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1.9.2.3 三、 南通市

三、 南通市

(一) 农业

全市耕地总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明以后,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上世纪上半叶,县县种棉,形成规模,并“纺之为纱,织之为布”,为现代南通纺织工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使南通纺织业获得“母亲工业”美誉。南通市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全市有100多个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70多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通正以现代城郊型、外向型高效农业体系为目标,向着农业更高层次迈进。

(二) 工业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张謇在此兴办纺织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轻纺为主体,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电力、船舶、冶金等多门类相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中纺织业基础雄厚,是中国12个纺织品出口和10大服装出口基地之一。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船舶修造等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一批中外合资精细化工项目,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形成了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南通远洋船务有限公司为骨干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修、造船基地。建筑业是南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南通建筑队伍以其精湛的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建筑铁军”。目前,全市建筑企业有556家,其中国家一级资质企业18家,从业人数52万,建筑施工队伍分布在43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历年累计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32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三) 第三产业

南通服务业发展迅速,是新兴的商贸物流城市。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85个,其中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市场65个,超10亿元的市场8个。南通是长江下游最大的化学品、液化气、散货、粮食、饲料、食糖、棉花等重要物资和进口商品的仓储、中转集散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初具雏形。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增势强劲。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39.48万人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

南通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以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的宣传为重点,挖掘近代旅游资源,提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概念。南通市区开发了“一人一城一山一水一校”的旅游资源组合,即:一人为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一城为近代第一城南通,一山为佛教寺院狼山,一水为老护城河濠河,一校为在南通医学院、南通师范学院等基础上新组建的南通大学。

(四) 交通

南通利用得天独厚的沿江达海的地理位置资源,已基本形成以南通港群为前沿的水、陆、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

航空方面,南通兴东机场、如皋机场和启东直升飞机机场构筑了南通与外界的空中通道,已开通到北京、大连、广州、深圳、青岛、厦门等航线。铁路方面,新长铁路南通段和宁启铁路都已建成通车。公路方面,全面实施“四横五纵一环”公路建设规划,初步形成市县互接的高等级公路网。204国道、328国道和宁通高速公路纵横全市,通沙、通常、海太、崇海四座汽渡贯通大江南北。

2007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江苏南通与苏州之间的跨长江公路大桥已经贯通,苏通大桥全长7600米,其中双塔斜拉桥主跨1088米,通航净高不小于62米,净宽不小于891米,能满足5万吨级海轮和第四、五代集装箱船全天候通行,大桥和接线公路均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南北接线全长约32.2公里,为世界第一斜拉桥。大桥北连宁启高速公路,南接沪宁、苏嘉杭和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是国家沿海公路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通大桥的建造,缩短了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距离,使南通直接进入上海经济圈,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南通和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南通市滨江临海,拥有230公里江岸线、206公里海岸线,其中可建万吨级码头的长江岸线30多公里,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海岸线40多公里,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南通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9座,5万吨级码头4座,现与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并开通南通至香港、日本、韩国的三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南通内河运输十分发达,与京杭大运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