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1.4.4.2 二、影视镜头三角形调度的变化特性

二、影视镜头三角形调度的变化特性

(1)外反拍角度:在轴线一侧,三角形底边两个相对方向的拍摄角度(可选择的镜头调度),也叫挂肩镜头、挂肩画面。

img39

图2-33

此角度表现特性:两个(或多个)拍摄主体(人物)可互为前景或后景(前景应为背或大侧面,后景则为正面),此角度拍摄的画面具有明显的画面透视效果(前景或后景的对比所产生的透视效果),是一种纯客观的拍摄角度,多以中景、半身等景别处理为主(见图2-33)。

(2)内反拍角度: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拍摄角度。

此角度可分别表现两个不同的、相互对立的表现主体(人物),可集中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反应、双方之间的相互交流、谈话(台词)等等。多以近景、特写景别的使用为主。调度形式多以有台词无动作为常见处理。演员在做镜前表演时,要注意景别的使用切忌戏过及表演分寸感的把握,要注意每个镜头的视线是否准确,视点是否准确,视线方向左或右,视线高度是该平视、稍高还是稍低等一定要控制、表现好。此角度应属主观的拍摄角度(见图2-34)。

(3)顶角角度(也可叫做总角度、主角度、垂直角度)

此角度的表现特性:两个或多个被摄主体(人物)所形成的对立调度关系(假定的轴线关系,角度图中的虚横线)作为三角形的底边,在此基础上的三角形顶角位置所设置的拍摄角度。此角度会十分明确地展示两个(或多个,但只能成为相互对立的两组)表现主体的空间位置、形成状态及视线方向、动作方向。因此,角度关系相互对立的双方均处于画面空间的同一平面上,和形成的顶角拍摄角度呈垂直角度。此类角度在景别的使用上多以全景系列景别处理,有时也用中景景别作为衔接镜头处理,是交代时间、空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为有效的拍摄角度,也是形成镜头三角调度、轴线的唯一重要依据(见图2-35)。

img40

图2-34

img41

图2-35

(4)平行角度

在轴线一侧设置的两个或多个与被摄主体(人物)视轴相平行的拍摄角度(见图2-36中拍摄角度①和②)。常用于拍摄表现不同对象、对话,或运动中的物体、人物等。

此角度最为重要的特性应是基本视觉表现功能与外反拍角度相同,同属客观性很强的角度与机位,这是由于视点特性决定的(如图2-36)。

img42

图2-36

(5)轴线的定义与解释

画面内被拍摄主体的视线方向动作方向、与对方(一个或多个)之间的空间关系,视线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此线是无形的、虚拟的。

根据叙事及创作的需要、镜头语言的处理与镜头调度的需要,为了保证叙事的完整、准确,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处理、排列得更加流畅、合理,在使用、表现三角调度时,要严格遵守三角调度的处理使用规则,充分利用轴线的表现特性,在总角度(主角度)确定后的前提下(图2-37中角度1或角度2),充分、合理、严格地在轴线一侧去设置、表现、调度好拍摄角度,准确地控制、表现好镜头画面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空间位置”、“视线方向”与“动作方向”。

img43

图2-37

这是影视创作中的独有特性,是镜头语言与镜头调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在学习镜前表演时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