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曲音乐辞典
1.3.5 梆子腔系的异同

梆子腔系的异同

如将各梆子剧种的上、下乐句作比较,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所谓同,主要是调式方面多为徵调式,基本节奏形态及伴奏形式有些相似。所谓异,主要反映在乐句尾部的延伸旋律(拖调行腔),以及旋律线条、过门曲调的不同。

梆子腔尚有叫“腔儿”的华彩乐句,曲折婉转,起伏顿挫,相传有“九板(式)十三腔(儿)”,这些腔儿各剧种多寡不同,名称不一,旋律线条也各异。如秦腔“采腔”、“苦中乐”、“苦腔子”、“三环腔”、“麻鞋底”、软硬“三滴水”、“倒板序”等,晋剧有“三花腔”、“五花腔”、“走马腔”等,河北梆子有“十三咳”、“哭相思”、“哭迷子”等,贵州本地梆子原来也有“大坝儿腔”、“七句半”等。

在音阶、调式方面,大部分梆子腔剧种均用七声音阶及徵调式,但也有某些不同之处,如秦腔、同州梆子、蒲剧、川剧弹戏等有“苦音”、“欢音”之分,而河南、山东、安徽许多梆子剧种则无此区分。河北梆子有“反调”,其他剧种则无。另如山西上党梆子,则不用fa音而出现si音,具有向下方四度临时移宫的特点,而五声音阶本质不变。浙江绍剧的主要曲调〔二凡〕,也有这种特点。

一般梆子剧种均分成八种板式,其中正板五种:原板、慢板、流水、快流水、紧打慢唱;辅板三种:倒板、散板、滚板。河南梆子却分得很细,如慢板还包括“金钩挂”、“迎风板”、“连环扣”,在〔二八板〕中又有“联板”、“狗嘶咬”、“垛子”、“呱哒嘴”(对偶句)等。绍剧的〔二凡〕,全部采用散拍子,只有速度及伴奏形式的差异,它是全国所有剧种中,唯一全部采用散节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