毕竟是体现拉丁民族特色的罗马史诗。它不再是对民间口头传说的加工整理,而是诗人独立创作的“文人史诗”;语言风格不再是质朴自然、明朗活泼,而是讲究辞藻,追求音律,注意庄重典雅;塑造人物形象从单纯描写外貌、动作、气势发展到深入刻画内心世界,向近代文学跨进了一大步。

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前8)生于获释奴隶家庭,曾在罗马和雅典学习文学和哲学。诗歌创作《讽刺诗集》《长短句集》和《歌集》嘲讽罗马社会吝啬、贪婪、淫靡之风,讴歌爱情和友谊。文艺理论著作《诗艺》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倡导的“模仿说”,强调诗人要熟悉生活,要到生活中去寻找题材,要重视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并提出“寓教于乐”的重要主张,对后代欧洲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的代表作诗体故事集《变形记》是一部希腊罗马神话传说汇编,包括250多个故事。诗人根据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鸟兽、花草、树木、星辰、石块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故事按时间顺序,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到罗马建国、凯撒遇刺变成星辰和屋大维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诗人通过叙写神和英雄的故事,曲折地讥讽罗马贵族的荒淫、暴虐,颂扬凯撒、屋大维的光辉业迹,赞美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变形记》想象丰富,情节生动,手法多样,成为后代欧洲作家选取创作素材的“神话辞典”。

(三)帝国时期文学

罗马帝国时期文学从公元1世纪中叶到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屋大维去世后,罗马帝国完全成为君主专制国家,奴隶主贵族的寄生性、腐朽性更加突出,战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严重影响了文学的正常发展。帝国时期文学的宫廷趣味、颓废倾向越来越浓,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的雕琢。后期由于基督教成为国教,世俗文学更受到教会文学的排挤,趋于衰落。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塞内加和阿普列尤斯。

塞内加(约公元前4—公元65)是罗马著名的悲剧作家。他思想上深受希腊斯多噶派哲学的影响,主张克制、仁爱和法治。所写9部悲剧,均以希腊悲剧为蓝本,影射罗马现实生活。《特洛亚妇女》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同名悲剧,描写特洛亚城沦陷后女俘的惨状,渲染悲观绝望、无力反抗的气氛,并通过人的惨死、鬼魂的出现制造恐怖和流血的场面。

阿普列尤斯(约公元124—约175)写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代表作《金驴记》是罗马保留至今的唯一完整的散文体小说。它取材于希腊民间传说,描写一个贵族青年误服魔药,由人变形为驴,辗转于不同的主人和地域,历尽艰辛,最后由女神复为人形。通过这一传奇故事,小说广泛地反映了罗马帝国外省的生活,多方面地揭示富人欺负、压迫穷人的社会真相。小说浓厚的浪漫色彩,深受后代欧洲作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