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
1.2.8.5 结  语

结  语

以上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知识分子与基督教的描述非常肤浅,只能管中窥豹般地观察一个时代的精神活动。这二十年的历史,中国学者如许纪霖等称之为“新的启蒙”,不过他们在分析现代性与主体性的时候,好像都忽略了宗教这一环。如许氏非常怀念《读书》杂志和《文化:中国与世界》所代表的文化沙龙,正好是刘小枫及何光沪等学者在这些刊物全面介绍西方基督教思想,导致了基督教研究的新局面。

时至今日“文化基督徒”已有第一代以至第三代之分,亦无可否认,基督教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基督教研究已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不过当基督教的信仰与研究在进入主流时,却面临在公共空间被边缘化的危险,令人不得不返回到何干之对20世纪20年代启蒙运动的评估。新的启蒙是否同样缺乏社会基础?是否同样分化而自我瓦解?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课题。

注 释

①本英语讲稿由李斯博士翻译,出版时略有删节。

②Vera Schwarcz,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Intellectuals and the Legacy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ondon/Los Angeles 1986,pp.12-13.

③“Introduction,”in Bei Dao,The August Sleepwalker,trans.Bonnie S. McDougall,Anvil Press Poetry Ltd.,London 1988.

④引自香港1985年8月号《远东经济评论》。

⑤卓新平:《原罪与东西方对话——一位中国人的观点》,载《宗教与文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⑥卓新平:《原罪与东西方对话——一位中国人的观点》,载《宗教与文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⑦卓新平:《原罪与东西方对话——一位中国人的观点》,载《宗教与文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