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
1.2.5.4 5.4 数字音频基础

5.4 数字音频基础

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计算机处理的重要数据信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振动波,叫做“声波”。声音的强弱体现在声波压力的大小上,音调的高低体现在声音的频率上。声音用电信号表示时,声音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

1)声音的描述参数

(1)振幅:波形最高点(或最低点)与基线间的距离为振幅,表示声音的强弱。

(2)周期:两个连续波峰间的时间长度为周期。

(3)频率:一秒钟内出现的周期数(振动次数),以Hz为单位。通常,频率小于20Hz的信号称为“亚音信号”或“次音信号”(subsonic);频率范围为20Hz~20kHz的信号称为“音频(Audio)信号”;虽然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0~3 400Hz,但人说话的信号频率通常为300~3 000Hz,人们把在这种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称为“语音(speech)信号”;高于20kHz的信号称为“超音频信号”“超声波(ultrasonic)信号”。超音频信号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而且可以形成波束,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波探测仪、超声波焊接设备等就是利用这种信号。在计算机领域的多媒体技术中,处理的信号主要是音频信号,它包括音乐、语音、风声、雨声、鸟叫声、机器声等。

2)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高低,与频率有关。

(2)音色:声音特点。声音分纯音(振幅、周期均为常数)和复音(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混合声音)两类,复音中频率最低的基音和各种频率的谐音是构成音色的重要因素。

(3)音强:声音强度(响度或音量),与振幅成正比。

声音的特点是:从声源发出,靠介质传播,因此声音具有方向性、可传播性及可衰减性。不同的声源的频域(频率范围)差异很大,而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衰减的速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