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1.2

陈书禄

我国关于区域文化的思想,源远流长,其中以《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隋书•地理志》等最引人注目。《史记•货殖列传》将全国分为关中、巴蜀、三河、燕、齐鲁、梁宋、越楚等七个民俗及文化区域。不仅如此,又在较大的民俗及文化区域中采用“再分法”。例如将楚越民俗及文化一分为三:西楚、东楚和南楚。全国的“七分法”,是以自然地理为主考察民俗及区域文化,可谓“因地制宜”;越楚文化的“三分法”,是因“俗”而异强化区域中民俗及文化的特点。这种反映民俗及区域文化的“多分法”,也被《汉书•地理志》和《隋书•地理志》所沿袭。《汉书•地理志》在《史记•货殖列传》“七分法”的基础上有所扩充,将全国分为秦地(包括巴蜀)、魏地、周地、韩地(包括郑国、陈国)、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卫地、楚地、吴地、粵地等十三个民俗及文化区域。《隋书•地理志》则以行政区域来考察民俗及文化,分别论述了雍州、梁州、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等的区域民俗及文化。如此运用“多分法”,在民俗及文化的考察上体现了“一”(共性)与“多”(许多个性)的辩证统一。汉代或隋代民俗及文化的“共性”,正是存在于“多”区域民俗及文化的“个性”之中,而“多”区域民俗及文化的“个性”,又表现了汉代或隋代民俗及文化的“共性”,并且体现了汉代或隋代民俗及文化的丰富性。应该说,在民俗及文化考察上力求“一”与“多”的辩证统一,是《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等最显著的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是通过“多”区域民俗的考察来把握时代(汉代或隋代)民俗及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将相同时代(汉代或隋代)不同地区的民俗及文化互相比较,于同中见异,于异中见同。

《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隋书•地理志》中有关区域民俗及文化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对于我们考察江苏区域文化颇有启发。

江苏,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概念。江苏省的得名,始于清代康熙六年(1667),省名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组成。行政区域与文化区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江苏建省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江苏区域文化却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有鲜明的特点。探讨江苏区域文化的特点,首先要弄清江苏文化在中华大文化中的定位问题。人们往往认为,在中华历史上形成了两大文化圈,一是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和台湾、海南岛以及香港诸岛以及散布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为海洋文化圈,二是其他的内地大陆为大陆文化圈。江苏正处在这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根据传统的看法,中华文化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文化,江苏正处在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由于江苏文化处在“两个交汇点”上,因而形成了江苏文化的主要特征:交融性、互补性和开放性、创造性。其中“饭稻羹鱼”的“水”性尤为突出。《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遂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蓄而多贫。”《汉书•地理志》中也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苽蠃蛤,食物常足,故呰窳偷生,而无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这说明:包括江苏在内的江南地区有“火耕水耨”、“饭稻羹鱼”的传统,也就有了水文化和“水”性民俗。

在中华文化的大范围之内,江苏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颇有特色的区域文化。而在江苏传统文化的范围之中,又可以用“再分法”分为五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一是吴文化,吴文化是水文化,具有清新的水的气息,柔美的水的风格,鲜活的水的灵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等文化特征;二是金陵文化,“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文化中是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相互并存,其主流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进取精神、争胜意识和爱国主义;三是徐淮文化,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显然,徐淮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英雄主义为主流的“楚汉雄风”;四是维扬文化,维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又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文化特征;五是苏东海洋文化,其中充满着青春活力,较多地体现了海洋文化的开放意识。我们要弘扬江苏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努力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体现实践性和时代性。当前,应该在弘扬江苏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大力推动三大都市文化圈的发展:一是优化金陵文化与维扬文化,大力推进南京都市文化圈的建设;二是优化吴文化,大力推进苏锡常都市文化圈的建设;三是优化徐淮文化,大力推进徐州都市文化圈的建设。将建设江苏三大都市文化圈与三大都市经济圈同步推进,可以大大促进江苏经济强省与文化大省协调发展,可以大大促进江苏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

江苏区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也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汪小洋、周欣等教授、老师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融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编著《江苏地域文化导论》这本教材,努力推动文化教学内容的创新、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将在今后的文化教育乃至弘扬中国文化及江苏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中大大地发挥作用。

(本序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