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
1.2.6.2.1 6.2.1 数据模型的概念

6.2.1 数据模型的概念

数据库是用来管理某一个现实领域中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工具。然而计算机并不能直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那么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数据库系统中是如何表示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将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数据模型是一种对现实世界中数据特征进行抽象的工具,它可以描述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和数据中的约束条件)和动态特征(即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

数据模型的组成包括三个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数据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用于描述数据的静态特性,包括数据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联系的有关情况,是所研究对象类型的集合。

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均建立在数据结构上,因此一般数据模型的分类均以数据结构的不同来划分。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用于描述数据的动态特性,主要描述在相应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是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所允许的操作的集合。

数据库的主要操作包括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两大类。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语义联系,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存储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数据模型应该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完整性约束条件,如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还要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语义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