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1.1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长俊.江苏文化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陈书禄.江苏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许伯明.吴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王桂芳.金陵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蔡葵.楚汉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潘宝明.维扬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王友三.吴文化史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8] 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江苏老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 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江苏老街与历史街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0] 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1] 宋林飞.蓝皮书2008: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2]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省综合省情地图册[M].南京(内部用图,2008年版)

[13] 安宇.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4] 吴恩培.勾吴文化的现代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5] 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风俗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16] 严其林.京口文化刍议[J].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17] 沈启鹏.南通城市文化特色研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8] 罗宗真.吴地文化研究之我见[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9] 许辉.六朝文化与江苏文化大省建设[J].江苏地方志,2003(3)

[20] 梁霖.南京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如何打好“明文化”旅游牌[J].南京社会科学,2004(5)

[21] 李宗植.发挥江苏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3(4)

[22] 沈立人.弘扬长江文化振兴长江经济[J].中华文化论坛,1997(1)

[23] 朱黎霞,陶忠元.浅谈江苏南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3)

[24] 蔡健,杨海平.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3)

[25] 沈山,安宁,戴先杰.1980年代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前瞻[J].经济地理,2005(3)

[26] 安宇.淮海文化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J].人文地理,2001(4)

[27] 陈军.吴文化研究的反思[J].东南文化,1999(2)

[28] 高燮初.大吴文化研究纵横谈[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9] 王文钦.太湖流域先吴文化琐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30] 汪长根,王明国.论吴文化的特征[J].学海,2002(3)

[31] 董楚平.吴越文化概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

[32] 王赓唐.提高理论水平,改进研究办法[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3] 叶文宪.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吴地的居民变迁与文化转型[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34] 刘海鸿.淮扬菜——富有诗情画意的饮食文化[J].烹调知识,2003,(9)

[35] 陶文台.中国菜系和宫廷菜[J].烹调知识,1988(8)

[36] 陈忠明,邱杨毅,胡国建.H型架构下的淮扬菜体系[C].淮扬菜发展创新论坛论文集

[37] 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J].地理学报,1994,(3)

[38] 郑昌庄.论我国菜系的区域性和超区域性[J]中国烹饪,1996(7)

[39] 邱庞同.扬州菜肴发展史概述[C].淮扬菜发展创新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