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发展与创新:二十二届全国书博会征文集
1.12 新闻出版在创新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兼论深度挖掘宁夏特色文化

新闻出版在创新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兼论深度挖掘宁夏特色文化

任德靖 王 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概念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人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费先生还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积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是一种对待文化的态度,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西夏王陵,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

(三)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广泛吸纳、融会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宁夏有特色文化的优势,做大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产业,关键是要对宁夏和宁夏文化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可以充分利用新闻出版这一平台,宣传宁夏,吸引人才和游客来宁夏,了解认识宁夏特色文化。

二、新闻出版是体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

新闻出版工作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和手段。透过新闻发布这个窗口,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通过新闻工作者手中的笔和镜头,可以更好地对外宣传介绍一个地方的独特风景。在第63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中国外文局与英国新经典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英文版首发式,受到世界各地参展官员、出版商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书中大量引用国内外名人及媒体,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和媒体的观点、评论,使该书具有客观、平衡的风格,既为国内读者开阔了视野,也贴近了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该书英文版首发式前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出版商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展区热议的话题和最大亮点。从《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受到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新闻出版工作大有可为,新闻出版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新闻出版在文化创新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增强新闻出版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自身发展进步和参与国际竞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所谓“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共识。做好新闻出版的对外传播工作,就是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重要,对于地方亦是如此。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宁夏以“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勇气,大力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创作了一大批精品文化,真实地展示宁夏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提升了宁夏的知名度。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业在宁夏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宁夏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此,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者,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认识宁夏文化,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责任感;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宁夏文化,更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做好外宣工作的荣誉感,努力提高对外传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新闻出版铺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发展文化,就是需要不断地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打造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不断巩固和扩大品牌效应。宁夏在绘制“十二五”旅游发展蓝图中,提出要经过5年至10年的发展,基本建成面向全国乃至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独具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以上。争取到2015年,再有2~3个文化旅游景区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或5A级旅游景区行列,5~10个文化旅游景区进入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这就需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所成效的同时,还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出版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靠新技术、新手段、新业态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对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打破外省市对宁夏贫穷落后认识的思维定势,把宁夏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三、搭建新闻出版平台,以自觉的文化视角,自信的文化态度,创新的文化思路挖掘独具特色的宁夏文化

把潜在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关键在于能够抓住这些文化资源的主脉进行重新整合和市场开发,并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一)绘制宁夏发展蓝图,展现西夏文化魅力

宁夏是中国远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广泛分布着公元前2500~公元前2200年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也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带。“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侯骑,都户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古老而又十分庞杂的汉文史籍告诉我们,东西方王朝的最早接触,是沿着一条荒漠蔓延、戈壁阻道、刀光剑影虐行的古道而进行的。这种以相互交换奢侈品为目的的贸易,带来东西方文化的猛烈撞击。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丝绸给这条古道蒙上了神话般的色彩,西方人称这条古道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穿越两千多年时空、横跨亚欧15国,全长8000多公里,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沟通了亚欧非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在其东段北道上,宁夏的固原(古萧关)成为商马驼队的必经之路,这只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横亘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的贺兰山,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神山”“圣山”。贺兰山岩画和西夏以后在贺兰山地区广泛传播的佛教密宗是贺兰山文化的代表。此外,在今天面积并不广大的宁夏版图上,还留有一段弥足珍贵的神秘历史——西夏王朝历史。由此足以证明地处西部边陲的宁夏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宁夏在绘制“十二五”旅游发展蓝图中提到,将加快形成以“一带三板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景区布局:以黄河为轴线,重点做精做大沙湖、沙坡头、黄河大峡谷等景区,形成多姿多彩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以永宁、吴忠为重点,形成风情浓郁的塞上回族文化旅游板块;以六盘山地区为重点,形成走向胜利的红色文化旅游板块;以贺兰山东麓为重点,科学布局展示西夏历史文化、古迹遗存的文化旅游园区,形成神秘历史的西夏文化旅游板块。

(二)深度挖掘宁夏文化品牌,创新文化宣传方式方法

以“十二五”旅游发展蓝图为蓝本,在鼓励发展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同时,以内容创新为重点,以出版创意为平台,做好黄河金岸、独特自然风光的宣传文章。在以永宁、吴忠为重点,形成风情浓郁的塞上回族文化旅游板块的宣传上,新闻出版业如果能够对宁夏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西夏历史进行深度挖掘、系列开发,必将会很好地诠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内涵。历史上,宁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从古至今,先后进入宁夏的有羌、汉、月氏、柔然、吐蕃、突厥、回纥、党项、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是“北方各族大融合的基地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往来交融,至明清以后,宁夏便逐渐形成了以汉、回、蒙古、满为主的多民族地区。目前,宁夏人口较多的民族为汉族、回族和满族,其中,回族是宁夏的主体民族。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几乎是与回族一道扎根宁夏的,对宁夏回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就形成了独具宁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在以六盘山地区为重点的宣传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足以勾起中外游客的兴趣;在以贺兰山地区为重点的宣传上,同样有一首传扬千年的豪迈诗篇,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令人对贺兰山充满向往。宁夏有着天然合成的、历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作为宁夏新闻出版工作者以自觉的文化视角,自信的文化态度和创新的文化精神为动力,利用王维《使至塞上》、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岳飞《满江红》来大做沙坡头、塞上江南、六盘山和贺兰山的文章,对于吸引人才和游客来宁夏,旅游不失为一种途径。另外,如果可以通过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并汇集一批专于创作,精于策划,热爱西夏文化的作者群和创意群体,对宁夏独特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系列开发,打造更多占领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和富有地方特色双效俱佳的品牌群,对于推介宁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