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3.4.3 三、统筹兼顾方法在新阶段的实践内涵

三、统筹兼顾方法在新阶段的实践内涵

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需要把握其具体的实践内涵,统筹兼顾的实践内涵包括以下方面: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一)继续做好“五个统筹”,向新发展格局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仍是当前统筹兼顾的重要任务。只有实现这些方面的统筹,才能向新的发展格局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要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健康、教育和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水平,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要改进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特别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要努力增加社会就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中等收入者占到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将政府职能更多地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对现有的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机制进行改革,从偏重考核经济指标转为考核综合性指标,把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就业率、社会保险率、青少年的入学率、教育投入率等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这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形势。要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处理好内需和外需、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的关系。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创新一体化战略。要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二)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重大关系,既包括上述总体战略布局中四项建设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五个统筹所涉及的关系,还包括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需要在新的阶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当前,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出发,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探索实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只有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了合理的财政体制,才能有利于把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区域发展中。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承担的一般经济职能要进一步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稳定政府的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的最终消费率。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养老、医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支出,以扩大消费需求,改变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攀升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重不断缩小的趋势。

需要在新的阶段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获取当前利益不能牺牲长远利益,正如不能“杀鸡取蛋”一样。要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使当前目标的实现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兼顾利益的现实性,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不能把根本利益仅仅局限在长远利益的理解上。在一般情况下,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是统一的。眼前利益具有现实的重要性。现实利益不是高亢的口号、空洞的说教、渺茫的追求。我们必须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从他们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出发,务实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需要在新的阶段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要善于驾驭全局,把全局与局部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就是胸怀全局又照顾各方,如毛泽东所说: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要善于调动一切局部的积极性为全局服务,同时也要明确,全局由局部组成,全局的胜利要靠各个局部的共同努力。如果局部不能成功,特别是关键性的局部不能成功,则全局也不会成功。在特别的情况下,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不可兼得时,要以局部服从全局。特别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论是涉及资源环境问题还是涉及宏观调控问题的政策问题,地方政府都需要从全局出发做出相关的决策。地方政府要在不损害整个社会公共利益或全国利益的前提下,努力谋求地方局部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中央政府也须保护地方发展的正当利益,支持他们实现地方的发展目标。需要在新的阶段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统筹兼顾,强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好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也不能平均用力,缺乏重点。当前,尤其要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和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承载压力大、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等薄弱环节,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社会建设上,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从规划、政策、法规和资金等各方面统一考虑,调度公共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来深入理解它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努力在实践中把握这一方法,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形成统筹兼顾的体制和机制,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长远的基础。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97页。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3页。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