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
1.2.6.5.5 6.5.5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6.5.5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始,需要经过分析、设计、实施才能投入运行,并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修改和维护,当该系统不能适应需要时就要被新的信息系统所取代。这个从产生到被新系统取代的过程被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最常用的开发方法就是生命周期法,也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该方法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并且当且仅当上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通过评审后,才可以启动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系统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对新系统开发进行可行性论证,当确定可以开发新系统后,再从总体角度出发规划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定出开发计划,并撰写系统规划报告。

系统分析阶段是新系统的逻辑设计阶段,是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系统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调查,详细分析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将这些分析结果以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图表工具表达出来,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并撰写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设计阶段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结合计算机的具体配置设计各个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即具体选择一个物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并撰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购买和安装设备,编写程序,录入数据,培训用户,测试系统和系统转换调试等,并撰写系统合作说明书。

信息系统交付使用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此后就进入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日常运行进行管理,记录和评价系统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修改和扩充,并对新系统作出评价分析报告。系统维护是为了适应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对系统所进行的修改———它包括系统功能的改进和解决系统在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

生命周期法是一种比较严格的开发方法,其优点是开发出来的系统整体性比较好,功能比较全面,但也具有开发周期长、灵活性差、系统维护困难等缺点。原型法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发出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供用户使用,然后再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修改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但原型法也存在整体性差、不适合开发大系统等缺点。通常对于系统需求不太明确、技术上不太复杂的小系统可以采用原型法开发,而对于系统需求明确、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则采用生命周期法开发,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用原型法确定系统需求,然后再按照生命周期法的步骤对系统进行完整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