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曲音乐辞典
1.2.4 板式变化体的历史渊源

板式变化体的历史渊源

板式变化体结构形式的形成,乃是基于民间音乐的变奏方法,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点,在民间音乐中被广泛运用。在民间的分节歌曲中,当一首简短的曲调被重复用于咏唱多段歌词时,因语言、情感的不同,曲调总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在民间器乐曲中,为使乐思得到尽情发挥,常采用扩板加花、抽眼浓缩、加头扩尾、放慢加快、翻高翻低、移宫犯调等手法,可以用一个片断、一个乐句或一支曲牌为基础来发展曲调。戏曲中的板式变化也是运用这种变奏原理,在一对上、下句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变奏中,仍以速度和节奏变化为中心,再辅以旋律上及其他的变化。这种变奏方式,在历史上可上溯至唐宋大曲。虽然大曲的结构庞大,每首有数十段之多,但却是在同一曲调基础上,运用节拍、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大型的歌、舞、乐相贯联的作品,有轻歌曼舞及管急弦繁等不同情趣的变化,它为后世运用变奏原则组成大型乐曲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这种变奏方法影响了后世戏曲的板式变化体结构形式的形成。

各种不同的板式变化之所以能够表现各种不同的戏剧情绪,是因为人们各种不同的内心情绪、不同的语气,体现为不同的节奏形态和速度。因而各种不同的板式在情绪的表现上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说来,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其内心节奏总是舒慢悠长的,因而慢板长于抒情。情绪激烈的争执或控诉,其语气的节奏也总是急促的,这就是流水板及快板所具有的功能。当强烈、激动的感情需要冲破一切束缚而尽情宣泄的时候,规整的节拍形式已不能适应,就需要以节拍自由的散板来表现。凡此种种,都说明每一种板式的产生及运用,都有其内在的感情依据。不同节拍与节奏的运用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外在形式。加上旋法、调性、唱法、伴奏等因素,便形成板式变化体这种戏曲音乐特有的结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