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考是快乐的
1.2.20 关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感想和建议

关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感想和建议

每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北京“图博会” )对出国机会不多的出版社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观摩国外图书、洽谈海外版权的机会。近几年,北京“图博会”版权洽谈的功能日益弱化,展示和宣传的功能更多了。例如,2009年度北京“图博会”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比往年要冷清一些,上年度“图博会”上和我社谈成版权的三家出版社就都没有来。

近几届的北京“图博会”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由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出版社和国外同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广泛,国内许多出版社已经不完全依靠“图博会”的形式和国外同行洽谈版权。因此,现在的北京“图博会”更多的是观摩和面谈签字。再者,参加北京“图博会” ,国内许多出版社不惜血本,精心布展,目的在于向国外出版社输出版权。在2009年度的“图博会”上,许多国外出版社对国内的图书就很感兴趣,主动上门接触和洽谈。国内一些大出版社也利用这次机会举行了多场签约会。第三,现在“图博会”展示和交流的功能正在增强,2009年度的“图博会”就举行了多次这样的仪式,有国内出版社的,也有国外出版社的,有些活动的规模很大,参加的贵宾规格很高。

通过几次参加北京“图博会” ,有下面几点感想和建议。

一、“图博会”这样的形式仍然是我们洽谈版权的重要机会。

北京“图博会”原本的主要功能,就是给国内的出版社提供洽谈版权的机会,而且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当时,国内许多出版社对版权贸易基本不熟悉,处在探索阶段,而且也不具备多次出国洽谈版权的经济实力。前几届的北京“图博会”国内出版社趋之若鹜,国外出版社的展台常常被围的水泄不通。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内出版社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版权贸易的需要,一些大的出版社开始主动走出国门,到国外参展,洽谈版权。如明天出版社近十年不间断、不换人参加“博洛尼亚国际少儿书展” ;接力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等每年都专门组团参加这个书展。最近,还有一些大的出版集团已经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设专门的出版办事机构。这些变化已经反映出北京“图博会”版权洽谈和贸易的功能很大地弱化了。但是,对像我们这样的出版社,北京“图博会”仍然是版权洽谈和贸易的主要途径。第一,北京“图博会”现在还是不出国就可以观摩国外图书、洽谈版权的最佳途径。2009年度“图博会”人气不旺,但是境外参展出版社近百家,图书品种也很丰富。如果准备充分,眼力到家,谈成版权还是很有机会的。第二,我们现在还处在版权贸易的初级阶段,探索和学习是第一位的。谈版权最重要的,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识别图书独到的眼力,是对图书内容深刻的理解和对图书市场发行潜力准确的把握。而这种能力的养成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目前“图博会”这种形式,对我们来说是成本最低的学习和实践的途径。因此,对现阶段的北京“图博会” ,我们要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对拟引进的版权图书更要多做市场调研,摸清市场行情,对市场未来的走势要有比较准确的预判;对感兴趣的国外图书,可以利用网络多观察,多了解,尽量掌握一些第一手的准确信息,为洽谈版权做好前期的“功课” 。

二、版权引进是我们当前重要的出版方式之一。

近几年,许多出版社通过版权贸易的方式大量引进国外优秀图书,迅速占领了市场,短期内形成了品牌效益,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这一现象在少儿出版社中表现的更明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外研出版社等。在民营图书公司中也有这样的成功范例,如和我们合作失之交臂的西安荣信文化公司,通过引进国外立体书版权,在国内出版界独树一帜,品牌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观察和多种途径对这些出版社的了解,有两个主要优势使他们下定决心大量引进版权图书。第一,版权图书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一般来说,版权图书都是已经出版过的,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影响文化越来越全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出版内容和形式的趋同性更加明显。从内容上看,除了很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和意识形态特点突出的图书外,其他中外图书的内容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形式上看,通过近几年的追赶,国内图书的形式已经和国外相差不多,有些已经赶超了。因此,经过国外市场检验,比较好的图书一般在国内也比较好销,尤其是少儿类图书、传记类图书和一些科技类图书。第二,版权图书有成本和时间上的优势。版权图书的成本比较有优势,一个优势是经济上,版权图书一般比原创图书版税稍高一些,有些可以持平。但是版权图书的质量都比较好。另一个是时间成本,现在出版时间是很重要的因素,时间优势有时是决定性的。一套几十本的版权图书,只要引进了,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推向市场,这是原创图书无法相比的。在这方面,版权图书是最有优势的。

原创图书是出版社发展的基础,是品牌形成的源泉。从宁夏出版业的现状看,原创图书规模和质量上的问题,是制约我们当前加快发展的“瓶颈”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改变现状。一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快原创图书选题开发和出版;另一方面,加大和加快版权图书的发展步伐,用版权图书弥补原创图书选题和出版的匮乏。从版权法律关系的角度看,版权图书就是一定时期内,图书出版权有条件的转移。也就是一定时间内图书出版权的主人变了。在一定时期内,只要我们持续地引进版权图书,保证在版权使用年限上不断线,版权图书是可以作为原创图书的补充的。

三、图书版权引进要有明确目的和长远规划。

从国内版权引进比较成功的出版社的经验和教训看,引进的目的性越强越有发展的持续性,长远规划越符合实际引进的效益性越明显。因此,对出版社而言,目的明确和长远规划是图书版权引进的两个关键因素。先说目的性。从行为学的角度看,目的是行动的内在动力。目的性越明确,内在的动力越强烈和持久。版权引进也是一样。实践中,目的不明确,编辑和出版社引进版权必然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打算,形不成规模效益和持续发展。再说长远规划。市场经济不排斥规划,而是越来越重视规划。对图书出版尤其如此。版权引进是一定时间内出版权的转移,权利的回归是必然的。这个特点决定了版权引进长远规划的重要性。在引进上,要充分考虑版权转让的时间和范围,要周全地处理好同类版权的延续性和替代性,还要明确被引进出版社的出版特点和发展前景,国家对版权引进的大政方针和措施等,这些都要用长远规划来体现和规定。因此,对引进版权工作,目的性一定要明确,不是权宜之计的对付,不求一时一事的短期成果,而是要作为选题和出书品种的重要补充。有了这样的目的,就要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长远规划,通过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按照既定的要求,逐步积累,积少成多,使引进版权图书逐步形成规模和品牌。

四、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制约我们版权引进工作的“短板” 。

北京“图博会”对我们这些不经常接触外版图书的人来说,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琳琅满目的外版图书暂且不论,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差异已经使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想看、想听都不能随心所欲,有了这个差异,谈版权的难度可想而知。在谈版权的过程中,不懂外语的编辑,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要了解的信息,要通过两道“翻译关” ,第一步要先把自己的意思告诉翻译人员,翻译人员再把这个意思翻译给外方人员。这样复杂的过程,编辑想表达的意思“衰减”的程度可想而知。有些编辑很努力,但是由于缺乏语言沟通工具,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版权图书要有突破,首先要解决好版权专业人才问题。从实践看,版权人才至少要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熟悉图书和出版,二是外语要过硬,尤其是口语要过硬。这就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特点主要在“复合”上:出版方面,熟悉出版政策和管理规定,了解出版社的发展战略和本身条件,尤其对书的特点和发行潜质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另外,外语还要过硬,就是要求现场对话,能够随心所欲的、比较准确地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把对方的意思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人才,各个出版社都视为“宝贝” ,争夺的很激烈。对于我们这样的出版社,可以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两条路子来解决版权专门人才问题。“引进”办法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人才马上可以用,但是这样的人才流动性大,容易“跳槽” ;“自主培养”的人才容易留得住,也熟悉本社的情况,不足之处主要是过程太长,没有三五年时间很难做到。

目前,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已经加盟中国出版集团,借助对方的人才优势是最现实的选择,对于解决我们版权专门人才的“短板”问题相对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