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生存的基石:地球
1.4.3.1 1. 旱灾

1. 旱灾

通常来说,旱灾是一种由于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而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等。在我国,人们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的现象,称为受旱,而当农作物因受旱减产三成以上,则称之为旱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就是我们常说的易旱地区。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人们把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

据统计,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区来水。若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

img174

干涸的大地

中国大部分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因而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这一地区为我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伏旱和伏秋连旱;而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等地,则常年存在干旱现象;西南地区,主要是春夏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如四川东部经常出现伏秋旱;此外,华南地区的旱灾也时有发生。

img175

干涸的河流

img176

img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