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1.8.1.1 一、 地理环境

一、 地理环境

徐州、宿迁、淮安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黄淮平原东南部,北界山东,西邻安徽,东临盐城、连云港,南连扬州、泰州,全境内地形以开阔坦荡的平原为主。

三市中西北端是徐州市,境内大部为平原,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其中贾汪区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拔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三市中居中的是宿迁市,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米,最低点海拔2.8米,平原高程在3~25米之间。废黄河斜穿全区,河床隆起,两侧呈缓坡延伸。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通航里程达897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淮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宿沭一级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

三市中位于东南端的是淮安市,境内地势平坦,平原广袤,沃野绵延,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淮安市大部属里下河水乡,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近三分之一为水域面积。其中包括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以及烟波浩渺的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还有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河流在境内纵横贯穿,连湖通海。

全市耕地面积384230公顷,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滩涂近7万公顷,水产资源丰富,其中洪泽湖大闸蟹、大青虾、鳜鱼、白鱼、甲鱼、鳝鱼等远销国内外。淮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盱眙凹凸棒土、石灰岩、白云岩,金湖的石油与天然气,楚州、洪泽的岩盐等,这些矿产储量比较大,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特别是岩盐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1300亿吨,年产真空盐50万吨。

从整体上看,徐淮文化区处于黄淮平原,这一平原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的南部,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地形平坦,仅徐州地区略见小丘。西部和南部山麓平原,海拔大多在80米左右;中部平原,海拔多在35~80米之间;东部滨海一带,海拔仅2~3米。平原中多低洼区,湖泊众多,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带。山东丘陵的西部和南部边缘,著名的京杭运河将这些湖泊沟通,并成为中国南北水路交通要道。历史上黄河在平原上多次泛滥改道,从兰考经商丘、徐州到淮阴的黄河故道两侧多沙地、沙丘,面积约6000 平方公里。1949年后,在淮河上游已建成大中小水库近5000 座,在中游利用湖洼地修建蓄洪、滞洪工程,下游开辟入海、入江通道。现平原上河渠纵横,涵闸密布,稻麦两熟,农作物主要为小麦、杂粮、棉花,为中国重要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