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辑室考核和奖金分配的几点想法[1]
一、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1.出版社属于“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自身经营性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教材和教辅的收入,另一部分是本版书的收入。两者在出版社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十几年来变化不是太大。近几年随着教材出版发行政策的变化和本版书发行的进步,比例大致是三七开。2.教材和教辅的收入主要是“政策性”收入,是由教材和教辅出版发行的“垄断性”所带来的。所以,教材和教辅的经济效益出版社全体员工都应当享受。这是出版社奖金分配的重要来源,也是奖金分配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点。3.本版书的经营收入。也分为两块,一部分是本版市场书的发行收入,另一部分是自费书的收入。这两部分的比例基本是倒三七开。由此可见,本版市场书在出版社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本版书的收入和教材教辅的收入相比不占主体,但是它是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二、奖金分配的指导思想和方式。
从近几年奖金分配的结果看,虽然也强调向出版一线倾斜,强调要拉开分配档次,但是实际操作基本是“大锅饭”式的分配。主要表现在出版一线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分配档次没有拉开,更突出地表现在行政综合部门和出版一线的分配依据和差距基本没有区别。这充分说明分配的指导思想就是“平均主义”占主导,奖金的“福利”色彩还很浓重。分配的方式主要是以“平均奖”为主,编辑和发行部门再计算几乎是完成全部成本后的提成,行政服务部门再计算全勤奖和各种奖励。“平均奖”占据了全部奖金的很大部分,一般可以达到80%到90%。
三、奖金分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从奖金的来源看,教材和教辅的收入出版社全体员工都应当享受,不该把编辑和发行人员排斥在享受的范围之外。从现行的奖金考核体系看,编辑的经济指标不是以职称为考核标准,而是包括工资、奖金、税收、各种费用等(几乎是个人的全部成本)。这样,编辑基本上是自己的费用靠自己收入来支付,通俗地讲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把编辑排斥在享受教材教辅的收入之外,最大的弊端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出版社非编辑人员的大量膨胀,几乎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教材教辅的收入,出版生产力的再投入一再停顿,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从分配方式看,制度设计不科学。出版社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应该最大限度扩大“自收”的范围和人员,减少“自支”的范围和人员。这样才能“收”“支”平衡,进一步做到“收”大于“支” ,推动事业发展。但是,近几年的情况是,“自收”的范围和人员变化不大,具体看编辑人员总体有所增加,本版书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是教材和教辅的收入大量“缩水” 。“自支”的范围和人员在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的范围和规格也在不断扩大和提高。“自收”和“自支”的不平衡是出版社当前分配中的突出问题。3.考核和奖金分配没有区分不同情况,而是“一刀切” 。从图书生产效益的可变性上看,出版社主要分为消耗效益和生产效益两大部门,简单看,也就是“收”和“支”两大部门。这样的不同部门应该设置不同的考核机制和奖金分配方式。例如“收”的部门重点在于“开源” ,最大限度的创造效益;而“支”的部门要把考核的重点放在“节流”上,通过“节流”来实现效益的增加。但是,多年来出版社一直实行同一套考核机制考核不同的部门,失去了可比性,使不同的部门都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四、几点具体建议。
(一)奖金分配应按照规定执行,不能随意改动规定。“程序正义”是法律上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它说明程序和实体法一样重要。具体到一个单位的规定执行上也是如此。规定的内容不错,但是如果程序出了问题,也会使内容得不到很好地执行。为了规范奖金分配,宁夏人民出版社专门制定了《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室及编辑人员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并以正规文件下发,要求遵照执行。在这个文件中,对编辑室和编辑个人的工作指标、考核制度、创利指标和奖金分配的激励机制都有很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近两年的考核和奖金分配中,这个文件执行得很不好。许多关键的东西都改动了,而代之以人为的解释,而且这样的解释还是在事后。例如,根本性的改动就有以下两点:1.在2006年的考核中,按照文件要求,“编辑室总量完成全年创利指标后,足额发放综合奖” ,而且在文件中创利指标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是在年底考核时,这条规定被人为地解释为,不完全按创利指标考核,而要按照所谓的“编录经费”进行考核。使编辑室和编辑措手不及,在事前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执行。编辑室的意见很大。2.到2007年考核中又在上述文件之外,突然提出所谓的“2006年和2007年编辑室编录经费滚动考核”的办法。虽然编辑室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这个规定仍然在执行。这两点改动都是执行文件的程序出了问题,从而影响了文件内容的执行。年度考核和奖金分配既是对编辑室和编辑个人全年工作的评价,更是编辑室和编辑安排全年工作进度的重要依据。这样随意改动正在执行中的正式文件,既是对文件权威的不尊重,也给编辑室和编辑的工作造成了极大被动,使编辑室无所适从。
(二)考核内容和奖金分配的依据要科学,有利于事业发展。出版社具有很明显的企业性质,而且已经提出“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进行管理” 。企业考核最重要的是“投入产出比” ,是考核资金使用效率。例如一定规模的资金产生了多大的效益;相同规模的资金产生同量的效益,资金流动的速度;资金流动的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对比分析,自有资金的使用和融资能力的拓展等是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我社现行考核中,“编录经费”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既不是“投入”的全部内容(例如图书生产的直接成本没有完全进入),还有一部分和成本的构成也没有关系(例如奖励性收入)。突出的是现行的考核办法对编辑室资金使用基本没有考核,只是把资金投入所形成的利润和“编录经费”进行对比,没有反映出多大规模,多长时间的资金使用和这些资金所产出的利润进行有机关联考核。这样考核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生产部门盲目追求投资,依靠扩大投资增加效益。具体表现在大量使用资金,在途图书数量扩大,图书发行码洋和图书实际销售收益不成比例,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销售渠道上。简单地看,就是把盈利的拿出来考核,把不盈利的放在了库房。长期如此,必然使资金使用效率下降,造成资金大量沉淀,形成更多的库存。
(三)考核内容和奖金分配依据要从我社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第一,本版书出版是出版社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也是我社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本版书中,市场书是“重中之重” ,自费书虽有短期效益,但不是出版的主攻方向。因此,对编辑室出版的市场书要大力提倡,给以更多的激励。在出版社的上述文件中,对这一点有具体规定,“经批准,编辑室运作的市场图书(含版权类图书),财务核算后确认无亏损(收回成本或盈利),视市场化情况计算市场运作工作量(每种不超过一万元)” 。这条规定对编辑室运作市场图书很有鼓舞,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不给以落实,对编辑室运作市场图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挫伤。第二,奖金不应全部含在编辑室的考核费用中,而主要是出版社对编辑室和编辑的奖励。按照出版社的上述文件,编辑室和编辑完成任务考核指标,给以基本奖励;任务指标之上的超额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给以超额奖励。这条规定在实际中没有执行。第三,当前我社本版书,尤其是本版市场书的出版很艰难,对出版这样的图书在政策上应给以扶持。例如应减免各种税的负担。现在,编辑室在印刷款、管理费等项目上承担了全部税的费用。这些负担,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例如有一些税负是“先征后返”的,但是征收由编辑室承担,但是返还却没有给到编辑室。有一些是应减免的,既有政策上的减免空间,也可以为编辑室出版本版书创造条件。
【注释】
[1]这是关于出版社还处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状态下,对编辑室考核和奖金分配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