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学辞典
1.12 光生态

光生态

光生态指环境光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光照条件的适应。光为植物提供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决定植物群落的构成,并影响动物的生存、活动与分布;光也是生物借以测知环境季节性变迁并产生相应反应的主要信息。光还通过植物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能量和丰富的物质。

环境光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中只有一部分是人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390~760纳米)。投射至地球的太阳辐射,部分被反射回天空。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300纳米)则大部分被大气的臭氧层吸收。据卫星测量,太阳辐射垂直投射至地球大气表面的能量平均是1.94卡/(平方厘米·分),此值称为太阳常数。但是地球运行轨道为椭圆形,近日点的太阳辐射强度要比远日点约大7%。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被大气分子散射,为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吸收与散射,又被云层反射,强度大为减弱。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最多只有67%,即1.30卡/(平方厘米·分),约有25%为云层反射回外层空间,9%为臭氧、水汽所吸收。但这些散射与吸收是有选择性的。紫外线(390~300纳米)大部分在大气上层被吸收和散射,仅有一小部分到达地面;在2000米高处,冬季所接受的紫外线几乎等于海平面所接受的两倍。波长较长的红外光(>760纳米)大部分可通过大气射达地面。可见光传至地面时强度可减至23%。被大气散射的可见光中有部分仍被散射至地面,成为“天光”,其强度在晴天时可达0.1~0.2卡/(平方厘米·分)。由于大气的这些作用,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在地球不同高度的地点明显不同。纬度不同的地点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总量也有差异。由纬度30°至极地(南北半球相同),太阳辐射能总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形成不同的太阳辐射带。由于地球的倾斜,在同一纬度上,太阳辐射量一年四季也有变动。在热带地区,太阳辐射的总能量较高,而且也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天光随纬度的变化很小;在高纬度地方,天光强度可超过直达辐射。地形也影响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山丘能遮挡太阳辐射,使之不能直接照射到山背面,山的背阳面只接收到散射光,辐射量弱。在植物群落中,植株叶子的密集程度决定着辐射落入地面的量。森林中树冠越紧密,射入林中的光就越少,到达地面的光甚为微弱。

在海洋与湖泊,到达水面的光有部分被反射回天空,在高纬度地区反射的光约占3%,在低纬度则更高些。水的密度大于空气,光在水中的传播不同于在大气中。由于存在着折射现象,光进入水面的入射角直接影响光的传播方向,同时由于水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光的强度随水的深度而减弱。在纯海水中,光的吸收以红光为最大,蓝光最小。靠近陆地沿岸的海水因溶有较多的有机物,吸收短波光线的能力较强,所以蓝光及紫外光随水深加大而变弱的趋势要比在大洋里快些。例如地中海的近海岸水域中,60米深处的辐射量只等于海面的1%,而在大洋中,140米深处的辐射量仍大于1%。光所能穿过的水层称为透光层,它的深度随光量、光的入射角、水中盐类和有机物的含量而变动,在大洋约为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