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1.6.5.4 四、 工艺

四、 工艺

吴地工艺门类齐全,为全国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吴地工艺美术的品种达12 大类,近 100种之多,几乎涵盖了中国工艺的所有门类,其中苏绣、宋锦、缂丝、紫砂陶器、惠山和虎丘泥塑、檀香扇、常州梳篦、桃花坞木版年画等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绝伦的工艺技巧闻名于世。

1. 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州木版年画始于明代,与天津杨柳青并列为南北两大年画中心。早期的民间年画以手绘为主,但桃花坞年画是以木版印制的,一般采用水印套色,经过起稿、刻版、印刷三道工序,由画师和刻版师、印刷工合作完成。桃花坞年画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既有适度夸张、色彩鲜艳、装饰性强、乡土气重的传统手法,也有讲究焦点透视,强调明暗对比的西洋手法。

年画用于年节时的装饰,反映人们的喜悦欢庆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因此年画都带有鲜明的喜庆内容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是纳福迎祥、驱鬼避邪、戏文故事、民俗生活、风景名胜、仕女娃娃、走兽花鸟等。在形象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2. 苏州刺绣

苏绣在图案、针法、色彩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以其“精细雅洁”而闻名天下,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绣”。

苏州刺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就以刺绣服饰作为礼仪国服。至宋代苏州刺绣逐渐以技艺精细、形象生动而闻名。虎丘云岩寺塔和瑞光寺塔发现的北宋刺绣经帙,是苏绣现存最早的实物。自明代起苏州设官办刺绣作坊,专为朝廷绣制包括帝王袍服在内的官服图案。清代的苏绣品种更为繁多,技法也更为娴熟。始于宋代的双面绣在刺绣业中独树一帜。双面绣能在一次操作中完成双面相同的画面,因而艺术品位较高。在苏绣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批著名的艺人。清末民初的沈寿,吸收了西洋绘画的表现技法,创造了有明暗关系变化的仿真绣,还创办传习所,著书立说,有《雪宦绣谱》传世。清末民初无锡刺绣艺术家华璂、薛芳等在上海传徒教习,推进刺绣艺术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绘绣科主任杨守玉教授,在苏州传统针法基础上,吸收西洋绘画长处,创造了乱针绣,丰富了苏绣针法。

3. 苏州宋锦

宋锦是织锦的一种。苏州宋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我国三大名锦,驰名中外。宋锦织造工艺始于隋唐,至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称“宋锦”。宋锦在苏州、杭州、湖州等地均有生产,尤以苏州生产宋锦名声最为显赫。宋锦在古代主要用于宫廷服装和装裱书画。宋锦的特点是色彩柔和典雅,艳而不火;纹样复杂,繁而不乱。图案大多以规矩的几何纹配以各种动物、花卉纹样,常用的有方胜纹、球路纹、龟背纹、柿蒂纹、四合纹等,形成自然的空间分割、直曲对比,再配以古朴、浑厚、淡雅的灰色调,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宋锦可分为大锦、小锦、盒锦。大锦又称重锦,质地紧密丰厚、花地分明,盒锦质地轻薄细洁,小锦质地有淳厚、轻薄两种。

4. 宜兴紫砂陶器

宜兴紫砂陶器的生产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仍盛烧不衰。紫砂陶器是用紫砂泥制作的无釉陶器。紫砂泥有紫、绿、红三种,是质地细腻、可塑性很强的天然黏土。它深藏于宜兴山中的岩石层中,经陈腐、粉碎、过筛、加工拌和并经真空炼泥后,有了理想的可塑性。加工方法以泥片镶接的手工成型为主,经1100~1200℃氧化焰烧成。宜兴紫砂以其优良的质地、精湛的技艺取胜。造型千变万化,饰以文字与纹样,集书、画、篆刻等艺术门类于一体。装饰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要求简练大方,色泽古朴。由于紫砂陶器不施轴彩,故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最适于制作茶具。用紫砂壶泡茶,能长久保持茶的色、香、味。因此,紫砂壶在宜兴陶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享有“世间茶具紫砂为首”的美誉。紫砂壶的造型有几何形和仿生形两大类。几何形的有圆器和方器;仿生造型是仿自然形态的造型,称为“花货”。

5. 吴地泥塑

吴地泥塑历史悠久。唐代吴郡(今苏州)人杨惠之被称为古今第一泥塑大师,他的泥塑佛像可与画圣吴道子的画媲美。明清以后,无锡惠山泥人名扬海内。清乾隆帝南巡至无锡,看到艺人王春林塑的几个装饰锦片和金箔的泥孩儿,大加赞赏,从此惠山泥人声誉日隆,成为中国泥人的代表。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就是以模具印坯、批量生产的儿童玩具,也叫耍货,最著名就是“大阿福”,还有“花囡”、“皮老虎”、“老寿星”等。细货是手捏戏文,是惠山泥塑艺术最成熟的品种。惠山泥人的特点是绘塑结合,所谓“绘七塑三”,色彩浓重,对比强烈。“大阿福”是一对丰满、健康、活泼、可爱的胖娃娃,是根据“阿福降狮”的民间传说创作的。据说从前惠山上有一种妖狮专食小孩,凶猛残暴,人人害怕。后来上天来了两位名叫“沙孩儿”的神仙,以高明的法术降服了妖狮,为民除害。为了感谢他们,百姓塑造了“阿福”形象家家供养,以祈平安幸福。“大阿福”为一男一女,身穿梅花五福袍,怀抱金毛大青狮,带着微笑,人见人爱。无锡惠山泥人名家辈出,以清王春林最为有名,另有周生观、丁兰亭等著名艺人。此外,苏州虎丘泥塑也很有名。

6. 常州梳篦

梳篦(古称“栉”)是木梳和篦箕两种洁发用具的合称,与簪、髻、钗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有“宫梳名篦”之誉。常州以出产梳篦闻名于世,自古就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说。常州梳篦始自战国,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常州梳篦选材精良,工艺讲究。制作一把木梳需28道工序,一张篦箕更要72 道工序。木梳一般以黄杨、楠木、枣木等优质木材为原料,篦箕则以质地坚韧的毛竹“竹青”或牛骨做原料,采用雕、描、刻、烫、嵌等五种工艺。式样图案设计精巧,用火绘刻制,题材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名胜古迹、历史故事、仕女、戏剧脸谱等。火绘,又称火笔画或煽刻,是用烧红的铁笔在梳背上刻画,技艺高超的能烫绘出浓淡,产生毛笔勾画皴擦的韵味。精美的工艺使其赢得了“常州梳篦甲天下”的盛誉,畅销海内外,受到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喜爱。

除了上述精品外,吴地还有许多其他的著名工艺品,如苏州缂丝、苏式家具、檀香扇、湖笔、裱画工艺、剪纸、风筝、灯彩、蓝印花布、水乡妇女服饰、玉器、牙雕、红木雕刻、竹雕、仿古石雕、砖雕、核雕、瓷刻、美术瓷、编织、绣衣、绣鞋、丝毯、戏剧服装、金银首饰、铜锡器、工艺画、乐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