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实训教程
1.6.1.2 5.1.2 基本知识要点

5.1.2 基本知识要点

1)智力的概念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认为: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是智力的3个基本要素。

(2)智力是一种学习的潜在能力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就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代表智力水平。

(3)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儿童认识的发展就是个体对环境适应的逐步完善和日益智慧化的过程。

(4)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与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对智力的定义反映了这种认识。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一个假设的结构,它是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并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整体能力。朱智贤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抽象的概念,离开智力测验几乎无法了解智力的含义。例如,弗里曼(F.W.Freeman)指出,智力就是运用智力测验所得到的东西。

总的来说,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5个基本要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的这种观点可理解为:

(1)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2)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3)智力不是上述5种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5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4)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2)智商的含义

智商常被人们叫做“IQ”,是英文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缩写,智商的全称是“智力商数”。智商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其公式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乘以100,即:

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假如一个孩子今年12岁,他完成了15岁儿童应答的题目,则其MA为15,CA为12,IQ为125。在未经挑选的人群中,智力平均数为100。因此,智商接近100者称为智力正常,智商130以上者称为智力超常,智商70以下者称为智力落后。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5个基本要素,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

3)智商的特点

智商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智商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下,智商可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可因疾病、营养不良、恶劣的环境及教育不良等而使智商下降。由于智商是基于智力年龄的得分,当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智力不再增长时,年龄仍在增长,这时智商便不再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